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牧者協助難民返鄉重建 特約記者方鈺婷╱編譯 (2009年07月28日)

新聞提供: 基督教論壇報

當數以千計的難民終能返回原鄉,在烏干達致力於協助難民的牧師和神學生們都歡喜慶祝事工的順利推展。


滯留20年難民回鄉
 烏干達北部古魯主教轄區「阿羅寇藍神學院」(Alokolum Seminary)校長寇思瑪•阿魯耳表示,烏干達境內80%的難民如今終於回到他們的家鄉,其中許多難民已滯留難民營長達廿年之久。
 救助待關懷教會機構(Aid to the Church in Need 簡稱ACN)是特別為曾遭遇控訴或其他苦難的基督徒所成立的慈善機構,一名同工表示,內亂期間在神學院四周圍設立的難民營,如今人數正逐漸減少。
 從國內難民營監控中心(the Internal Displacement Monitoring Centre)機構所做的獨立報導指出,烏干達境內有180萬名難民曾被安置在位於安口利、蘭勾、泰所等北部疆界各區,直至去年,已近40萬名難民得以返回家鄉。
 據阿魯耳表示,從1988年就已開打的內戰,雖然在烏干達政府及反叛軍(Lord’s Resistance Army)之間的最終和平協定尚未簽定,但內亂的確已經結束。阿魯耳說,和平終於臨到,現況已不像一年前,目前當地交通非常安全。但是他說,「現狀對教會仍深具挑戰」。
 阿羅寇藍神學院目前已有150名神學生繼續支持返鄉難民,與他們在難民營區工作、牧養關懷他們的需要。ACN支持該神學院服事在內亂中受到影響的難民事工,提供神學生事工的需要,並奉獻9,500英鎊為牧師在神學院教導的薪資。
 這些神學生深入各鄉鎮,幫助返鄉難民重建新生活。很多神學生在學校教書,但在難民營成長的兒童通常容易受干擾及不守常規。
 阿魯耳表示,這些兒童從未懂得認真工作、自律及尊重別人及他們的產業。老一代的長輩在這裡扮演重要的角色,他們仍保留傳統價值信仰,並能將之傳遞年輕的一代。
 他也告訴ACN說,成年人整個世代對於返回原鄉重建家園內心充滿掙扎,因為住在營區的時間太久,早已忘記如何謀生,且充滿心理創傷。阿魯耳表示,很多難民心靈深受創傷,因他們曾親眼看見他們的母親、姐妹及妻子如何被強暴、兒童被綁架以及同鄉的親友如何被謀殺。

神學生與難民一同生活
 為了幫助這些身心靈受傷極深的難民,神學院已在古魯主教轄區內特別訓練一群牧養同工。阿魯耳表示,教會已做出「先知性決定」,將教會留在阿羅寇藍,不會將其移到國內危險較少之區。他也補充說,假如為了安全因素而將教會搬到其他地區,難民們會認為他們是被遺棄的。他說,教會在難民中間已取得相當的信任;教會願意與難民們分享喜樂與苦痛。
 阿魯耳表示,神學生的身心在內亂中都曾受過創傷,這意味著他們能體會其他烏干達人民的痛苦,也願意盡力牧養。許多神學生在難民營內出生、或曾被反叛軍綁架,然而,即使面對這些挑戰,神學生的人數仍不斷增加。
 上學期有163名神學生就讀,接下來的這學期將有206名新生,即使學校建築物僅能容納140名學生。ACN正募集8,800英鎊以興建新宿舍。(資料來源:http://www.christiantoday.com)

3096期○
2009/7/28○
全球新聞─普世教會/方鈺婷○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09年07月28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