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導演楊守義手機攝影課程 指導大稻埕教會拍攝週年紀錄片 (2025年03月17日)
【林宜瑩台北報導】今年是台北中會大稻埕教會設教150週年,為幫助教會兄姊能在平常捕捉一些畫面,特別邀請金鐘導演楊守義於3月15日特別開設「用手機拍出自己的故事」課程,期望能在8月10日大稻埕教會慶祝設教150週年感恩禮拜前完成相關的紀錄片,現場傳授攝影構圖、影像美學、鏡頭語言、場片調度等專業經驗。
曾以《透視內幕:棲蘭祕境馬拉松》榮獲第54屆電視金鐘獎非戲劇類攝影獎的楊守義表示,攝影是一門觀察與重組的藝術,攝影者須透過細心觀察,才能發現常人忽略的細節,再經過解構、重組來創造動人影像。他強調,攝影不只是按快門,而是「看見」世界的本質與美感;在按快門前,他鼓勵學員先思考場景背後的故事,因為每個場景都有其獨特性,若能細心觀察光線、人物表情、物件擺放、整體氛圍的微妙變化,並適時停下來,用眼睛掃描四周,便能發現被忽略的精采。
他說明如何解構與分析現場。所謂解構,就是將場景拆解成基礎元素,識別主體、背景、光線之間的關係;分析則是判斷哪些元素值得保留,哪些會干擾整體效果。他舉例,若能在人群中找出有故事的主角,並以無景深效果排除雜亂的背景干擾,就能達到提煉精華之效。此外,在攝影前,最基本的準備包括:清理鏡頭避免模糊、了解相機曝光、對焦、開放格線等功能,以及如何保持穩定性。
楊守義特別指導學員將畫面分成九宮格,以三分法進行構圖。例如,拍攝風景時,可將地平線置於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處;拍攝人物時,則以人物落在兩條垂直線上為最佳角度。此外,他也提到,置中拍攝仍是最常見的拍攝手法。楊守義表示,拍攝不只是技術,更是一種講述故事與傳達情感的方式。透過捕捉瞬間的感動、展現人性或上帝創造自然的溫暖力量,能引發觀者對信仰的感動省思,並看見神的作為。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