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教會提五大訴求 籲政府尊重阿美文化與集體決策 (2025年10月02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林宜瑩台北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因堰塞湖溢流造成慘重災情,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會與社會委員會於10月2日召開記者會,為當地阿美族馬太鞍、太巴塱居民請命,呼籲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接續的中繼安置、家屋重建,應秉持「離災不離家」、尊重阿美部落集體決策,落實「生計棲所需兼顧、部落參與顧文化、重建藍圖顧韌性、減災對策不可少、志工安全得照顧」等五大訴求。

Fata’an(馬太鞍)自救會的Kulas Umo表示,希望政府在規劃災後後續安置時,能尊重阿美族人想保留部落文化的意願,以「離災不離家」為原則,採取集中式中繼屋安置,如此能讓族人回家園整理修繕,晚上回中繼屋能集體討論、保有部落原本集體生活樣態,方便討論家園重建計畫,待紅色警戒解除,族人便能安返家園、恢復生活。


Kulas Umo再三強調,是中繼屋不是永久屋,他們不要過去莫拉克風災時、政府以粗暴分散安置永久屋方式,讓受災族人無法再回到原本生活;甚至有許多人因無法訴說心中痛苦而留下不可挽回的遺憾。他籲請政府應尊重阿美族人意願,讓多數族人能參與後續安置前的討論、表達部落想要保存原本生活、文化及信仰的心聲。



延伸閱讀:永久屋問題待解 台美交流居住正義議題



‘Amis(阿美)中會議長Pawlo Mayaw(王傳祥)牧師表示,這次天災加人禍,對受災戶嚴重衝擊,他呼籲,政府應考量原住民族的經濟弱勢,在規劃後續安置時要考量原住民現有耕地已無法耕作。Pawlo Mayaw說,在中繼安置時因阿美族有特有的文化與生活習慣,較不適合原漢混居,期望能尋得符合阿美族人與土地、農牧生活相依的安置方式,讓族人暫時安居,同時也能帶來心靈上的療癒。他直言,政府在中期安置時,應以受災戶為主體考量,而非建商或廠商優先。


北漂牧師Puyang SING(布漾・星)表示,看到原漢受災戶互相幫助,以及來自全台各地義工湧入災區幫忙,她深受感動更要表達深深謝意,也相信這些自發性行動正影響台灣社會及各族群部落。她呼籲花蓮縣政府應心存慈悲、善良及尊重,誠心聆聽部落心聲與需要,才能真正幫助到部落重建。


總會教社幹事黃哲彥牧師表示,看到許多「鏟子英雄」湧入花蓮光復,在感動之餘,也看到許多義工表示,被玻璃等異物穿刺導致腳掌受傷;災害已過數日,義工持續湧入災區清理家園,政府亦提醒災區恐會爆發傳染病,希望義工在救災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與健康。


前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天母教會長老陳亮全指出,目前馬太鞍溪河道淤積、堤防受損、市區排水溝阻塞,若再有颱風或大雨,災區重複受災風險大增,政府在規劃安置、重建需有正確資訊做為依據。總會教社主委、新竹中會龜山教會長老吳杰穎說明,中央評估馬太鞍溪整治恐要二、三年以上,當務之急是要顧及受災戶想要儘快清理淤積、恢復生活,義工幫忙的安全也要兼顧,也唯有有效的減災政策,才能避免受災區再度遭受重創。


最後出席記者會的代表們高呼「生計棲所需兼顧、部落參與顧文化、重建藍圖顧韌性、減災對策不可少、志工安全得照顧」等五大訴求,籲請重視義工安全優先、別讓義工變受災者;家園清理後,減災對策不缺席;受災者有棲所,生計有保障;重建有藍圖,更要防災韌性;部落是主角,文化是力量。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5年10月03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