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600萬猶太人被屠殺的教訓 勿重蹈覆輒 (2019年01月29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國度復興報 記者 李瑞娟 台北報導

德國在台協會和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主辦的「2019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於元月27日下午在國家圖書館舉行,副總統陳建仁、台北市可巴德猶太協會拉比ShiomiTabib等近800位國內外人士到場,記念當年被納粹殺害的600萬名無辜猶太人寶貴的靈魂。

主持人賴信道博士(Dr.StevenLakkis)開幕致詞表示,聯合國於2005年訂定每年元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提醒世人牢記猶太人遭大屠殺的重要日子,對此罪惡不能簡單讓它成為歷史且遺忘掉,「如果世界要從大屠殺暴行中得到教訓,必須先牢記這些悲劇,以免重蹈覆輒。」賴信道提醒,「國際大屠殺紀念日不僅是猶太人與德國人的紀念日,更是普世都該關注的重要日子。」

台北市可巴德猶太協會拉比ShlomiTabib點燃燭光,並以猶太祈禱文〈銘記〉帶領大家祈禱。台原亞洲偶戲博物館館長羅斌在會中介紹自導偶戲影片《我有名字Ihaveaname》,他說:「這齣戲的焦點不放在恐懼,而是默默紀念被謀害的孩子。」

德國在台協會新任處長王子陶(ThomasPrinz)致詞說,擁有健全國會、在野黨、新聞自由與獨立司法機構的民主政府,是對抗侵犯人權,甚至對抗種族滅絕的堅固營壘,「德國之所以紀念,是為了要讓歷史教訓永傳世代,以作為過去與現在的橋樑,不只連結於不同的世代,也連結不同民族間的相同世代。台灣連續第4年參與,足以證明台灣想要搭建警惕今日與未來世代的橋樑。台灣能與世界上其他自由民主國家並列,持續作為該地區維護人權的典範。」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亞旭(AsherYarden)致詞說:「為什麼我們在奧斯維辛解救70多年後,還要聚在一起緬懷這一場大屠殺,並對受難者表示敬意?有兩個原因:一、倖存者是人類堅毅精神的證明,以及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教訓。二、牢記猶太大屠殺的罕見性。」

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曾經拜訪過奧斯維辛大屠殺博物館,「那不僅僅是數字而已,而是600萬條寶貴的生命,也是600萬個光明的希望。德國選擇用光明誠實的開放態度,省視這段令人鼻酸的過往,除了還原史實、承擔責任,更不斷在學校及公民教育針對大屠殺歷史作省思,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反省,德國與以色列終能盡釋前嫌。」陳建仁勉勵國人,「正走在轉型正義的我們,要向德國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多多學習。」

活動結尾播出以色列歌手莎立·哈達(SaritHadad)演唱的〈Whentheheartweeps〉,歌詞中道盡以色列在懸崖深淵的歷史中,呼求著上帝的悲鳴聲。但就如拉比ShlomiTabib的禱詞:願主記念以色列的子民,記念那些在猶太大屠殺中犧牲的英雄,被殺害、被吊死、被活埋,600萬個為主之名而殉道的靈魂!

拉比 Shlomi Tabib 點燃燭光。李瑞娟攝
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游亞旭致詞。主辦單位提供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9年01月29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