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師深知被背叛的感覺 這些痛苦的經驗並不是事工失敗的記號,而是我們在基督裡「與祂有分」的一部分。 (2025年11月07日)
(作者 HANNAH KING)在我剛開始服事的初期,一位較年長的牧師和我分享,她曾暫停所有服事,離開教會休息過一段時間。當時我覺得這是很奇怪的事,甚至覺得是錯誤的決定。她沒有為自己辯解,只是解釋說,她和她的家人在事工中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們需要一段療傷的時間,才能帶著信心回到事工禾場。
對初入事工禾場的我而言奇怪的行為,如今已不再讓我驚訝。當我回顧過去十年我曾密切觀察過的牧者——來自不同宗派、不同年齡層的牧師們——絕大多數人都曾經歷過被教會內的人深深傷害的痛苦。
投身於基督教事工從來都不是容易的「事」,卻時時刻刻與「人」有關。我們這些服事及帶領教會的人,就站在處理人類破碎靈魂的最前線——而我們身上的傷痕,往往正是最真實的證明。。
牧養的呼召,就是個「去愛人」的呼召。
我們在事工中所付出的,不僅僅是一套技術或技能 (例如釋經及諮商),而是我們整個人。當我們所愛的人攻擊、貶低或背棄我們時,我們會經歷一種深深的背叛感。這種背叛的痛苦,似乎是牧職呼召中無法避免的一部分。
脆弱的藝術
即使牧者經常與人相處,背叛所造成的痛苦,是牧者感到非常孤獨的原因之一。這是一份需要人一次又一次向人敞開、變得脆弱的工作,卻沒有任何關係中的安全感、持久性、保護機制等。失去關係的風險程度很高。因此,牧者—— 以及他們的家人 ——常常得獨自承受關係所帶來的創傷,缺乏可以安全傾訴的真正知己。如果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和導師的充分支持,這些事工上的創傷可能會潰爛,最終吞噬我們。
但好消息是:逃避脆弱的感覺——及其所帶來的風險——並不是牧師們的目標。
我們可能會有試探,想「乾脆少管閒事」來讓自己免於被拒絕或被背叛的痛苦。單純的打卡上班、講道、領薪水,對所有事保持低期望⋯⋯這種情感上的麻木可能會讓我們感覺更安全,但同時也剝奪了我們的盼望,讓我們對事工逐漸冷漠和倦怠。
在我自己的服事裡,我在與教會領袖同工的關係中最常感受到這種試探。也許我對其他牧師有著不切實際的期望。也許越來越多的濫權醜聞、教會掩蓋真相的行為,以及宗派之間的醜陋爭戰,削弱了我對教會領袖正直誠信的信任。但我已將ㄧ生委身於教會,「離開教會」不在我的選項裡。然而有時候,我意識到自己正滑向冷漠和憤世嫉俗的傾向,但種態度更像一種自我保護,而非成熟的信心。。
在一個充滿破碎牧羊人與羊群的教會裡,選擇自我保護是可以理解的。只是這不是基督的方式。
耶穌,這位完美的牧師,並沒有讓自己免於脆弱的風險。相反地,祂願意承受門徒帶來的失望與傷害。當祂在最需要他們的時刻,他們卻睡著了。耶穌問他們:「你們不能同我警醒片時嗎?」(太26:40)。祂甚至為那位即將出賣祂的人洗腳。
耶穌深知被自己深愛的百姓——甚至同工領袖——拋棄的滋味。祂也知道在這樣心碎的狀態下,為祂們而死是什麼感覺。「祂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就愛他們到底」(約13:1)
在客西馬尼的黑夜裡,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夕,耶穌展現了極為強大的韌性——但祂的堅韌不是出於冷漠或麻木的偽剛強。祂在門徒失職的情況下仍忠於天父的呼召,同時也坦承地在父面前表達祂的痛苦,並接受天使的服事來得著力量 (路22:43)。耶穌的榜樣邀請我們擁抱一種不屬於世界的力量,一種既不被批評或孤立無援的狀態嚇倒,也不因害怕受傷而退縮至冷漠的力量:ㄧ種使我們有能力為他人捨己的力量。
我們個人的服事永遠無法與耶穌相比。祂是好牧羊人,而在服事別人之前,我們首先是祂恩典與拯救的領受者。然而,既然祂呼召我們作祂羊群中「小牧羊人」(彼前5:2),我們將會——且該如此期盼——我們的事奉將帶有十字架的形狀。
同受祂的苦難
當我們感到被自己牧養的人背叛時,我們很容易問:「我到底哪裡做錯了?」但這些痛苦的經驗並不是事工失敗的記號,而是我們在基督裡「與祂有分」的一部分。參與基督的事奉,也就是參與祂的受苦。當我們擁抱那份昂貴的「捨己」之工,願信實地愛著上帝交托我們的那些不信實的人時,我們便以獨特的方式活出我們作為牧者的呼召:我們被呼召去牧養、照顧那些即使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人。
這份呼召帶有十字架的形狀,但同時也具有塑造生命的力量。在這個推崇名氣、以受歡迎程度衡量成功的世界中 (甚至教會內),孤立與被背叛的經驗提醒我們:我們所效法的,是一位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主。我們可以盼望、也應當在合宜的時候尋求破裂關係的和解,因為我們所事奉的神同時也是復活的神;所有關係終將在永恆裡被恢復。然而,即使和解在永恆的這一邊不可能發生時,我們仍能在痛苦中找到意義。我們在基督的事工中,哪怕只能佔有一點點的份額,也意味著我們被算為配得「為這名受辱」(徒5:41)。被背叛的心痛,反而邀請我們進入與耶穌更深的聯合之中,將孤單的感覺化為與基督親密的同行。
在我所屬的聖公會傳統中,神職人員被按立時,會被邀請俯伏在地,雙臂張開,呈十字架的形狀。這個具象化的禮儀提醒我們,祭司的事奉,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死亡的事奉」:一個為上帝、為祂的子民而獻上、傾倒的生命 (腓2:17)。
我有一位牧師朋友,在事奉生涯中一段特別痛苦的時期裡,曾在私人禱告與哀慟中再次擺出這個姿勢。當她將臉頰貼在禱告室的地板上時,她感覺耶穌就在她身旁,也俯伏著,張開雙臂,指尖輕觸著她的手。就在那地板上、那謙卑的俯伏之中,她彷彿聽見耶穌對她說:「別擔心,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
在痛苦的、令人不知所措的事奉之路上,耶穌是我們的嚮導。祂已向我們展示了十字架式的愛是什麼樣子。今天,祂仍然信實地愛著那背叛祂的新婦 (教會);當我們努力效法祂的愛的時候,祂必堅固我們。
Hannah King是北美聖公會的一名牧師和作家。她在南卡羅來納州格林維爾的鄉村教會(Village Church)擔任副牧師。
新聞照片:
|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