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詩歌發展千五年 蔣慧民縱論古今信仰傳播 陳天惠 (2015年03月23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及基督教文藝出版社合辦的「華文頌歌 花香滿徑」華文詩歌發展之路講習音樂會於三月十五日及廿二日在崇基學院禮拜堂舉行。首場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音樂編輯蔣慧民主講中國由唐代至今天全球化時代的華文基督教詩歌發展,內容包括翻譯、創作和本色化的華文詩歌,不少詩歌是用方言唱的,有的歌詞用文言文寫成,也有的用白話寫成,這些詩歌在中國文化裡扎根,使基督教得以漸漸傳播開來。大會邀請了基督教香港祟真會救恩堂聖詠團和中華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聖歌團為會眾即場獻唱了多首詩歌。


音樂會中,蔣慧民以客家話即席演繹選自《客語聖詩》的〈月季花〉,讓會眾在了解詩歌發展之餘,能感受方言詩歌之美和歌詞配合音樂所傳遞的力量、信息。是次聚會約六十人出席。

音樂會由蔣慧民分為五個部份,講解不同時期華文詩歌的特色︰

一、華文基督教詩歌濫觴︰從〈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至〈康熙十架〉,歷經唐、元、明、清。

二、自西徂東的詩歌翻譯︰從馬禮遜《養心神詩》至柏漢理╱富善《頌主詩歌》中的創作聖詩(愛國詩歌—我愛中華╱中華歸主)。

三、本色自立、合一運動與普天頌讚︰從〈決定歌〉、〈聖誕歌〉(田景福╱范天祥)到蘇佐揚的天人詩歌。

四、華人教會與中華本土的離與即︰從〈主禱文〉(黃永熙)至〈遍地細說主奇妙〉(恩沛華)、〈人生曲〉(凌東成)等。

五、全球化下的基督教詩歌︰從〈更新大地〉到〈夢想……有一天〉(鍾氏兄弟)等。

縱觀歷史,華文詩歌一直擔任著重要的傳播工作,把基督教思想由西方帶入中國,詩歌漸漸能以本土語言創作,不再單靠翻譯,大力宣揚基督教價值觀,〈夢想……有一天〉就鼓勵信徒抓緊盼望,追求和平。有關是次音樂會之更詳盡報道,可參稍後出版的《時代論壇》。

華文詩歌發展之路講習音樂會(下)將於三月廿二日晚上舉行,中華基督教會聖頌團、崇基學院禮拜堂詩班聖詠小組、香港浸會大學基督徒詩班、共鳴基督徒詩班等詩班屆時將為大家演唱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一世紀初之二的的詩歌,包括〈在伯利恆城〉(客家話聖頌)、〈救世福音傳遍中華〉和〈主乃善牧〉(林思漢)等。詳情可參:http://goo.gl/9DV4B5。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5年03月23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