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榮:認同尊榮客家 向398萬鄉親傳福音 記者蔡明憲 (2013年02月26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若將上帝給客家人的特質發揮出來,『認同客家、尊榮客家』,客家人的心田並不硬。」基督教客家福音協會主委、雙和崇真堂余慶榮牧師,對今日的客家福音工作,做了這樣的註解。

本身是第一代基督徒的余慶榮,因著「福音」,看到客家信主比例低,讓他對本族、本家產生負擔,也更加認同客家。從求學、就業到獻身牧會都在大台北都會區的他,長期參與在國度連結及禱告事工,對於客家福音工作的推動,余牧師很清楚「禱告」的重要,並需要連結眾教會的力量一起關心客家。

推動客家小組團契
他說,台灣客家基督徒約2萬人,其中有一半是分散在全台3000多間的國台語教會中,若能呼召自己教會內的客家基督徒起來,成全這些弟兄姊妹組成客家小組或團契,則每間教會都可以為客家福音盡一份力,與客家教會一起向尚未信主的398萬客家鄉親傳福音。
農曆年前,余慶榮牧師和客福同工,與台中慕義堂福音隊一起到苗栗公館服事。有別於以往的是,整個團隊是與當地社區發展協會合辦「客家城鄉一家親」關懷交流活動,對方雖不是基督徒,但因著教會以請益、學習的態度先建立關係,讓當地客家庄從民代、派出所到一般鄉親,都對教會有好的印象。
「我們去探訪老人家時,社區還動員巡守隊陪同,很慎重地接待教會的關懷行動。」余慶榮說,客家人很好客,但教會過去向客家傳福音,有時一來就想拆偶像,反而「呷緊弄破碗」。他指出,傳福音要學習道成肉身,營造文化氛圍,不是先否定別人,而是把更好的「福音」分享出來,吸引對方想進一步認識信仰。這次福音行動抱著「尊榮」客家的心態,讓對方不會覺得教會來就是要傳教,反而產生更好的交流互動。

耶穌難道不會講客家話?
多年來,客家被認為是福音的硬土或硬頸的族群,但硬土或硬頸是影響傳福音的「因」?還是傳福音有所虧欠的「果」呢?
余慶榮有感而發地說,客家因為信主比例低而被說是硬土,實際上從台灣超過百年的宣教歷史來看,客家是長期被忽略及邊緣化的福音對象。他提到,最早期來台的外國宣教士,沒有人學客家話來向客家鄉親傳福音,有宣教士更認為客家遲早被同化,因此不需要學客家話。
但客家人是凝聚性強、自尊性高的族群,當教會要來向客家傳福音時,多是講閩南語或國語,不禁會讓客家鄉親懷疑:「你們所說的耶穌,難道不會講客家話?」

三方面突破預備
今年二月6日在一場由台灣客家研究學會等單位舉辦的「基督教與客家文化研討會」中,余慶榮牧師受邀分享客福30多年來經歷神的帶領。他整理過去至今的資料,看見在客家前輩們的擺上,以及用「禱告」作為整個客家宣教的原動力中,神對客家有祂的心意,雖然基督徒比例仍不高,但神總是給客家機會!
他提到,近年來社會(如客委會、客家電視台成立)、客家教會(如客神及長老教會客宣區會成立、客家聖樂及聖經本色化)及台灣眾教會(合一運動關心客家)等三方面的突破及預備。尤其這一兩年在各地(如基隆、宜蘭、土城)有愈來愈多客家工作興起,很多都市教會也參與客家宣教,都看見神在動工。
客福推動「客家十年倍加運動(2005-2014)」進入最後兩年,正提醒客家宣教需要「客家基督徒」、「客家教會」、「眾教會」連結一起同工。余慶榮特別提醒,這運動到2014年不是就結束了,而是要繼續往前走。

客庄家庭聚會新契機
余慶榮感恩地說,過去客家人信主會遇到的祭祖問題,這幾年藉著敬祖追思三禮的新觀念分享,已經有愈來愈多客家鄉親接受。客家人是「敬天」的族群,教會若能有效與鄉親們對話,引導他們認識一切萬物的源頭─上帝,相信是可能帶動客家群體歸主的。
「在客家庄可以嘗試用『家庭』聚會的方式,分享福音在無形之中。」余慶榮指出,客家人受家族影響大,慕道友進到教會就可能受到家族的壓力,加上在客庄建立教會需要一定的人力與資源,因此透過「家庭」聚會小組的方式,能在客庄建立具彈性的無牆教會,一般客家基督徒就可以向本族傳福音。
他提到,上帝給客家人很美的特質,包括勤奮打拼、堅忍吃苦、節儉、族群意識相當高…等,如何善用這些特質,也將是教會向客家傳福音時的正面幫助。
今日客家年輕一代,滿高比例已經不太會講客家話,余慶榮牧師就常常提醒孩子:「你是客家人」,要將上帝給客家人的特質發揮出來。而這也是需要不斷傳遞的觀念,讓年輕一代以客家為榮,認同客家。

客,要回父家
最後,余慶榮牧師從「客家」這個名稱來看上帝給客家的命定。他說:「上帝讓客家這個族群本身,就好像在跟世人說:『我們都是客旅,要去尋找一個真正的家鄉』。「客」,為的是找到一個家,不能在外頭一直當「客人」。神給客家一個使命:『我們是客家人,我們一定要先回天父的家,進而帶領華人及全世界的人一起回家!』」在普世宣教的需要上,客家也不能缺席,要迎頭趕上。

新聞照片: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3年02月26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