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長贈:了解肢體需要 彼此幫補 記者王乃純福建莆田報導 (2010年08月17日)
對於兩岸部分牧者探訪宋尚節故居,希望帶動兩岸教會宣教事工,一起參與此次探訪行動的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會督林長贈牧師表示,先深入了解當地教會的需要,才能思考再往前走的計畫,在整個推動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不要將一個人「聖化」,就台灣的教會實際需要來說,讓台灣更多人信主就是非常需要強化的層面。
林長贈在參訪過宋尚節故居和附近的教會後表示,當地許多教會都是屬於衛理公會體系,所以台灣衛理公會理當關心這些教會的需要。明年九月是宋尚節110歲冥誕,希望屆時能從台灣組團和莆田當地的教會進行交流,藉此帶動台灣教會另一波宣教熱忱。
謹慎而積極參與
不過,林長贈說,目前台灣基督徒的比例只有5左右,台灣95未信主的人就是很大的禾場。所以,如果兩岸的教會決定在莆田興建宋尚節紀念培訓中心,希望其定位是針對整個華人教會,這樣就有更大的意義。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宋尚節為福音委身與宣教的熱忱確實值得學習,但是必須注意不要過度推崇一個人,不要把人「聖化」。
他說,宋尚節十五年的事奉生涯最值得學習的是他的委身,他為了傳福音佈道,「幾乎到了拋家棄子」的地步,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反而要強調事奉的平衡。靈性復興當然是需要的,但是生活和信仰也要平衡,所以是不是要帶動台灣的教會向宋尚節那樣不顧家庭,全心全力投入福音佈道,其實還需要再深思。
對於有關紀念宋尚節的相關事工,林長贈說,台灣的教會應該謹慎而積極的參與,首先要讓第一線的傳道人看重這件事,台灣教會的宣教事工確實需要推動。這樣的宣教與整個華人教會都有關係,以衛理公會來說,這樣的事工有點像是歷史尋根,台灣衛理公會和中國大陸的衛理公會是分不開的,尤其宋尚節故居多數教會屬於衛理公會,所以在台灣的衛理公會不會忘記我們和中國大陸教會的關係,當地教會有需要,我們當然會幫忙。
效法宣教與佈道熱忱
不過,林長贈也強調,推動這項事工還是要務實考量,希望能透過詳細的計畫、屬靈見證,在台灣帶出影響力,主要在於宣教和佈道,這才能對台灣的教會有實質的幫助。
他並說,雖然宋尚節只來過台灣一次,但是透過文字、著作和傳記,台灣許多教會和牧者對宋尚節並不陌生,許多人都知道他是三、四十年代中國有名的佈道家,推動這次事工要強調的,就是學習宋尚節的委身和佈道熱忱。所以他會在教會中分享兩岸教會的需要,與其他的牧者分析研究,籌畫之後在與莆田地區的教會聯繫,進行進一步的服事,畢竟兩邊都是衛理公會的教會,彼此幫補也是應該的。
(宋尚節於1901年生於福建莆田一個牧師之家。圖為宋尚節故居附近現況。王乃純攝影)2010.08.14

←前一篇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