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TikTok用戶在小紅書找到服事的機會
隨著數千名美國人湧入中國社交軟體,一名美國基督徒與一名在信仰上掙扎的中國基督徒建立了連結。
(2025年02月12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ity Today
(作者 Yixiao Ren)在美國TikTok (抖音在美國的版本) 禁令生效前一週,25歲的基督徒TikTok用戶德妮 (Desteny Flerillien) 與數千名其他用戶一樣,下載了中國社交媒體小紅書 (RedNote)。

起初,德妮在小紅書上瀏覽影片,學習中國的美食、文化、時尚和傳統醫學。1月14日,她發布一則簡短的自我介紹,附上自己的照片並配上標題:「來自美國的問候。」德妮開始分享自己的護膚保養習慣、髮型教學及對小紅書的喜愛,但並未提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因為她不確定小紅書是否會審查宗教內容。十天內,她便吸引了500名粉絲。

其中一位粉絲是22歲的小景 (Jing Shijie),他透過翻譯軟體發訊息給德妮,歡迎她加入小紅書,表示願意回答她任何問題,並邀請她在微信上加他好友。隨後,他們開始討論中美文化差異。

在一次對話中,德妮提到自己會在YouTube上製作與信仰相關的影片。

「妳信仰什麼宗教?」小景問道。當德妮分享自己是名基督徒時,小景的回應讓她非常意外——他也是一名基督徒。小景開始詢問德妮有關信仰的問題,他說,「我們教會裡很多人說的話並不正確,我一直渴望認識真正的基督。」

這場橫跨世界兩端的深刻對話自此開始,若非TikTok禁令及因此遷徙至小紅書的用戶,這樣的交流或許永遠不會發生。

TikTok禁令僅持續了12小時,美國總統川普便宣布暫緩執行該法案,TikTok重新恢復運行。然而,許多「TikTok難民」已在小紅書——這款中國流行的社交媒體——上創立帳號。由於中國的網路受到「防火長城」的限制,阻擋Facebook、Instagram、X,甚至TikTok等國際社交平台,這場「大遷徙」意外促成了美國與中國用戶的互動機會。

然而,網絡安全專家對小紅書的數據隱私問題提出擔憂。NordVPN表示,小紅書受到與抖音/ TikTok相同的中國數據法規,「這可能使中國政府能在不經美國隱私保護法的情況下獲取用戶數據。」早在2023年,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一名前主管便在法律文件中表示,中國政府曾利用TikTok的數據來識別並定位香港的抗議者,並且擁有查看美國用戶數據的權限。

儘管如此,許多美國人似乎並不擔心這些問題,小紅書在TikTok禁令當週登上蘋果商店下載排行榜的第一名。美國和中國用戶在小紅書上分享貓咪照片、比較工作時長,甚至為彼此取當地語言的名字。

當29歲的基督教內容創作者科特妮 (Courtney Alexandra Laliberte) 首次下載小紅書時,她被平台上「美麗的人物與景色」所吸引,「這些是我們美國人通常無法接觸到的。」

然而,這位來自佛羅里達的女孩很快便產生一種不安感。考慮到中國政府對基督教活動的管控,她說:「我感覺自己正被監視著,好像有人在背後窺視我的一舉一動。」

兩天後,她強烈地感覺自己應該刪除小紅書。她認為,如果小紅書不是個能自由分享福音的地方,「那麼這就不是上帝希望我們去的地方。」

隨後,科特妮在TikTok上發布一條置頂影片,標題為「基督徒,請先禱告後再下載小紅書」,並分享自己的看法。

一位留言者反駁道:「很高興看到中國並沒有像他們說的那麼糟糕。人們在中國是被允許成為基督徒的。」

但也有其他人表示,他們同樣感受到刪除小紅書的強烈意念,因為他們發布的與宗教相關的內容收到「正在審查」的通知,並最終被標記為違法。

與此同時,德妮卻視小紅書為傳福音的機會。她指出,相較於美國人,她在與中國人談論信仰時感到更安全,因為他們似乎更好奇,也更願意傾聽。除了小景,她還與另一位中國女子建立關係,對方表示,在小紅書上認識德妮「感覺就像上帝的計劃」。隨著兩人的友誼日漸加深,德妮計劃未來與她展開更深入的信仰對話。

