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輕信徒「被捽得太緊要」致躺平 葉菁華籲教會歸回安息 |
| (2025年09月26日) |
|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採訪:梁子澄、鄧力行)【時代論壇訊】對於近年不少年輕人寧願「躺平」,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葉菁華在早前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青年牧養茶座中分析,這或與香港的教育制度、競爭文化和政治情況有關,當年輕人無法改變結構性的狀況,躺平就成為對制度的抵拒,是「弱者的武器」。他提出,躺平或能與基督教的修道主義等呼應,並提到香港教會中的年輕人有些「被捽得太緊要」,也是令他們躺平的原因,呼籲教會歸回上主的安息和恩典。 葉菁華分析,香港學生從小活在高壓環境中,背負著出人頭地的期望。他們不僅要努力讀書,在課餘時間也要參加家長安排的活動,務求增值履歷、提高自身競爭力,缺乏休息時間。此外,香港社會強調競爭和拼搏精神,常鼓吹人要「搏命」做事,無形中使社會氛圍愈發高壓。 另一「未必可以講好多」的是香港政治的情況,葉菁華指出由2014至2019年的事件,雖然官方對此早有定論,但除非我們覺得那些年輕人是完全被人擺佈或根本立心不良,他們背後其實是努力嘗試「做返啲嘢」去改善整體社會;現在社會明顯地已難以符合他們當初的期望。 葉菁華指出,以上種種結構性狀況都是香港青年無法改變的,故此選擇躺平作為「弱者的武器」,既是對制度的抵抗,同時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他認為從此角度思考,便不應隨便抹殺躺平,上一代也不應用「頹廢青年」這種字眼去形容他們。不過,葉菁華認為亦不能完全擁抱躺平,否則便沒法強調人在世界的文化使命。 今天不追求物慾和世俗成功的躺平,葉菁華認為能夠呼應基督教的修道主義,追求簡樸生活傳統,還有基督教強調的「安息」也能糾正「一定要講doing(做事)、having(擁有)而不是being(為人)」的扭曲狀況,而基督徒的盼望就是在上帝中的「shalom」(安息)。葉菁華強調,基督徒的盼望包括社會與文化的更新改變,因為上主會做新事、帶來安息。 最後,葉菁華談到年輕人選擇離堂的現象,指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覺得要不斷做事、不斷滿足教會長執牧者的眾多期望,有人甚至形容自己「被捽得太緊要」。他坦言,年輕人上班上學已經非常疲累,但返教會不僅未能享受在主裡的安息,反而好像「做另一份工」,而這份「義工」可能要比平日那份工作更著力,這樣就能理解為何有些年輕人寧願躺平,不參與事奉,甚至不返教會。 葉菁華認為,現時教會的文化似乎有意無意複製了資本主義社會要求成果的文化,認為教會應該歸回上主的安息和恩典,不去「做嘢」,反而能為整個世界帶來更新。 聚會於8月5日下午舉行,主題為「解讀『躺平』:從文化透析到牧養省思」,因惡劣天氣改在網上進行,另一講員為青年全球網絡聯席會長曾育彪博士。 |
| 新聞照片:
|
|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