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獨居長者身心社靈需要 宣道堂辦生死教育反思生命意義
(2025年02月14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麥嘉殷)【時代論壇訊】社會上不時有獨居長者在家中發生意外的報道,究竟可如何關顧他們?早前一個講座,有教會領袖分享服侍獨居老人的經驗;其中,香港基督教會宣道堂堂主任陳淑娟牧師提到該堂舉辦生死教育課程,與長者思考生命意義;有長者亦因而與子女和好。

陳淑娟介紹其堂會的「銀齡樂」跨代同行計劃,訓練基層婦女義工服侍獨居長者,目前約有40名婦女跟200位長者進行配對,以4位義工為一組,每組負責照顧20名長者。該堂現設長者飯堂,早午晚三餐為獨居長者提供膳食。陳淑娟指,有長者慣常到該堂吃飯,倘若沒有出現,堂會立時會知道。曾有一位長者沒來吃飯,義工致電但沒人接聽,聯絡附近醫院也沒有該長者的名字。後來該堂報警求助,最終發現他暈倒在家中,及時送院治理。「原來我們小小的行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

目前該堂為長者提供基本身體健康檢查、痛症紓緩、簡單物理治療,又會定時到家裡、老人院、醫院探訪長者。陳淑娟強調,對長者來說,陪伴很重要,若長者願意,義工們每日會輪更探訪他們。該堂又不時帶長者去飲茶、去主題樂園;另外亦舉辦長者啟發課程、福音粵曲班等,在身、心、社、靈方面照顧長者需要。

服侍過程中,陳淑娟指他們也要面對生死課題。他們曾服侍一位73歲的婆婆,因在街上拾荒被車撞斃,有義工因而情緒波動。陳淑娟安慰義工:「起碼我們在生命中曾經服侍他們。」她並強調這也是他們服侍的目標。該堂亦舉辦生死教育,與長者反思「五道人生」及生命意義,幫長者製作「意願紀錄」,生前構思死後安排、處理遺產、製作回憶錄等,回顧一生。她指,有長者當初因與兒子翻臉而獨居,但上畢課程後卻與兒子和好。

Hope of the City:義工須至少委身六個月

Island ECC轄下的Hope of the City同樣恆常服侍獨居長者,目前該機構主要服侍牛頭角和石硤尾的長者,亦不時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熱飯服務。他們在教會招募義工,期望義工委身至少6個月,每個月至少探訪一次,與長者建立關係。

該機構總監姚家俊指,在訓練義工時,他們會鼓勵義工從數3個「F」切身處地體會長者需要,包括焦點(focus),例如長者起床到睡覺要做甚麼;家庭(family),了解長者與家人的關係;將來(future),若長者突然離去或暈倒,該如何應對?

對於有些教會難找義工,陳淑娟以其堂會經驗為例,該堂會請義工先參與6堂的訓練,包括探訪技巧等;此外,他們亦設立探訪組團契,讓義工彼此支援和代禱。他們不會規限弟兄姊妹探訪日期,只限定半年探訪的最少次數。他們建議毋須首次探訪便送上禮物,反而應記住長者的生日和需要,這些已能令長者感窩心,也可建立關係。另外,又可與長者玩桌上遊戲、談天,這些已很足夠。

瞭璞顧問有限公司總裁胡裕勇亦在會上分享介紹遠程監察科技如何幫助照顧家中長者。

是次聚會為「擁抱『受困和病患』的教會系列──《誰可相依》 獨居老人」講座,由城市轉化學院主辦,於1月14日在線上及實體同步舉行。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