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檔案館文物普查工作坊 助教會保存珍貴信仰記憶
(2025年05月13日)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Dalul綜合報導】面對逐漸老舊的教堂建築與被遺忘的歷史物件,時常出現「不知怎麼整理」、「無人能記錄」的困境。為協助各教會有系統地保存珍貴歷史資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與台南市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共同規劃,於5月12日上午舉辦「看得見的見證:文物普查與福音實踐」工作坊。


本次課程特別為教會牧長、文史事工負責人及對教會歷史有興趣的信徒設計,內容涵蓋「什麼是文物普查」、「教會常見文物類型」、「如何讓文物說故事」等核心主題。透過文物普查的基礎知識與操作實務,參與者可學習掌握基本調查方法與分類技巧,並思考如何將信仰故事轉化為觸動人心的歷史見證,進而提升大家對教會文物價值的認識,並將其作為傳承信仰與實踐宣教的工具。


會中介紹「113-114年度台南市基督宗教文物普查建檔計畫」成果,包括協助台南中會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清點傳世古匾與史料,尤其是1872年製的管風琴進行調查研究並提報古物;台南神學院跨政權時代的校務文書檔案;新樓醫院的醫療宣教文物和手術器具;以及台灣教會公報社早期的橡膠印章清查建檔等。


歷史檔案館主任盧啟明牧師表示,文物不只是靜態的收藏,更是活的信仰證明。一封舊信、一張洗禮證書、一件牧袍,背後都承載著教會群體的信仰實踐與時代見證。他強調,當文物被妥善記錄與整理後,不僅能作為教會內部的教育資源,更可成為對外宣教與公共參與的切入點。


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總幹事李新元表示,此次工作坊也特別強調「人人都能參與」的精神,期望即使是沒有文化資產背景的兄姊,也能學會基本文物處理方式,成為自己教會歷史的守護者。邀請更多人關心教會歷史並珍惜信仰資產,讓每一件教會文物都不只是回憶,而是承載福音的見證。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