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築夢母與子 喜樂話畫說故事 (2017年05月23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夢想常常就在逆光的那一邊,總是要耐心的慢慢前進。」喜樂家族基金會在台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在逆光中遇見慢慢的風景」喜樂家族生活故事展,展出8位原生小畫家的生活圖像以及8對母子的田園共學創作,邀請你在生命的逆光之中,遇見慢慢風景裡那段關於愛與美的故事。

5月20日下午5點的展覽開幕儀式,前法務部政務次長,現任「平安恩慈國際法律事務所」所長陳守煌律師、永光化學董事長陳建信、台大化工所陳誠亮教授等人均與會,展期自即日起至5月30日,每天上午9點至17點。

「半輩子陪伴身障兒,彷彿牽手走在逆光之中;未知的道路與不斷的考驗,越想快速往前奔跑,越是失落與無助。於是我們開始懂得慢慢的說話、慢慢欣賞彼此緩慢往前走的腳步…」這是家有特殊兒家庭的共同體驗。

喜樂家族基金會執行長潘秀霞說,孩子與家長需要的不僅只是幫助,更盼望有一個能夠自我肯定及傳遞心情的舞台,創作與畫展或許旁人看來習以為常,對於孩子及家長卻是心靈深處的一份強大鼓勵。

小畫家用畫筆 彙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本展近距離記錄了8位原生小畫家的生活圖像以及8對母子的田園共學創作。現場同步展出每位作者的家人或手足親手寫給自己的一封短信,表達他們從未透露過的悄悄話。身為自閉症、唐氏症、罕見疾病及多重障礙的創作者與家人,他們透過奔放的筆觸並彙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攜手述說他們堅持走入人群勇於築夢的美麗旅程。

其中Steven是自閉症的孩子,幾年前隨家人從紐約回國定居後就一直足不出戶,環境的改變讓他的情緒變得敏感與防衛,極大的情緒起伏常讓身邊的媽媽與家人措手不及並承受許多擔憂。

半年前Steven嘗試走出家門,與基金會的美術班同學一起學習畫畫,想不到幾個月後,圖畫創作漸漸撫平了他內心的不安,現在的他不僅熱愛陶醉在圖畫世界裡,還時常一邊觀察同學一邊自己淘氣的微笑呢。

透過繪畫創作 孩子有自信欣賞自己

「我看見了他們的轉變,真的很開心他們開始有自信欣賞自己了。」美術班指導老師吳乃萱回想起這一年陪伴8個孩子畫畫的心情。那些粗獷的線條以及不修飾的直覺圖像,無論是否用色強烈或奔放,都是他們抒發心情、記錄生活的出口;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風景,既平常而獨特,既真實又充滿綺麗的想像。

「我們班有很多位過動兒,就是班上的這些媽媽們!」本展策展人江海泙老師回顧一年前嘗試陪伴8對母子進行田園創作的點滴。當時早已耳聞喜樂媽媽們不止說話快、動作快、腦筋轉的更快,心想跟在他們身邊的「慢吞吞小孩」們有可能跟著這些「過動媽媽」獲得親子共學的樂趣嗎?

想不到這群媽媽常把教室營造成熱血的原創舞台;只要透過一把泥土、一顆種子,甚至從社區店家收集來的咖啡袋、木棧板等,就能爆發無限創意。而且媽媽們從起初七成的介入,現在已懂得「停看聽+慢」的訣竅,開放更多發揮空間給孩子成為最佳拍檔。只要媽媽願意嘗試與冒險,身邊的孩子就會跟著改變。

潘秀霞向來賓介紹喜樂家族親子的創作。主辦單位提供
潘秀霞與來賓歡喜地在喜樂家族作品合影。主辦單位提供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7年05月23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