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基督徒漁工感謝台灣教會牧養 林忠祥牧師:當移工、漁工跟隨耶穌就能成為該國的祝福 (2021年04月26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謝宜汝/屏東採訪報導】近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教會的跨國宣教事工都被迫暫停,許多宣教師都撤回台灣,靜待國際解封。


然而在新冠疫情還未完全控制下來的當下,許多教會開始轉向「家門口宣教」。也就是將跨文化宣教的重點放在台灣東南亞裔新移民外籍移工的宣教與牧養。尤其印尼人在台灣,移工(包含社福與產業工作)約27萬人,新住民約3萬人。上帝已經把這批族群帶到台灣,就等著收割莊稼的工人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好消息遍傳。

為了讓更多教會、機構更了解「家門口宣教」,高雄印尼事工團隊(Kaohsiung Indonesia Ministry Team, KIMT)與台灣愛穆小組,於四月25日的晚上,籌組一支來自台北、新竹、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的隊伍,前往屏東東港,探訪一所漁港旁的教會「東港牧鄰行道會」,由於該教會牧養印尼漁工有成,期盼能藉由參考東港牧鄰行道會的牧養經驗,了解該如何進行漁工的跨文化宣教。

從刑事案件 發現移工關懷的重要性

東港牧鄰行道會張淳善主任,於經驗分享時提到,東港牧鄰行道會於1997年5月開始進行印尼漁工的事工,這一切起源於一起刑事案件。

由於張淳善主任過去在東港擔任刑事組警察,當時有一起飆車族當街亂砍漁工的案件,導致一名漁工身受重傷,在處理案件的同時,張淳善主任發現原來這群漁工都是非常善良的漁夫,在海上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捕魚,在海上漂流幾個月後,到了其他國家又因文化不同、膚色不同,被當地居民歧視。

張淳善主任表示,有些印尼漁工因為語言不通,在人際關係上相當疏離,甚至遭受排擠和歧視,連福利、權利都沒有保障,因此他和教會牧者開始有感動,要將這群來到東港的印尼漁工視為關懷服務的對象。

他也觀察到,許多印尼漁工的工作時間相當長,在海上漂流,沒有歸屬感,教會是最適合敞開門,提供印尼僱工一個短暫休憩及團契的場所,因此運用週日下午,開著車子去接這些漁工來進行主日聚會。

「起初教會也面臨許多語言和文化上的不通,剛開始是透過教會裡一些嫁來台灣比較久的姐妹翻譯溝通,後來也獲得高雄印尼事工團隊KIMT 的大力支持,請到專業師資來協助翻譯工作,才把對漁工的相關事工漸漸培植起來。」

高雄印尼事工團隊,每週請對印尼有呼召的宣教士到屏東東港協助推展教會事工、活動,並與印尼朋友進行交流、關懷,建立信任的友誼關係,從互動中了解印尼漁工的需求,讓每一次的聚會都更有果效。

張淳善主任形容,許多信而受洗的漁工們都非常敬虔愛主:「這些漁工非常用心,非常愛主,為了能乾乾淨淨上教會,他們週日下午工作結束後就開始拿著水管沖澡,洗掉身上的魚腥味,並換上最整潔的衣服、噴上明星花露水,為的就是能很正式的來到主的面前。」

印尼漁工的生命見證

印尼漁工也上台見證分享,他們非常感謝東港牧鄰行道會,讓他們在台灣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我們一下船,就看到教會的牧師、主任、同工,開著車子來接我們,讓我們有一種被尊榮的感覺、回家的感覺,這種溫暖是在別的國家不會感受到的。」

印尼漁工表示,他們雖然有部份的人來自基督徒家庭,但是從小除了嬰兒洗以外,沒有上教會接受牧養和生命建造,來到台灣卻能夠被教會接納,在教會聚會和上課,讓他們都很珍惜主日的時光。

其中一位印尼漁工,見證禱告後的神蹟。二個月前,他的妻子懷雙胞胎卻經歷一個孩子順利誕生,另一個孩子胎位不正難產,醫生告訴他,若妻子再生不出來要進行手術,於是他在產房外迫切禱告,突然他聽到孩子的母親喊口渴,他趕忙餵妻子喝水,也為水潔淨禱告,沒有多久第二個孩子也順利產出,如今雙胞胎都非常健康。漁工說道這裡激動大喊:「感謝讚美主,我們的禱告是有力量的,只要我們呼喊,主必垂聽!」

移工跟隨耶穌 成為印尼的祝福

東港牧鄰行道會林忠祥牧師也上台分享,很感謝神賜下這個機會可以牧養這些印尼漁工。也很感謝高雄印尼事工團隊長期以來的鼎力相助,相信每一位聽見、看見這些漁工見證的弟兄姐妹,都可以被神所預備,向我們身邊的外籍移工進行跨文化宣教。

