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神學院、堂會協作 高銘謙建議神學院推展平台事工
(2025年11月07日)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時代論壇訊】根據「2024香港教會普查」,接受全時間神學裝備的人數,由2019年的1,042人減至2024年的830人,即每千名會眾的神學生數目,由3.6降至3.3,令堂會「教牧荒」、堂主任接班問題加劇。上週三(10月29日)在觀潮浸信會舉行的Oneness Conference,在與神學院對談的環節中,大會邀得幾位神學院代表,一同探討神學院與教會如何協作。建道神學院候任院長高銘謙牧師建議,神學院可開展平台事工,幫助教會連結、互相學習。他又認為神學院老師須有churchman(牧者)思維,才能塑造神學生的牧者情懷,讓教會得益。


推薦讀神學服事母會
曾浩賢:堂會與神學生應保持溝通


負責主持該環節的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主任牧師周曉暉提到,近年堂會面對其中一個挑戰,是推薦會友全時間接受神學裝備後,對方未有回母會服事。信義宗神學院院長曾浩賢牧師認為,信徒不選擇回母會服事非必然壞事,重點是為何「返」或「唔返」。若畢業生的「我」很重,只看工作是否理想、薪酬福利等是否優厚,這並非好事。他強調,神學院所看重的是生命培育,假如神學生的「我」很重,神學院便需要檢討。「基督徒的生命要交給主,我們作為牧者,更要比一般信徒將心交託上主。交給主的意思,就是主差遣你去哪裡,你就往哪裡去。」


曾浩賢建議,假如堂會推薦信徒讀神學,期望對方回母會服事,彼此應訂立一個長遠計劃;同時,在信徒進入神學院後亦要保持溝通,從而讓對方明白教會的需要。「我們都是這樣教導學生,若母會需要你,我們也高度鼓勵你回去;一方面這是恩情,另一方面,我們都是被教會呼召(call)去作工。所以若教會有需要,我們應當回應。」


這邊廂教會鬧「教牧荒」,願意全時間接受神學裝備的信徒減少;另一邊廂,近年神學畢業生的質素卻常被詬病。周曉暉問到神學院近年的收生質素時,高銘謙形容,入讀的學生相信都是教會內優秀的信徒,有理想、有呼召,願意委身服事。惟許多年輕學生的恩賜,都是在領敬拜、玩樂器等方面,這些恩賜偏向功能性。他認為若在教會內做過生命栽培的事奉,這些學生的成熟度較高。「如果他當過福音幹事,做過栽培、小組組長或導師,接觸過生命,便會明白進入神學院修讀一些實踐相關學科的重要性在哪。」


神學生質素被詬病
屈偉豪:任何人都要生命轉化


高謙銘同時提到移民潮的影響,直指一些知識、批判及思維能力較強的信徒確實減少,但他更重視學生的潛質。「做神學教育並非只看眼前的限制,還需要看潛質,即這個人如何愛教會、『瞓身』給教會,這是我認為十分重要,亦非常著緊的。」


伯特利神學院院長屈偉豪牧師亦提到,該院修讀神學學士的學生通常較年輕,會發生一般青年人身上出現的問題。惟該院目前全時間修讀神學學士或道學碩士的學生比例較低,反而兼讀生的比例較高,而兼讀生多數是有一定牧會經驗的牧者,相對成熟。然而,神學院強調生命轉化,這是無論年輕學員還是在教會服事數十年的牧者及信徒領袖都需要的。所以,在課程知識以外,該院所有學生都必修個人成長,思考原生家庭及成長中的傷痕。


事實上,神學教育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服事教會。神學院與教會之間可如何協作,甚至支援牧者?屈偉豪表示,這離不開課程和訓練。對於今天有意見指神學院的課程「離地」,他直言神學院在「貼地」與保存神學信仰視野之間,需要作出平衡。「教會要給予我們回應,但也要接受有些事情我們(神學院)不可以跳出來。」另一方面,屈偉豪認為神學院可與牧者同行,該院便設師友計劃,讓資深的校友牧者與初牧會的畢業生同行3年,從而支援年資較淺的牧者。


回應洛桑「1:99」宣教策略
黃守謙:神學訓練應由教會與神學院共同主導


高銘謙則表示,神學院可積極開展平台事工,連結不同教會,讓教會參考別人在不同事工上的良好範例。他又表示,神學院的老師也應當是churchman(牧者)。「以建道為例,我們大部份老師都『掛單』在一間教會裡,擔任義務牧師或義務傳道……教會缺乏講員,所以神學院老師就會『送外賣』去一間教會當講員……你一定要『掛單』在一間教會很前線地進行牧養或講道。」他指,神學院老師有churchman的思維十分重要,如此才能在教導神學生時塑造他們的牧者身份與情懷,讓教會直接受益。


儘管全時間接受神學裝備的人減少,但仍有不少信徒選擇以兼讀方式進修神學。周曉暉在會上亦提到洛桑運動的「1:99」宣教策略,呼籲教牧、平信徒互相協作,遂問及神學院如何裝備信徒領袖。美國金門神學院中英雙語所所長黃守謙牧師表示,神學院共非孤軍作戰,而是與地方教會共同主導神學訓練。他指北美神學課程由學生主導,選擇自己想修讀的課程,弊病是他們畢業後未必能配合教會異象。現時,金門神學院便與馬鞍峰香港教會合作,一同主導神學課程的設計。「我們神學院有許多方面不了解教會的羊和策略……若能一同主導神學訓練,便可更有效。」

 
新聞照片:

台灣聖經網 www.TaiwanBib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