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耕六十載 殷穎牧師話文字事奉 記者賴中申台北報導 (2012年02月15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播送用口也用手,感謝主賜我一支筆,文字工作傳千秋…懇求聖靈賜下能力,福音書刊需分受。」筆耕六十載的文字傳道殷穎牧師,二月十一日上午在中華文字差傳協會主辦的作家講座中,帶領與會者吟唱由其作詞的協會會歌《主為我釘十字架上》,並以其犀利眼光和豐富經驗,指出中文文字事奉現況的問題及未來合宜方向。


兩大不平衡與三D主義

 殷牧師認為,目前華人基督教文字工作有兩大不平衡現象,一是自由地區(台、港、美等地)基督徒人口不過兩百餘萬,卻有逾一百家基督教出版社,而中國大陸估計有將近一億的基督徒,卻連一間正式的基督教出版社都沒有,有如「朱門酒肉臭、路有餓死狗」般的極大反差。另一方面,目前95%至97%的中文基督教書籍皆為翻譯作品,僅不及5%的作品是由華人所寫,因此栽培本土作者刻不容緩。
 基督教的文字工作不只是寫作,而是「三D主義」,即寫作(Drafting)、印製(Duplicating)、發行(Distributing)─寫出來、印出來之後,還要發出去交到讀者手上才行;寫作是文字事工上游工作,創作固然得靠神的恩賜和靈感,但培訓工作也十分重要,因此殷牧師主張在各地神學院普設「寫作班」,培訓已具神學修養的傳道人,創作中文的神學、查經與基督教教育等書籍和教材,以平衡目前屬靈書籍大多為翻譯作品的現象。另一方面,文字工作重頭戲在下游的發行工作,因書籍若無法分發給讀者,前面一切努力便是白費。

效法保羅 作筆兵寫基督

 在基督教文字人才的培育方面,類似李白、吳承恩、曹雪芹、魯迅這種不世出,擁有「五萬兩」恩賜的大作家,並非教會或人能夠訓練出來的,而是從天上的神而來,「教會界應栽培的是筆兵、寫手」,殷牧師說,正如華人言「文以載道」,文字只是工具、瓦器,所承載的「道」才是寶貝。
 殷牧師舉例說,其實保羅並非大作家,可能連《冰點》作者三浦綾子都不如,在哥林多後書十章10節保羅的自述中,保羅竟是個「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人,甚至有人聽保羅講道卻睡著摔下窗戶而死,但其筆鋒「又沉重又厲害」,使人讀後流淚、悔改,因其「寫得清楚明白、寫基督!」他勉勵基督徒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千兩好好發揮,所得獎賞將與那有五千、二千兩的相同。 {本文僅部份轉載,全文請參閱原始連結}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2月15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