林忠祥牧師表示,牧養這些漁工以後,更能體會聖經裡耶穌的門徒大部份都是漁夫的心意,雖然過去的我們是很平凡的僱工,但是跟隨耶穌之後,生命變得不再一樣。這群漁工雖然長期在海上漂流,但是來到台灣,就要讓他們能夠像回家一樣的感受到上帝的愛,建造他們成為耶穌的福音使者,讓福音像一顆種子,可以帶回他們的家鄉。

林忠祥牧師禱告,願上帝使用這些漁工、移工,讓他們來到台灣,成為跟隨耶穌的福音使者,讓神的祝福與他們同在,使雇主得著神的祝福,也使他們的國家,因著這群跟隨耶穌的漁工、移工,成為萬民的祝福。

移工已進入教會 需要教會的關心

來自基督教台灣信義會客家歌珊堂的麥光珪牧師表示,近年來看到許多外籍移工走進教會,所以也想藉此活動深入學習,了解其他教會和機構是怎麼作的。因為有很多的穆斯林外籍看護因著基督徒的雇主來到教會,但是教會裡的弟兄姐妹卻不知道該怎麼互動、聊天。而外籍看護在教會裡時間並不長,通常陪顧雇主聚會、用完餐就回家,沒有人知道要聊什麼,或該如何簡單的建立關係,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嘗試了解的。

屏東東港牧鄰行道會 投入印尼基督徒漁工服事有成,圖為印尼漁工見證分享。(謝宜汝攝影)
各地教會機構消息
記者/作者: 謝 宜汝  日期: 2021-04-25 

FacebookLineTwitterWeChatEmail
【記者謝宜汝/屏東採訪報導】近年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教會的跨國宣教事工都被迫暫停,許多宣教師都撤回台灣,靜待國際解封。

然而在新冠疫情還未完全控制下來的當下,許多教會開始轉向「家門口宣教」。也就是將跨文化宣教的重點放在台灣東南亞裔新移民外籍移工的宣教與牧養。尤其印尼人在台灣,移工(包含社福與產業工作)約27萬人,新住民約3萬人。上帝已經把這批族群帶到台灣,就等著收割莊稼的工人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好消息遍傳。

為了讓更多教會、機構更了解「家門口宣教」,高雄印尼事工團隊(Kaohsiung Indonesia Ministry Team, KIMT)與台灣愛穆小組,於四月25日的晚上,籌組一支來自台北、新竹、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的隊伍,前往屏東東港,探訪一所漁港旁的教會「東港牧鄰行道會」,由於該教會牧養印尼漁工有成,期盼能藉由參考東港牧鄰行道會的牧養經驗,了解該如何進行漁工的跨文化宣教。

屏東東港牧鄰行道會 投入印尼基督徒漁工服事有成。(謝宜汝攝影)
屏東東港牧鄰行道會 投入印尼基督徒漁工服事有成。(謝宜汝攝影)

從刑事案件 發現移工關懷的重要性

東港牧鄰行道會張淳善主任,於經驗分享時提到,東港牧鄰行道會於1997年5月開始進行印尼漁工的事工,這一切起源於一起刑事案件。

由於張淳善主任過去在東港擔任刑事組警察,當時有一起飆車族當街亂砍漁工的案件,導致一名漁工身受重傷,在處理案件的同時,張淳善主任發現原來這群漁工都是非常善良的漁夫,在海上冒著生命危險出海捕魚,在海上漂流幾個月後,到了其他國家又因文化不同、膚色不同,被當地居民歧視。

東港牧鄰行道會張淳善主任。(謝宜汝攝影)
東港牧鄰行道會張淳善主任。(謝宜汝攝影)

張淳善主任表示,有些印尼漁工因為語言不通,在人際關係上相當疏離,甚至遭受排擠和歧視,連福利、權利都沒有保障,因此他和教會牧者開始有感動,要將這群來到東港的印尼漁工視為關懷服務的對象。

他也觀察到,許多印尼漁工的工作時間相當長,在海上漂流,沒有歸屬感,教會是最適合敞開門,提供印尼僱工一個短暫休憩及團契的場所,因此運用週日下午,開著車子去接這些漁工來進行主日聚會。

「起初教會也面臨許多語言和文化上的不通,剛開始是透過教會裡一些嫁來台灣比較久的姐妹翻譯溝通,後來也獲得高雄印尼事工團隊KIMT 的大力支持,請到專業師資來協助翻譯工作,才把對漁工的相關事工漸漸培植起來。」

高雄印尼事工團隊,每週請對印尼有呼召的宣教士到屏東東港協助推展教會事工、活動,並與印尼朋友進行交流、關懷,建立信任的友誼關係,從互動中了解印尼漁工的需求,讓每一次的聚會都更有果效。

