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色弗兒童之家橫跨中央山脈 戶外生命教育學習謙卑、讚美上帝 (2021年02月17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作者: 韓 蕓婧  日期: 2021-02-17 

【記者韓蕓婧採訪報導】十五位大人帶著十五位小孩,從埔里出發前往南投縣屯原登山口,跨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穿梭花蓮百年天堂隧道,終於來到最後一天,在凌晨三點攻頂奇萊南峰;用三天兩夜的時間橫貫中央山脈,共走了54公里!

三十人組團橫山跨海走完能高越嶺古道,其中十五位小孩年紀最小的僅有十二歲;他們是埔里及台東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孩子。「我們從一年前開始規劃及預備,每個禮拜都帶著孩子跑步、登山、重訓鍛鍊
身體。」帶隊的阿尼色弗兒童之家呂立漢院長如是說。

感受祖輩的艱辛 以自己的民族為榮

阿尼色弗有將近七成的孩子是原住民,能高越嶺古道是台灣的歷史文化古道,在最早期是由原住民泰雅族及賽德克族挖掘這條路,後續在日治時代才被修建成正式道路,成為現今台灣最具挑戰的攻頂登山峰。
這一趟登山之旅讓孩子深刻體會到祖輩的智慧與艱辛,並能以自己的民族為榮,重視自身的出生及文化。

過程中,孩子們邊走邊唱著布農族的八部合音,雖然越走越疲憊,甚至有孩子哭著說:「好累、好想回家。」每一次遇到孩子精神崩潰時,呂院長都溫暖地安慰著說:「轉個彎,我們便又往更高的地方去了。」

大自然的震撼教育 建立健全人格

他相信,這趟登山旅程會是孩子生命中最寶貴的一堂課,宛如人生的路上總會遇到很多「轉彎」時刻,需要不斷學習柔軟、彈性、判斷,才能逐漸明白生命的哲學。當回頭再看會發現,走過的每一個路口,神的恩典都在其中。

登山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震撼教育」,孩子們在其中學習樂觀面對前方的困難及挑戰;訓練意志力的堅強,建立健全人格。呂院長邊回顧邊分享著至今還記憶猶新的過程:「記得走在垂直的大崩壁時,我感覺到一陣暈眩,雖然搖晃不是很大,但能感受到地面正在上下移動。」

那一刻,呂院長知道可能是地震了,因他們所在位置非常危險,擔心會有土崩現象。他說:「當時我非常害怕,只能不斷心裡呼喊上帝,我們一手拉著繩子;一手拉著孩子,趕快越過大崩塌。」所幸的是,只有一個孩子的背包,被掉落的石頭打到,全員平安無事。經過這段驚險的旅程,呂院長更相信是神在保守。

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

在這趟旅程中,無論是親身經歷的處境,還是欣賞放眼望去的日出、雲海、雪山及森林,孩子們都看見「人是如此地渺小,但上帝的受造卻是奇妙可畏。」從中學習謙卑自己,讚美上帝。

總帶著孩子體驗野外生命教學的呂院長,最常告訴孩子的一句話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或許這些孩子因原生家庭的缺乏,導致生活受限,但他最常告訴孩子的一句話是:「每一個孩子都是寶貝!」

「我們愛是因為神先愛我們。這次的登山過程,不只學習困難中彼此幫助及常常感恩,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知道,在成長的歲月中,無論遇到任何苦難,要相信自己能做到,也不要忘記身邊會有願意陪伴他們走這一段路的人。」他相信,只要遵守聖經所教導的「只叫孩子走當行的路」(參箴言二十二章6節),孩子們一樣可以健康長大!


拋開被框架的教育制度會更健康

呂院長分享,這段旅程令他最感動的是,在最後一天,雖然他沒有和孩子登上天池山莊看日出,但在奇萊南風等候孩子回來時,遠遠就看到最小的孩子(國小六年級)興奮地從山上奔跑下來,兩手抱著結冰的冰塊說:「要把禮物送給呂叔叔。」

他說,這個孩子被醫生診斷為過動兒,在學校也造成許多老師的困擾,但這趟旅程從頭到尾,他不僅沒有叫苦,還主動幫助其他孩子拎背包!

其實,登山露營早已成為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的「不成文」傳統,透過野外教學讓孩子拋開被框架的教育制度,與大自然共舞,從中更認識自己、認識上帝,建立健全的人格!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2月18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