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年前 長老教會天安門事件聲明決策過程
(2025年06月08日)
本新聞提供者: 教會公報

【邱國榮採訪報導】1989年6月4日,北京發生天安門事件震驚全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當年6月12日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對北京天安門事件的聲明〉,譴責中國政府的鎮壓。今年6月6日,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盧啟明牧師受訪,公開36年前總委員會常務會議的決策過程與議事錄,闡釋聲明背後的歷史脈絡及今日意義。


盧啟明說明,根據1989年6月12日的第36屆第二次總委常務會會議紀錄,天安門事件爆發後,長老教會總會立即啟動聲明發布程序。時任總會總幹事的牧師楊啟壽提及,時任總會議長的牧師孫武夫自美國傳真,轉達國際友人對台灣教會立場的高度關注。時任副議長的牧師池漢鑾則解釋,事件一週後才召開小組討論,是因初期情況不明,需審慎評估。


盧啟明認為,事隔一週發表聲明並不算慢。他解釋,當時中國政府持續封鎖消息並散布不實資訊,長老教會總會需時收集、整合與釐清資訊,才能審慎回應。聲明由總委常務會負責起草,該小組也被視為處理突發事件的核心機制;草案完成後,經總委會與通常議會追認,程序層級高於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制度上相當合宜。


參與聲明起草的牧長共十人,包括池漢鑾、孫鴻鎮、陳道雄、郭俊雄、楊清吉、謝英皆、吳真實、林車龍、張宗豪與楊啟壽。孫武夫(出國)、林建二、胡茂仁、陳幸雄(出國)則因故未出席。盧啟明強調,長老教會採合議制,認為「開會的過程當中也算是一種禮拜」,眾人共同祈禱尋求上帝旨意,最終達成共識。聲明定案後,立即公告於《台灣教會公報》,並由總會發送至各地教會,同時呼籲信徒為中國的死傷者禱告,並開放奉獻專款。


盧啟明表示,回顧三十餘年的歷史,這份聲明至今仍深具意義,對當代華人社會民主運動及台海關係,帶來兩項重要啟示。


首先,盧啟明強調,必須清楚區分中國的政權與人民。「中國政權基本上是邪惡的,其背後的共產主義思想是一種無神論,將宗教視為『人民的鴉片』,進而將所有宗教納入國家控制體系,淪為統戰工具。」相對地,中國人民同為上帝所愛的子民,卻長期受極權壓迫;當年街頭的學生與民眾,尤顯勇氣與信心。他認為,應勇於批判政權不義,並對人民苦難展現慈愛關懷。


其次,盧啟明指出中國政權本質未改,反更強化極權。「從天安門事件到圖博(西藏)、新疆、香港的種種事例,顯示所謂『一國兩制』根本不存在,只有一國專制。」他批評中國政權始終未放棄對台武力威脅,並對當前部分台灣政界人士積極赴中與北京高層互動,感到心寒。


盧啟明呼籲,台灣應持續強化防範「認知作戰」的意識,堅定「台灣就是台灣」的立場。他認為,唯有國內政治、經濟、社會走向正常化,台灣才能應對外來挑戰。

 
新聞照片:

本文 (及相關圖片) 由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授權提供。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