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外勞、外配 本地跨文化宣教 記者蔡明憲嘉義報導 (2010年05月20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工業福音團契總幹事蔡國山牧師15日表示,跨文化宣教不僅是跨越地理的距離,另一個面向是跨越「文化」的距離。台灣是一個典型的移民社會,面對許多文化衝擊,台灣教會早期像馬偕博士的工作,就是非常典型的本地跨文化宣教,然而隨著教會發展,慢慢變成向單一族群傳福音,跨文化宣教變少。


  他指出,近年來外勞、外配大量進到台灣,這正是上帝在對台灣教會說「你不出去宣教,我就帶人到你面前」,台灣教會再不做跨文化宣教,以後就不一定有機會了。

  他說,這些外勞、外配雖來自不同國家,但有同樣的特徵是來自貧窮地區、在本國不易接觸福音(一輩子沒聽過福音),因此上帝將這些人帶來,為的是祂的拯救計畫。

  同時,因語言文化隔閡,上帝也帶領許多海外同工來到台灣配搭,因此他認為,台灣是一處試驗工場,考驗教會是否真願意為耶穌關心外勞、外配。

  外勞信主回鄉宣教

  在台灣信主的泰國Bankan教會Sawai傳道,特別分享自己因著台灣基督徒的關心,生命從一位每天喝醉酒的外勞,現在變成回泰國家鄉建立教會的傳道人,這一切他非常感謝台灣的同工。

  由嘉基建立的菲律賓巴石教會,也由Ronnie牧師來台分享當地工作。嘉基艾應昌牧師(泰語)及尤萬安牧師(菲語)共同呼籲,希望台灣教會認領外勞的福音工作,建議教會可由1個小組來關心外勞事工,成為長期合作的國度宣教夥伴。

  嘉基宣教中心外勞事工,現已在泰國建立4所教會、菲律賓建立2所教會,同時因著外勞流通各地,目前已在世界各地有超過600個福音小組。

  向外配見證基督信仰

  OMF台中宣教士白仁齊、韓蕙雯夫婦分享新住民事工說,在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外配眼中,基督教本來是西方洋教,但因著同是亞洲人的台灣基督徒見證,是特別能向她們傳福音的機會。教會透過關心外配,也關心她們的先生及孩子,用上帝的愛來愛他們全家。

  嘉義鹿滿長老教會林壽陽牧師分享外配事工,強調外配第二代的孩子,在學校功課嚴重落後,教會可以多關心這些孩子,讓福音有機會改變他們的生命。

  工福李桂安弟兄說,各教會可以鼓勵教會裡的小人物「會友」,進到社區關心外配、外勞,在台灣就能向回教徒見證福音。2010.05.19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0年05月20日

鍵盤 ← → 鍵可切換上下篇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