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教會貼近更多族群 教會具現in各式生活 記者夏俊明 (2014年06月10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展望未來,台灣教會還需要哪些少見或未見種類的教會?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秘書長夏忠堅牧師受訪表示,巨型教會、中型教會和微型教會各有其功用,互相補位,都是不可少的教會類型。觀察目前台灣多數教會打造出的教會文化,反倒符合真正社會人口中的少數。對於社會大多數上層階級以及基層服務業、勞動業的福音需求,急需仰賴微型教會的觀念來打造貼切其文化、聚會時間以及人口族群的教會。


透過微型教會,讓「教會」的概念落實在每一天的基督徒生活裡,不受限在一個教堂或是固定的主日早晨的聚會時間裡面,而是每一天的生活都是信仰,每一次的碰面都是團契,每一次彼此的代禱就是禱告會。

各盡其職 「微」有耶穌
夏忠堅牧師提到,台灣需要「大型教會」,因為大型教會集中人力資源,對整個社會、政策能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是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而大型教會如何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在於彼此更深的連結。
再者,台灣需要真正的「社區型教會」。目前台灣多數教會在「規模」上雖像是社區型大小,卻不是真正與社區融合,因為會友鮮少是真正住在教會所在的社區中,如此的教會就不太容易定根、關注、影響、營造社區,也很難作社區的好鄰舍、成為社區的意見領袖,不容易凝聚社區教會的意識、發揮社區教會的使命。因此台灣需要真正的社區教會。

再者就是「微型教會」,當現有教會多數適合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政商名流或是基層勞動、服務業較難適應現有教會文化與聚會時間,「現在的教會模式彷彿對這些人關了門」。
然而,微型教會是針對不同的群體需要來營造適合的教會,例如在美容院、餐廳、社區家庭或是百貨公司的一角,都可以有一個微型教會,針對不同族群的生活型態來建立適合的教會。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4年06月10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