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語譯本》舊約翻譯完成 周永健盼提升信徒研經興趣 |
(2025年03月05日)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報道:陳盈恩)【時代論壇訊】《新漢語譯本》聖經的新約部份於2010年出版,最近舊約部份亦終於完成翻譯,現正等待最後編輯、設計及印刷出版,新舊約全書的譯經工作歷時長達三十多年。負責推動《新漢語譯本》的漢語聖經協會上月舉辦《聖經.新漢語譯本》舊約翻譯完成感恩禮,細談譯本的起源、譯經的挑戰,並將譯本獻呈上帝,盼譯本能提升華人教會信徒研經的興趣,並豐富華人教會的資產。 漢語聖經協會近日在YouTube上載感恩禮精華片段。漢協董事會主席兼該會譯經委員會舊約主任周永健牧師表示,「每一個世代都有其譯本」。他回顧,整個譯經過程用了三十多年時間,2010年新約出版後,舊約部份有所延遲,是因中間經歷總幹事交接、總幹事不幸離世等事。他指2016年郭罕利博士出任該會總幹事後,兼任譯經總監,工作繁重,致力編修舊約譯稿,本已接近完成、修正階段,卻不幸於2021年早逝。董事會於是委任他接手餘下工作,展開譯本的審修階段,至2024年4月全部定稿。 周永健感恩能參與最後階段的工作,強調整個過程是隊工。他相信《新漢語譯本》能豐富華人教會的資產,為牧者信徒提供多一個聖經譯本。他又感謝神過去一切的預備、所有參與同工,以及已故董事會主席張慕皚牧師對《新漢語譯本》寄予厚望、郭罕利的努力和辛勞。 談到《新漢語譯本》的用字,周永健舉例,近年來西方教會幾乎無人再用「耶和華」一詞,《新漢語譯本》亦用「上主」取代「耶和華」,形容是嶄新、大膽的嘗試;但華人教會是否會繼續沿用「耶和華」一詞,需要時間考驗。而傳道書的「虛空」,新的譯本則譯作「過眼雲煙」,「一切都是雲煙」,盼忠於原文之餘,也能貼近現代中文。 《新漢語譯本》曾稱為《國際中文譯本》 漢協總幹事李耀華分享譯本源起及歷史發展時指,90年代初,漢協董事會與第一任總幹事沈志超與聖經學者覺得有重新譯經的空間,經禱告後組成聖經學者及原文專家翻譯委員會,初時以NIV聖經的譯經原則,從聖經原文翻譯成通達的中文聖經,當時曾稱為《國際中文譯本》。隨著時間推移,譯本漸漸離開NIV聖經的翻譯原則,建立獨特的翻譯原則及路線,期望能配合華人需要,並改名為《新漢語譯本》。 在獻呈禮後,漢協董事陳黔開牧師作感恩呈獻祈禱,感恩上主在華人教會興起敬虔的聖經學者翻譯新漢語譯本,並求主繼續帶領譯本的編修工作,使華人教會能有合祂心意、用現代中文表達的聖經,讓弟兄姊妹能藉此知道福音的美好、神話語的甜美。 漢協同工亦介紹《新漢語譯本》網上聖經的特色,希望讓弟兄姊妹在不認識原文下仍能讀到反映原文的譯本,也能讀懂其中的原文元素。新設計網上聖經附有原文標記、讀經指引及經文結構。現時該譯本的約拿書已上載到網上聖經網站,其他書卷將陸續上載。 |
新聞照片:
|
![]()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