北中廢死座談會談修復正義 省思死刑 (2014年07月24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黃以勒採訪報導】犯下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的鄭捷在日前被提起公訴求處死刑,被害者張正翰的母親難過表示,即使求處100個死刑,也喚不回自己的孩子。究竟基督徒該如何對時事做出適當的反應?

台北中會教社部於7月19日上午舉辦信仰反省座談會,邀請玉山神學院老師陳文珊從鄭捷事件探討基督徒如何看廢死。活動邀請七星中會教社部協辦,約70人於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以信仰的角度重新思考這個事件帶來的反省。
面對鄭捷事件,陳文珊認為這樣無預警大規模隨機殺人,往往衝擊許多人的價值信念。我們相信基督教信仰的真義,主張上帝的義與上帝拯救的愛不可分割,上帝喜歡罪人得救而非沉淪。就像主禱文提到,「赦免我們的辜負,如同我們也有赦免別人對我們的辜負。」在耶穌受釘十字架旁的匪徒,也因為信,成為第一個「今日與主同進樂園」的人。這些基督徒平日津津樂道的經文,在面對鄭捷案時越發顯得逆理與難以下咽。
座談中提出社會上主流意見的矛盾與部分基督徒的看法,陳文珊說,就像社會想判鄭捷死刑,宣稱他沒有病的同時,卻把心智障礙者列管為高犯罪風險者;基督徒中也不乏覺得像鄭捷這樣的人是「不可能」真正悔改,因而將因信稱義的恩典設下門檻,或採取靈肉二分的主張,宣稱就算靈魂可以得救,但肉體需死刑才能贖罪。
陳文珊強調,關於基督教背景的「修復式正義」,反對死刑是讓加害者在日復一日的監獄生活中體悟到自己信念的錯謬;而受害者更需要時間去平撫,直至他們覺得已經準備好去面對加害者,了解司法判決所不能給出的全部真相,去感受自己有權利決定要不要赦免加害者。而死刑給予的時間有限,無法帶來醫治,且恰恰成全了鄭捷的錯誤期待和犯罪快感。
「修復式正義」中的刑罰必須能使加害者復歸社會,藉由為過去犯行的補贖,以促進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復和。陳文珊強調,這是對赦罪與稱義神學思想的另一種世俗實現,蒙恩的罪人如今必須負起責任來復和,使行為與所受的恩典相稱。
「不是所有的刑罰都與基督教信仰相衝突,但死刑是。」陳文珊指出,這就是為什麼普世教協(WCC)和天主教教廷公開發表聲明反對死刑,原因在於凡相信靈性上追求的價值,也該履行落實在社會中,這就是「願上帝國臨到」的真義,死刑議題也不例外。
台北中會教社部長柯怡政牧師指出,教社部事工除了「急難救助」以外,一直希望在「和平公義」的面向有更多發揮,期待能夠更多探討時事議題,作為信仰反省的材料,因此持續舉辦「信仰反省座談會」,希望能有更多牧長兄姊參加,將信仰結合時事,落實於生活中。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4年07月24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