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4成半基督教機構對事工發展前景正面
(2025年03月12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報道:麥嘉殷)【時代論壇訊】本港面對經濟及政治環境的改變,基督教機構或多或少會受影響。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下稱ACO)在3月6日發佈問卷調查結果,當中逾4成半回卷機構對事工發展前景正面,有兩成半機構感負面。

ACO在今年2月3日至14日,於網上進行問卷調查,邀請ACO會員機構、本港其他基督教事工機構、團體或組織的總幹事或負責人填寫問卷,共43間機構參與。

結果顯示,有49%回卷機構在2024年的總收入有明顯跌幅或輕微跌幅,37.2%指去年收入有增幅;相比2023年,指收入有跌幅的機構為60%,而錄得增幅的為28%。總收支方面,56%回覆機構指2024年有明顯或輕微虧損,較2023年的60%,情況輕微改善。ACO董事會成員、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指,整體來看,2024年情況比2023年好。

在人力資源方面,問及機構同工、董事、捐款人等持份者的移民人數,72.1%回卷機構指2024年比2023年差不多;另外只有4.7%回卷機構表示相關的移民人數增加,但上述數字比2023年的15%大幅減少。

調查亦問及機構負責人對2025至2026年度的展望。結果反映,回卷機構對事工發展前景趨正面:46.5%回卷機構表示正面或非常正面,與近年調查結果相若;只有25.6%回卷機構對事工發展前景負面或非常負面,上述數字由2021的80%持續下降。溫南聲指出,各機構在判斷事工發展前景時,除基於信仰、對象、機構內部運作等因素,有較多機構更表示跟香港經濟下滑有關。另外,有逾8成機構指,預計移民情況在未來一年對事工發展沒影響。

調查結果亦反映回卷機構對財務前景正負參半,接近51%對2025至2026年度的收入預期非常負面或有些負面;有35%預期非常正面或有些正面。但整體來說,95.3%的回卷機構表示,不會因財困而在未來一個年度暫停運作或結束。

鼓勵堂會與機構合作

ACO副主席兼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指,雖然數據顯示不少機構對前景樂觀,但他認為從客觀環境來看,機構面對著移民潮、退休潮、經濟及政治環境影響,大多都是悲觀的,只是對神有信心、仰賴神供應,故感到樂觀,背後其實沒甚麼具體營運計劃。蔡志森又聽聞有堂會因經濟壓力而裁減對機構的奉獻,日後專注發展堂會事工。他認為此舉只會加快堂會萎縮,堂會惟有跟機構合作,接觸不同社群,才有助擴闊福音果效。他期盼堂會與機構合作,亦鼓勵機構間資源共享。

ACO主席、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則發出數點呼籲,期望全港基督教機構能持守異象使命,敢於更新,回應世代需要;機構間彼此協作,資源共享,並且與教會更緊密結連,服侍鄰舍。

基甸事工創辦人蕭智剛觀察到,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中小型機構因規模少、營運成本低,相比大型機構影響不大,能找到其生存之道;反而正面對的是「忙」,需同時兼顧行政、營運、服務等工作。故蕭智剛建議,機構可聯合起來,關顧前線同工。他又指,中小型機構缺乏營運的經驗,建議機構間可聯合起來培訓,由擁有資深經驗的機構幫助經驗少的機構。此外,機構間可聯合辦籌款活動,如電影慈善籌款。

會上亦有努力試課程訓練中心義務團牧羅杰才牧師、屬靈探熱針創辦人楊陳惠敏博士、「油淺入心」發起人黎廣澤傳道、時雨基金會許潮英博士分享其機構處境,及對眾機構作出相關建議。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