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神疾病意識週 實踐共榮教會邀病友作家人 (2025年10月15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陳俞含編譯】10月5日至11日為精神疾病意識週(Mental Illness Awareness Week)。美國芝加哥埃奇沃特長老教會(Edgewater Presbyterian Church)邀請對街的布林默爾照護中心(Bryn Mawr Care)居民成為會眾,為教會組成增添「神經多樣性」,也以此回應聖經命題:「誰是我的鄰舍?」

「神經多樣性」是指人類的思維、情緒、學習等心智功能差異,應視為神經學上的個體變異,而非疾病。埃奇沃特長老教會牧師克莉絲汀.赫森(Kristin Hutson)於2023年就任時,發現這間教會與布林默爾照護中心淵源深厚。這個機構主要服務精神疾病患者,且早在1970年代就曾進駐教會大樓。此外,埃奇沃特教會也推行「燈塔事工」(The Lighthouse Ministry)計畫,派遣牧師前往布林默爾照護中心舉行禮拜儀式和讀經活動,持續時間長達數十年。


後來,赫森決定改變這個模式。她從一開始就希望邀請照護中心的居民前來教會,而不是派人前往照護中心。她將這些居民視為社區的一分子,他們能完整參與敬拜生活、靈性培育、活動規劃和志願服務,堪稱是整個教會中最活躍、最投入的群體。赫森指出,有許多居民已正式加入教會,雖然他們的目標可能是從機構照護逐漸走入獨立生活,有些人也可能會搬遷,但教會仍希望將投票權與發言權賦予這些居民,尊重他們對信仰與教會的承諾。


由於與布林默爾照護中心合作,這間教會展現出獨特的新面貌,其中高達70%的成員是非洲人或非裔美國人。赫森表示:「我們本來就有極為豐富的國際多樣性和經濟多樣性,現在又多了神經多樣性,這為『成為基督的身體』賦予了另一層意義。」


赫森指出,參與教會的護理中心居民大多精通神學與聖經,經常能以獨特的角度切入,說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詮釋。她也闡述,教會不明確將這些居民視為事工服務對象,而是教會群體之一、命運的共同體。


教會長老兼小會書記傑拉德.法里納斯(Gerald “Gerry” Farinas)倡導心理健康照護與教育,致力破除大眾迷思,強調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上帝所愛的子女。他向會眾坦承自己的焦慮與抑鬱經驗,也透過教會的社群媒體和網路平台,大膽挑戰患者尋求信仰群體接納時可能會遭遇的汙名化困境。


這位菲律賓伊洛克(Ilocano)裔牧師坦言,在他們的文化中,展露無法控制負面情緒的跡象是一種禁忌,人們總認為要靠自己走出來、轉念思考正向的事,但這對他沒有幫助。他的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同志身分更讓困境雪上加霜。後來,他終於向醫生坦承一切,而醫生建議他尋求藥物治療。與痛苦抗爭的過程中,他逐漸明白,尋求幫助並非軟弱的表現,也與信仰堅定程度無關。藥物和治療都是上帝賜予的工具,有助於度過難關。法里納斯認為,他現在過得比從前更加充實。(資料來源:PC(USA))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5年10月15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