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並非我們故事的結局 尤妮絲一家的故事沒有以悲劇收場,我們的故事也不會。 (2025年03月18日)

新聞提供: Christianity Today

(作者 Mariana Albuquerque)我在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我依然在此》(I’m Still Here) 上映初期便去觀賞。懷著興奮的心情踏入電影院,我很期待這部由獲獎導演執導、巴西知名演員主演的電影,也期待看到一個真正值得被搬上大銀幕的故事。這是關於派瓦一家的故事:身為ㄧ家族之主的魯本斯·派瓦(Rubens Paiva) 在1971年遭巴西軍政府綁架,並最終被殺害,而他的遺體至今下落不明。


《我依然在此》有精湛的演出,且敘事節奏流暢。然而,這部電影不僅是技術層面上的傑作,故事內容更深深觸動了我。我離開電影院時,眼眶泛紅。當朋友問我為什麼哭了時,我只能勉強擠出一句:「我也不知道,就是很悲傷。」

這個悲劇的核心人物是尤妮絲 (Eunice Paiva),也就是魯本斯的妻子、五個孩子的母親。影片深刻地呈現了她的悲痛——親眼見證摯愛丈夫的失蹤,並最終不得不接受他的死訊。

這份悲痛之所以格外令人心碎,是因為故事的前後對比過於殘酷。電影以一幅完美的巴西生活景象開場:一個住在里約熱內盧海邊的上中產階級家庭;孩子們穿過街道與朋友玩耍,派對上盡是舞蹈與歡笑。當時的派瓦一家,似乎尚未被1964至1985年間統治巴西的軍事獨裁動盪所波及。

然而,在ㄧ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魯本斯被持槍男子帶走——他們禮貌地敲門,堅持要他回答幾個問題。然後,他再也沒有回來。「爸爸在哪裡?」、「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孩子們不斷詢問,而尤妮絲始終無法直接回答。最終,孩子們不再問這些問題了。無論是否得到答案,每個人都逐漸明白:樂園已然失落。

《我仍在這裡》並沒有給出解答。

魯本斯沒有回到家。這部電影之所以讓我落淚,是因為它讓我想起我們仍然生活在這個充滿悲劇與不公的世界。這確實是絕望的理由。

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接受巴西媒體UOL Prime採訪時,飾演尤妮絲的費爾南達 (Fernanda Torres) 這樣說:「尤妮絲展現了一種對悲劇的理解:這種理解不允許自憐。」她的話讓我想起《耶利米書》的一段經文:

你們要蓋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種田園吃其中所產的。娶妻生兒女,為你們的兒子娶妻,使你們的女兒嫁人,生兒養女,在那裡生養眾多,不致減少。我所使你們被擄到的那城,你們要為那城求平安,為那城禱告耶和華,因為那城得平安,你們也隨著得平安。(耶利米書29:5-7)

當先知耶利米開始向上帝的子民傳講信息時,猶大仍是一座繁榮且受到保護的城邦。然而,當尼布甲尼撒二世開始展現他的權勢時,一切都改變了。自由的人們突然成了腐敗政權的俘虜。

但他們沒有時間沉溺於自憐之中。耶利米堅持認為,以色列人不應將自己視為受害者,更不該接受這場悲劇,以悲劇定義他們整個族群的歷史。上帝的計畫是動態的,即使在流亡之中,上帝仍在行動,而祂也吩咐他們如此行動——繼續建造、耕種、嫁娶、生養眾多。

《我仍在這裡》恰恰體現了這種堅韌精神。「你們可以不微笑。」當報社攝影師為尤妮絲一家拍攝照片,以刊登在報導魯本斯失蹤的文章時,他如此說道。尤妮絲立刻反問:「為什麼不微笑?」攝影師的要求似乎理所當然:一個剛失去父親的家庭,怎麼可能在照片裡露出笑容?攝影師解釋:「編輯希望這張照片看起來『不那麼快樂』」。尤妮絲憤然回應:「我們要微笑。就這樣微笑!」

對尤妮絲而言,如同在巴比倫的上帝子民一樣,在邪惡面前依然正常前行,才是真正的勝利。不讓自己陷入苦毒與憤怒之中,就是最強大的抵抗。

當上帝將以色列人放逐到巴比倫,要他們繼續過日子時,上帝清楚地表示「流亡」並不會永遠持續下去:

耶和華如此說:「為巴比倫所定的七十年滿了以後,我必眷顧你們,向你們成就我的恩言,使你們仍回此地。因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我必將你們從我所趕逐到的萬國中招聚回來,領你們回到我所趕你們離開的地方。」(耶利米書29:10-11, 14)

電影結束前,尤妮絲一家已搬到另一座城市。尤妮絲成為一名律師,致力於為巴西原住民爭取權利,也為揭露並懲治殺害她丈夫的兇手而奮鬥。她的孩子們完成學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在電影的最後一幕,年邁的尤妮絲仍帶著悲痛的記憶,但也仍然懷抱信仰。她靜靜看著孩子、兒媳女婿和孫輩圍坐餐桌前,分享食物,歡笑交談。

以色列的故事沒有結束在巴比倫的流亡。尤妮絲一家的故事也沒有終結於父親的悲劇離世。我們的故事同樣不會就這樣結束。這個世界依然墮落、悲傷、病痛纏身。但這一切很快就會過去。

瑪麗安娜·阿爾布開克 (Mariana Albuquerque) 是《今日基督教》的全球專案經理。

圖說 費爾南達 (Fernanda Torres) 飾演《我仍在這裡》的尤妮絲,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5年03月19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