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祖先也能社會倡議 亡靈節新樣貌 (2025年11月13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蔡育臻編譯】11月初是天主教與聖公會紀念逝者的諸聖節與諸靈節。此傳統近年在西班牙與美國出現不同發展:西班牙的掃墓追思,正與商業化的萬聖節活動並存;在美國,拉丁裔社群則在移民政策壓力下,公開舉行亡靈節(Día de Muertos)慶典,以鞏固文化認同。

10月31日萬聖夜,西班牙許多城市街頭充斥著骷髏與鬼怪裝飾,隔天早晨,年長一輩仍照常前往墓園追思親友。研究文化與宗教多元的社會學家荷西‧博巴迪利亞(José Bobadilla)指出,社會世俗化與美國文化滲透,淡化了節日緬懷逝者的核心意義。他表示,年輕世代對掃墓傳統興趣缺缺,許多長者也對萬聖夜活動感到矛盾,認為「這並非我們的傳統」,反映出代代相傳的斷裂。


而在美國,明尼蘇達州雙語高中「El Colegio」的亡靈節慶典則呈現另一番景象。上百人在阿茲特克舞者帶領下,穿越紙花拱門,參觀學生搭建的紀念靈壇。學生丹妮拉‧羅薩萊斯(Daniela Rosales)表示,這是迎接祖先回家的方式,同時凝聚社群、帶來安全感。儘管社群曾擔心大規模遣返行動會衝擊公開慶典,但各地活動依舊人潮洶湧,展現了抗拒恐懼的集體韌性。


德州大學教授凱瑞‧科爾多瓦(Cary Cordova)解釋,亡靈節源於美洲原住民習俗,歷經數世紀演變,在天主教傳入後才定於秋季舉行。節慶的核心是在靈壇獻上逝者生前喜愛的食物、音樂與物品,並用燭光和萬壽菊為亡靈引路,迎接他們回訪。慶典主持人路易斯‧阿爾貝托‧奧羅斯科(Luis Alberto Orozco)強調,亡靈節是以積極、快樂的方式緬懷逝者。他說,即使面對查緝行動的疑慮,也應堅守信念維護傳統,當他在現場看見群眾的笑容,所有恐懼便隨之消散。


「El Colegio」高中的校園靈壇,記念對象也擴及社區中因恐怖攻擊喪生的孩童、九一一事件受害者、加薩戰火下的生命,以及受暴的原住民女性。藝術家路易斯‧菲奇(Luis Fitch)表示,紀念靈壇現在也成為一種抗議形式,為邊緣化的受害者發聲。(資料來源:RNS)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25年11月14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