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聖靈性教育課程 幫助牧者了解崇拜意義與教會節期 |
![]() |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林宜瑩新竹報導】為增進了解基督徒生活中最重要的核心,新竹聖經學院靈性教育研習所邀請衛理公會前會督龐君華於1月13、14日,以「禮拜與牧養:在基督裡的靈性節奏」為題主講,與30多位長老教會牧師分享崇拜的意義、節期與禮拜的關聯性,並說明待降節期、主顯節、大齋節期、復活節期、聖靈降臨日、聖三一主日、聖靈降臨節期。 龐君華表示,崇拜是公共的祈禱,基督徒是在教會崇拜中被形塑的群體。他引用出埃及記3章11至12節指出,崇拜就是事奉,為要使人與上帝相遇,因崇拜是上帝恩典所發起,是人與上帝關係的體現。他強調,崇拜是以上帝為中心,而不是以人為中心,崇拜是恩典的途徑,透過崇拜能彰顯上主與人之間的關係,在崇拜中回應上主的聖召,經歷生命的更新。 龐君華說明,「聖事」包含聖道與聖禮。他引用史丹利・高華斯(Stanley Hauerwas)的觀點:「教會是藉著聖道與聖禮所建立的,聖道與聖禮就是我們所宣講和擁抱的故事。藉著宣講與重演,我們成為見證上帝拯救世界歷史的一個群體。」他指出,崇拜的基本模式包含預備禮(聚集)、聖道禮(宣講)、回應、聖餐禮、差遣禮,以完成崇拜中的各樣事奉。 關於節期與禮拜代表的顏色,他舉例,主顯節和聖靈降臨節後的主日使用綠色;待降節期、大齋節期使用象徵懺悔、警醒與禁戒的紫色;聖誕節期、復活節期、主顯日、升天日、聖三一主日、基督登山變貌主日使用象徵純潔、喜樂和真理光輝的白色;聖靈降臨節主日則使用象徵熱血、火熱的紅色。 龐君華指出,「教會年」以救主耶穌基督的待降節期為一年的起點,之後則是與耶穌相關的不同節日。他說明,教會年有兩重意義,一是每一時期都有一主題,帶領信徒記念救主耶穌的誕生、復活、聖靈降臨、聖父的創造等。二是讓信徒經歷主內一家,同為上帝國子民。他認為,教會年中,記念耶穌基督的復活是最為重要的,復活節是教會年的高峰。 竹聖院長阮介民表示,龐君華的課程是靈性教育研習所2024學年度上學期第三梯次的課程,是為了讓本宗牧傳進修、靈修而設計。他期待能幫助在牧會生涯中遇到瓶頸或迷茫的牧者,獲得餵養、啟發與重新得力的祝福。 |
新聞照片:
|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