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信會慈光堂 建造生命影響社區 記者李菽霓台北報導 (2012年03月30日)

新聞提供: 台灣國度復興報

面臨台灣社會向福音開放的大好時機,教會應把握機會宣揚福音,具體可行的方式,就是向已有成功經驗的教會學習。「台灣神學院雙連宣教研究與發展中心」三月廿六日晚邀來浸信會慈光堂李慎政牧師,盼透過牧長分享其實際牧養經驗與教會管理策略,幫助眾教會推動福音事工。

 慈光堂在社區工作方面極具成效,李牧師以「雙核任務:傳福音與建立門徒」為題分享,並介紹慈光堂說:「我們要復興慈光堂成為五人追趕百人、百人追趕萬人,並結出許多生命子粒,用兩個翅膀飛翔的健康教會!」
 約有百人報名參加該場講座,李牧師先以馬太福音廿八章18-20節說,是為了回應福音大使命,才與社區建立關係,開始社區福音工作。但一開始很有障礙,因內部會友共識不足,聖潔和世俗、出世與入世的定義衝突,教會改變時曾帶給會友不安全感,「改變是需要付代價的,會真實面對屬靈爭戰的阻力!」
 慈光堂位於低密度開發的封閉型社區,開始社區事工時純粹是為了福音的緣故,盼望成為別人的好鄰舍,後來建立「全人關懷中心」。目前有長者服務、長者午間送餐、成立社會局老人活動據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等。
 社區工作也讓慈光堂更新轉型,讓教會越事奉越甘甜;教會聚會人數從二十多人開始增長,但起初教會只長胖沒長壯,同心事奉的同工人數沒有增加。後來教會小組化,主任牧師承擔起帶領教會之責;改變牧養結構,積極栽培信徒領袖;從事工導向轉為牧養導向,更新執事會為決策同工會;建立一對一陪讀系統,建立門徒。
 教會建造是生命建造工程,無法一蹴可及,是進入水深之處的生命建造工作,不是補洞而已;生命建造工作很花時間,計算單位是以「年」計算,且每個人是可以不一樣的,需要把問題挖出來,瞭解真正的原因;生命建造要徹底、具體,不能空洞、滿天飛,更需要堅持到底、多多溝通、迫切禱告、敦親睦鄰、忍耐等候。
 最後,李牧師針對建立門徒,邀請自己第一代門徒柴漢熙弟兄師徒對談,從柴弟兄分享中看見李牧師身體力行,願意誠實分享自己的軟弱、承諾願意改變,感動他願作門徒、接受牧師的建言,並委身同來推動福音,柴弟兄說:「連主任牧師都能夠改變,我也能隨他一起來改變。」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2年03月30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