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徒訓練 教義與關係平衡並重 記者商可瑩高雄報導 (2014年01月21日)
「身為門訓與教牧者,必須活出廿四小時仰望耶穌的生命。」來自韓國的好牧人教會主任牧師,亦為KOSTA(海外韓國留學生佈道會)國際理事劉基成牧師,於元月十三至十五日的「第一屆屬耶穌的人門徒訓練」講座中,發出多次上述呼籲。
劉基成牧師並於受訪時表示,許多人對於「門徒訓練」的定義以字面上的「訓練」為主,較著重於課程、教義。雖然這些亦極為重要,然而劉牧師強調,與神、人的關係,以及生活在一起更是門訓的一部份,應有所平衡。「門訓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使門訓的對象真正認識耶穌基督,而非課程內容的作者或牧者。」他也呼籲,人無法倚靠自身能力保持廿四小時仰望耶穌,但透過造就課程、靈修日記的習慣培養,即能保持定睛在耶穌身上,繼而更愛耶穌。
朴利百加師母於「師母特別講座─透過門訓培養女信徒」中指出,「人的生命改變,是神透過門訓所結出的果子。」而與門訓對象生活在一起,「視她們為基督身體的一部份」即是一種牧養的門訓關係,並藉此幫助信徒認識真理、活出真理得自由。因此,過程中,師母必須不斷檢視自身是否已得著真自由、是否能使人得自由?她說,「唯有在真理中得著自由的師母,方能使信徒得著自由。」
最後她說,「唯有經過十字架的軟弱,方能成為聖靈運行的管道。」分享時保持真誠的態度,同時不偏向情緒的抒發,且在分享過後帶出生命的改變、結出生命的果子。
|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