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敬拜讚美越來越無感?——基督徒的魔咒6
|
|
←【前一篇】到底該奉獻多少?——基督徒的魔咒5
|
【下一篇】神有祂的美意...——基督徒的魔咒7→
|
|
遙想當年,當讚美的旋律想起,心潮澎湃,隨著內心的感動偏然起舞,高舉雙手,經歷敬拜的甘甜...
曾幾何時,網路上群雄並起,無數敬拜讚美的歌曲主動推播,音樂的製作精良,旋律動人,教會的敬拜更是趕上演唱會水準,音響燈光,樂團,主唱配唱,一應俱全,但怎麼自己卻心如止水,甚至懶得播放,感覺敬拜的天空吵雜擁擠,難以翱翔...
這不是錯覺,這是非常合理的感官反應。
我們都知道敬拜是要用心靈和誠實,但是從舊約開始,我們就學會了要用外在形式匹配內心感受,看看詩篇150篇的龐大陣容,再看看大衛的詩班配置,就知道敬拜是需要內外兼修的,光是內在的敬虔卻不開口讚美神在生活中的奇妙作為,那是會錯亂的,所以音樂就在教會歷史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那麼,該用什麼樣的音樂來表達我們的敬拜讚美呢?
這其實牽動了很多文化的層面。
如果今天大家到耶路撒冷參加猶太人的敬拜,有可能新鮮感多過於內心的敬拜,因為猶太人的音樂曲風有可能不合我們的胃口。
相對的,當我們全心投入唱「耶和華祝福滿滿」這首歌的時候也可能激不起猶太人心中的漣漪,就如許多老外吃不慣臭豆腐一樣,這不是內心敬拜的問題,而是外在表達形式的差異。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會對敬拜讚美的音感疲勞茅塞頓開。
當年宣教士把福音帶給我們的時候也同步把福音詩歌引進華人教會,當時的詩歌主要傳承傳統聖詩,頂多加一點點鄉村搖擺,我們都已經覺得非常新鮮,因為當時對歐美的音樂接納度很高,後來有了校園民歌,教會的詩歌也開始加唱基督是主系列,就這樣,一路走到敬拜讚美,掐指一算,獨領風騷的「讚美之泉」也已經超過30年了,想要維持音樂帶來的熱度談何容易?
當年輕人用饒舌來唱主禱文的時候,許多上了年紀的人就會水土不服。
這就是今日敬拜讚美的困境-內在的感受與外在多變的音樂環境不搭。
就是說,如果會眾內心火熱,對於外在表達形式的多元性接納度就會比較高。
相反地,如果開始敬拜的時候氣氛熱烈,可是敬拜團掩旗息鼓之後,大家就閉目養神,久了以後,就會對這種敬拜形式免疫無感,因為場子都是撐出來的,激情難以為繼。
我們當然不否認催情有其效果,冷淡能被激發,但是長期來說,還是比較停留在特效藥的短暫作用,不容易深化到內心。
信仰是隨著時間而生根的,初信的階段燦爛如花,隨著歲月,信仰也會走上養生路線,知道油炸麻辣固然好吃,但是清淡無添加才是王道,原形食物的鮮甜是任何調味料都無法複製的,因此隨著信仰的感受,我們對於敬拜讚美的形式渴望也會出現變化。
形式無感是可以理解的,但內心失去對神的渴望才是致命的。
感官是浮動的,我們對某種敬拜形式麻痺也是正常的。
但是別忘了,我們不是機器,內心對上帝的敬拜在理論上是日益增加的,但是在實際上其實也是會出現浮動的,像彼得前一秒可以拿刀出來保護耶穌,後一秒卻可以在雞叫以前三次不敢承認主。
敬拜不僅僅是一種親近神的意願,其實更是我們跟神關係的溫度計,枝子雖然跟葡萄樹相連,但是曝曬還是會枯萎,缺水還是會凋零,土壤乾涸會瘦弱,外在環境一定會影響我們跟神的關係,所以我們才要保持屬靈的敏銳度,察覺自己目前跟神的關係在哪一個層次。
或許五年前很火熱,但會不會那是因為在小聯盟橫掃千軍?
不知不覺,上帝已經把我們提到大聯盟,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只是覺得挫折的頻率增加了,對環境的抗壓降低了,殊不知,上帝正把我們的座位漸漸挪向約伯...為的是提升我們。
敬拜不僅僅是在得勝的時候手舞足蹈,也是在低潮的時候低聲淺吟。
我們跟上帝的關係其實夾雜了很多複雜的情感因素與成長背景,這就是聖經所所謂的「土壤」,聖經真理是種子,但是種在不同的土裡會有很大的差異。
或許假以時日,我們的敬拜心田會再次百花盛開,但如果上帝現在正在清除雜質,鬆土施肥,我們可能看不到任何敬拜之花。
希10:38「只是義人必因信得生;他若退後,我心裡就不喜歡他。」我們卻不是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乃是有信心以致靈魂得救的人。」
真正的敬拜讚美唱的是自己內心的生命之歌!
p.s
明日主題:
神有祂的美意...——基督徒的魔咒7
|
|
|
|
本專欄原始出處為愛加倍靈修中心之劉三講古 Agape Care Ministry
特別感謝劉牧師授權轉載。版權所有,轉載及相關版權問題請洽劉曉亭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