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時局的靈性空間 黎嘉晉 陳盈恩 甄敏宜 (2013年02月25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近年民間參與社會運動熱熾,有的為爭取權益訴求,也有的是為了公平公義,然而參與社運往往要長期作戰,且不一定有成果;即使能成功爭取,過程也可能付出很多辛酸與淚水。


  到底在這樣一種漫長而充滿張力的社運行動中,參與者可如何在信仰靈性中得著力量,持久作戰?我們又可如何從先賢屬靈領袖的實踐中,得著一點點的啟迪? 今期《時代論壇》頭版專題,走訪了過去至現在參與社會運動的神職人員,以及在神學院任教靈修科的老師,向大家分享他們在這方面的的心得,以下為部份內容:


(網絡圖片)


馮智活
  聖公會基愛堂主任牧師馮智活自八十年代起,便一直參與社會運動,當年他為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成了反核運動代表人物,並在八六年到北京遞交一百○四萬個市民簽名。八八至九一年,他出任直選沙田區區議員,九一年循新界東直選當選立法局(現為立法會)議員至一九九五年。九五年後,馮智活仍不時「散件式」地參與社會行動,例如爭取開放大氣電波、推動反戰和平、保衛菜園村、日本福島核事故後加入大亞灣民間監察會等。

  二十多年了,馮智活的參與力度似未如早年般強烈,但卻仍一直關心社會發展。他在二○○○年起進入另一境界,從靜中得力,專注於靈性靜修,得著了種種啟發。今天他看社會參與,發現在領袖的權力、團體合作,以至爭議問題的處理上,皆連繫人的核心層面──心靈狀態……

靜修素食助改善靈性

  作為社運前輩,馮智活娓娓道來的,是經驗與靈性的視域。「社會行動者需要不斷的醒覺,領袖更是。第二是智慧,包括世上事物的知識及生命的智慧。」過往繁忙的職責,特別在四年立法局議員工作,馮智活發現其靈性不單沒有增長,而且像是倒退了。在不斷尋索、注視自己的問題時,他逐漸明白心靈培育非如一般人所以為的簡易,背後講求的是個人的專注與努力。

  「我身為牧師,不斷去教導及指導人,自己就必須學習。恕我大膽認為,人若想有深入靈修,有進步及得著,必須每天花較長的時間──個人領悟是兩小時或以上,專注靈修,而且(心態上)須維持很追求、謙卑及投入的狀態。」……

  社會運動,是不同年代都會出現的社會現象。中國宣道神學院靈修科講師彭順強便指出,多位屬靈領袖如盧雲、梅頓及潘霍華等,都在其時代中面對不同社會境況而作出回應──盧雲採取遊行、演講及寫作等的溫和行動來回應;梅頓採取更富批判性的演講和寫作等的中度行動;潘霍華則明顯採取推翻政權的激進行動。不過,他表示,縱然在行動上不同,但他們卻在靈性上有著相同的操練……

  彭順強又以舊約先知為例,認為他們基本上都是政治人物,因為宗教的力量足以影響政治,政治因影響人的生活,故此也影響了維繫全人生活的宗教。他指出盧雲、梅頓及潘霍華雖然在政治的抗爭上有著不同程度的參與,但他們卻都以屬靈的操練來作為政治參與的背後精神力量。「他們不單主張抗爭,也同時高舉耶穌愛仇敵的誡命:『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太五44)彭順強認為這種偉大的態度,大概只有屬靈人才能做到,因此屬靈生命的操練,確是基督徒社運人士不可缺的追求……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3年02月2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