「說到底,我只是視這裡為一個能讓更多人認識耶穌的機會,即使只是撒下種子。」德妮說道。

現年25歲的德妮住在佛羅里達州奧蘭多,五年前,她在開始在YouTube頻道上發布基督教內容。當時,她分享自己脫離新紀元運動 (New Age Spirituality) 的見證影片 (全長40分鐘) 意外的爆紅,累積近5萬次觀看,甚至連她的母親也看了這支影片,並因此放棄新紀元信仰。

2021年,一位朋友給德妮看一段TikTok舞蹈影片後,她開始對TikTok著迷。看到這個平台上活躍的基督徒社群,德妮也開始發布自己的勵志基督教短片,例如「信心低落時可默想的經文」和「花時間與上帝獨處後的心情」。今天,她的TikTok粉絲數已超過1萬4500人。

「這 (在平台上分享信仰) 一直是我的使命。」德妮說,「一直是上帝吩咐我要做的事。」

儘管她知道TikTok屬於中國的公司,德妮仍視其為「一種普通的社交平台」。然而,隨著禁令的期限臨近,她開始感到不安,因為TikTok不僅是她學習和娛樂的地方,也能讓她與他人互動。因此,她決定轉向小紅書。(隨著禁令的解除,她目前仍持續在TikTok上發布內容。)

與此同時,在中國濟南的22歲青年小景聽說有大量的外國用戶湧入小紅書,因為小景對從事跨國電商感興趣,於是也註冊了帳號。這便是他與德妮相識的契機。

小景告訴本刊,他從小由祖母撫養長大。他的父親曾因腦部發炎而病危,但奇蹟般地康復,這促使祖母信奉基督教,並開始在政府批准的三自教會做禮拜。不過,她從未強迫小景接受基督教信仰。

直到兩年前,基督信仰才真正觸動小景的心。當時,他的祖母被診斷出胰臟有腫瘤。這是他人生第一次跪下來長時間禱告。在叔叔帶著祖母前往全省最大的幾間醫院尋求多方診斷,確認腫瘤是否為惡性時,他懇求上帝拯救她。

「當時我完全不知所措,極為無助,所以轉向上帝,」小景說。

當家人得知腫瘤是良性,祖母也迅速康復後,小景的信仰開始扎根。

然而,人生的挑戰依舊存在。小景創立的家具生意舉步維艱,顧客寥寥無幾。祖母教會的一位領袖勸他放棄創業,去工廠找份工作,聲稱繼續經營「將違背上帝的旨意」。小景覺得,這位領袖彷彿視他創業的願望為一種罪,但他創業的初衷只是想養家活口,並為祖母的教會奉獻,因為教會正租用一間破舊的學校為聚會場所。

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室友——也是他雇用的員工,還曾向他借過錢——開始對他發洩情緒,甚至無端指責他。絕望的小景愈發憂鬱,幾個月後,他放棄了生意,回家當起了外送員。

當小景與德妮透過微信談論信仰時,向德妮詢問許多他在教會聽到的疑惑教導,包括:「想賺更多錢是種罪嗎?」以及「基督徒生病時是否可以去醫院,還是只能等候上帝醫治?」而德妮透過聖經經文,以及自身的經歷來回答他。

有一次,小景用自己的中文聖經 (他在一次教會夏令營中獲得的禮物) 查看德妮分享的一節經文,並驚喜的發現,上帝的話語在不同語言中沒有改變。

之後,他向德妮坦承,自己對那位室友的憤怒就像「一把無法承受的鎖」,壓在心頭。他曾向祖母教會的領袖尋求建議,卻被告知基督徒應當「軟弱」,要忍氣吞聲,默默承受。

「苦毒和不饒恕對傷害我們的人沒有影響,反而只會傷害我們自己。」德妮在訊息中寫道。

她向小景指出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最終饒恕,並提醒他,報仇的權柄屬於上帝。小景這才領悟到,饒恕並不是軟弱的表現,反而需要極大的力量去放下那些加諸於自己的傷害。

在那次對話後,小景感覺心裡終於擺脫了憤怒:「好像瞬間被光充滿了一樣。」當德妮向他解釋,上帝能使用苦難來塑造基督徒的品格,培育他們做主的工作時,小景開始看到自己失敗的生意和來自教會的批評背後更深的意義。而德妮鼓勵他不要放棄自己的事業。

「你認為我們在小紅書的相遇只是巧合嗎?」德妮問道,「上帝仍然在呼召你。」

「我們彼此認識,成為好朋友,一定是上帝的計劃!」小景說。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