張淳善主任形容,許多信而受洗的漁工們都非常敬虔愛主:「這些漁工非常用心,非常愛主,為了能乾乾淨淨上教會,他們週日下午工作結束後就開始拿著水管沖澡,洗掉身上的魚腥味,並換上最整潔的衣服、噴上明星花露水,為的就是能很正式的來到主的面前。」

印尼漁工虔誠敬拜主。(謝宜汝攝影)
印尼漁工虔誠敬拜主。(謝宜汝攝影)

印尼漁工的生命見證

印尼漁工也上台見證分享,他們非常感謝東港牧鄰行道會,讓他們在台灣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我們一下船,就看到教會的牧師、主任、同工,開著車子來接我們,讓我們有一種被尊榮的感覺、回家的感覺,這種溫暖是在別的國家不會感受到的。」


印尼漁工表示,他們雖然有部份的人來自基督徒家庭,但是從小除了嬰兒洗以外,沒有上教會接受牧養和生命建造,來到台灣卻能夠被教會接納,在教會聚會和上課,讓他們都很珍惜主日的時光。
印尼漁工們上台見證分享。(謝宜汝攝影)
印尼漁工們上台見證分享。(謝宜汝攝影)

其中一位印尼漁工,見證禱告後的神蹟。二個月前,他的妻子懷雙胞胎卻經歷一個孩子順利誕生,另一個孩子胎位不正難產,醫生告訴他,若妻子再生不出來要進行手術,於是他在產房外迫切禱告,突然他聽到孩子的母親喊口渴,他趕忙餵妻子喝水,也為水潔淨禱告,沒有多久第二個孩子也順利產出,如今雙胞胎都非常健康。漁工說道這裡激動大喊:「感謝讚美主,我們的禱告是有力量的,只要我們呼喊,主必垂聽!」

移工跟隨耶穌 成為印尼的祝福

東港牧鄰行道會林忠祥牧師也上台分享,很感謝神賜下這個機會可以牧養這些印尼漁工。也很感謝高雄印尼事工團隊長期以來的鼎力相助,相信每一位聽見、看見這些漁工見證的弟兄姐妹,都可以被神所預備,向我們身邊的外籍移工進行跨文化宣教。

東港牧鄰行道會林忠祥牧師。(謝宜汝攝影)
東港牧鄰行道會林忠祥牧師。(謝宜汝攝影)

林忠祥牧師表示,牧養這些漁工以後,更能體會聖經裡耶穌的門徒大部份都是漁夫的心意,雖然過去的我們是很平凡的僱工,但是跟隨耶穌之後,生命變得不再一樣。這群漁工雖然長期在海上漂流,但是來到台灣,就要讓他們能夠像回家一樣的感受到上帝的愛,建造他們成為耶穌的福音使者,讓福音像一顆種子,可以帶回他們的家鄉。

林忠祥牧師禱告,願上帝使用這些漁工、移工,讓他們來到台灣,成為跟隨耶穌的福音使者,讓神的祝福與他們同在,使雇主得著神的祝福,也使他們的國家,因著這群跟隨耶穌的漁工、移工,成為萬民的祝福。

移工已進入教會 需要教會的關心

來自基督教台灣信義會客家歌珊堂的麥光珪牧師表示,近年來看到許多外籍移工走進教會,所以也想藉此活動深入學習,了解其他教會和機構是怎麼作的。因為有很多的穆斯林外籍看護因著基督徒的雇主來到教會,但是教會裡的弟兄姐妹卻不知道該怎麼互動、聊天。而外籍看護在教會裡時間並不長,通常陪顧雇主聚會、用完餐就回家,沒有人知道要聊什麼,或該如何簡單的建立關係,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嘗試了解的。

有越來越多的移工朋友進入我們的生活中。(謝宜汝攝影)
有越來越多的移工朋友進入我們的生活中。(謝宜汝攝影)

麥光珪牧師表示,很感謝能參與台灣愛穆小組和高雄印尼事工團隊的服事,一同來到東港牧鄰行道會,親身體驗這些機構、教會的事工,這份願意對漁工、移工付出關懷的心,使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外籍移工的文化,而不是停留在想像中。

籌組此次參訪行程的台灣愛穆小組負責人哈利勒博士表示,台灣愛穆小組是一個促進教會關懷穆斯林的平台,2014年由沈正牧師作為發起人。主要異象是協助教會與弟兄姊妹對伊斯蘭教與穆斯林有「從零到一的認識」、為穆斯林及宣教士禱告,或者進一步成為第一線宣教士。

此次來到東港牧鄰行道會,看見教會對印尼弟兄姐妹的愛,非常激勵,也願有更多的教會一起支持愛穆,認識各地穆斯林的需要!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84190#ixzz6t6O0E7ON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1年04月2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