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政府攻擊宗教 迫害信仰自由 (2025年11月18日)
【陳俞含編譯】10月31日,全球基督教團結聯盟(CSW)發表聲明,因應11月2日的「為受逼迫教會禱告日」(International Day Of Prayer For The Persecuted Church,IDOC),譴責緬甸軍政府政權擴張和系統性侵犯宗教或信仰自由。
根據統計,在2021年2月至2025年7月,至少有85名神職人員遭到軍政府的凌虐、槍擊、砲火和空襲。軍方加強了對民生設施的定點襲擊,特別是欽邦(Chin State)地區的基督教社群。他們實施焦土策略,不斷轟炸、縱火、搶劫和埋設地雷,整個緬甸境內有超過兩百座教堂與數十座寺廟遭到蓄意摧毀。
CSW強調,《國際人道法》(IHL)賦予宗教場所額外保護措施,必須出示絕對必要性證明才能展開攻擊。軍政府不但未能滿足此要求,更將2024年的徵兵法武器化,藉此迫害羅興亞(Rohingya)穆斯林少數族群。緬甸政府因無法阻止此事,也無力懲罰發生在若開邦(Rakhine State)的種族滅絕行為,目前正遭到國際法庭起訴。如今,軍政府又劫持羅興亞人,強迫他們成為種族戰爭的「人肉盾牌」,這是為了剷除剩餘的羅興亞族群,並刻意煽動族群仇恨。
CSW指出,軍政府在城市和災區都發動官僚戰爭來針對信仰活動,不斷升級宗教集會限制。2023年起,仰光(Yangon)和若開邦部分地區禁止家庭信仰聚會;2024年開始,基督教團體被迫向當地警方提交每週集會出席名單和禮拜時間表。2025年3月,緬甸發生規模7.7的強震,然而曼德勒(Mandalay)宗教行政辦公室發布命令,規定清真寺和教堂重建時不得超出原有規模,佛教宗教場所卻不在此限。當局延續政變前的歧視性法規,刻意阻撓宗教建築重建,藉此妨礙信仰發展。
軍政府以各種宣傳造勢來支持他們的行動,領導人敏昂來(Min Aung Hlaing)一邊宣揚自己的虔誠,一邊鼓動極端國家主義民兵,將民主抗爭者描繪為「反佛教」或是受到外國勢力影響的威脅(即基督教和伊斯蘭教)。CSW說明,這是軍政府「四斷」策略的一環,而他們之所以會攻擊宗教團體,是因為這些組織會為流離失所者提供食物、住所和藥物,成為最後的社會安全網。
CSW創辦人暨總幹事梅文.湯瑪斯(Mervyn Thomas)指出,緬甸的基督徒和其他宗教少數族群險象環生,需要國際社會採取緊急行動。他要求軍政府立即停止無差別空襲,特別是針對宗教場所、學校和醫院等地點的攻擊。CSW呼籲廢除造成迫害並助長內戰的2024年徵兵法,並撤銷歧視性行政命令,不再妨礙禮拜場所重建與自由信仰實踐。此外,各國必須對緬甸實施航空燃油針對性制裁,並繞過軍政府,直接向當地公民社會和信仰組織提供人道主義救援。最後,各國需要支持國際問責機制,調查攻擊宗教場所的行動是否構成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資料來源:CSW)
新聞照片:
|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