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5月18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箴言第廿三章註釋

箴言 第23章

智言三十(二)(二十三1∼35)

  這一章共有十三則智言,由於篇幅所限,只選其中數則與大家分享:

 .智言十四(17∼18)── 不羨慕作惡的人。從表面看,惡人藉惡行常一帆風順,享受不絕,但在神的眼中,這些只是短暫而虛空的表象。屬神的人有「指望」,至終必得善報。這信念的基礎,是我們以神作為終極的審判者,又以他為正直公義的神。弟兄姊妹,我們的眼目也當超越目前的光景,才可看到神奇妙而豐富的作為。

 .智言十六(22∼25)──家庭關係。這段的重點是作智慧人,使父母快樂。父母的心,常繫於兒女的身上,這是不爭的事實。神為家庭設立秩序,為子女的當尊敬父母,不可藐視他們。23節好像與孝親沒有甚麼關係,但實質上,這節經文可看為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就是要得充足的智慧。盼望為子女的,尊敬父母;作父母的,盡力養育子女,使他們的生活榮神益人。

 .智言十八(29∼35)──酒醉酒醒。好酒者的勸勉是箴言的一個主要信息。因為醉酒的人往往失去理智,容易犯罪而不自知。作者用問答開始他的講論(29∼30),他對酒醉者經驗的描述、好酒者的心情、不能自制的表現,形容得栩栩如生,或許作者也曾經歷被酒精控制,但其作用只是叫人得短暫的忘我。我們有神作為保障、引領者,祂必會將我們所遭遇的困苦全然除去。擁有主?的平安,根本不會再希求從麻醉中得來的片刻歡愉。

祈禱 主啊,助我作個清醒者,有敏銳的洞察力,知道當以甚麼作為追求的目標。──《新舊約輔讀》



廿三1∼3

  這是智言第六則,有關「飲和食德」的飲食禮節,特別是參加上流社會的場合。

  (一)背景和對象要求特別留意和尊重,如果是在尊長面前,應更注意禮數。

  (二)壞習慣得加節制,好像有人拿刀放在喉嚨上一樣。不可暴飲暴食,要細嚼慢嚥。

  (三)吃的時候要小心,因為「宴無好宴」,來者不善啊!

  刀在此可象徵「毒藥」。當人吃了不好吃或有毒的東西,他們說:「食物好像利刀一樣」。當人吃了東西或喝酒中毒的時候,毒藥攻心,又會傷害喉嚨。在許多東方的國家?,一個人想除去他的敵人,就大開筵席請客,又在他們的酒菜?下毒。毒藥是偷偷地放在那個主人想除去的眼中釘的盤內或杯子?。國王,王子和有錢人通常都雇有品嘗食物的人,先試食物看有沒有毒。有些人在把東西放進嘴?以前,暗暗地用銀器檢驗了食物。許多年前這種風氣很流行,以致許多人害怕或不敢去接受別人的邀宴。在古東方的社會?,用毒藥除去對頭的作法,屢見不鮮。許多達官貴人慘死於這種駭人的詭計下。因為許多人在宴會中中毒,「杯」一詞已成為「不忠」的象徵,宴會中的客人通常害怕、猶疑,不敢輕易喝杯中物。

  哄人的食物 原文為「撒謊的糧食」,意指虛假的食物,或更確切的說,虛偽的好客,參看六至八節。這好像是一場「鴻門宴」,絕不是單純地請客,?面可能還有「項莊舞劍,志在沛公」的節目呢。參照阿曼尼摩比箴言廿三章:「不要在一個貴族面前吃飯,也不要先放在口?。如果你亂嚼吃飽了,就要吃口水來消遣了。注意擺在面前的杯子」。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你跟大人物同桌吃飯的時候,要記住他是誰。如果你胃口大,就得約束自己。不要饞涎他的佳餚美味,可能那是他的圈套」。

  傳道經卅一12∼22有一段冗長的細述討論這項題目:「你要赴貴族人的筵席嗎?不要對筵席首先張口欲食,也不要說:『桌上的東西真多!』你要記得貪食的眼睛多麼不好。受造之物中,還有甚麼比眼睛更貪婪的呢?因此,無論見到甚麼,就要轉動。別人用貪婪的眼所注視的地方,你不要先伸手,免得你因被猜忌而受辱。也不要同他一起向盤碟伸手。你要以己度人,在一切事上要壓制自己。給你端來的東西,你吃時,要像一個有節制的人,不要狼吞虎嚥,使人憎惡。為了禮貌,你要首先停止,不要只貪多吃,而今人嫌惡。若你在許多人中坐席,不要在他們以先伸手;也不要在他們以先要求酒喝。為有規律的人,少許酒便夠了;這樣,在冚上既不氣喘,也不感到痛苦」。

廿三4∼5

  上則談貪食,此第七則智言談貪財。語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兩者都不好。

  長翅膀 應為「變成」翅膀。在耶十七11的思想與象徵與此很相似,不過那?的鳥為鷓鴣。

  參照阿曼尼摩比箴言第七章:「不要將你的心投向財富……它們不會與你共度一宵……它們會變成翅膀,如雁向天飛去。」

  休仗自己的聰明 此處指世俗的小聰明,參看廿一30的註釋。

  雖然耶和華要賜福祂的百姓,便他們富足豐餘,但財富卻不是絕對不變的。不應把財富視為非有不行的東西而去竭力追求,原因是財富本身有限制。只一點,財富不一定能為人帶來快樂(傳五12),人也不能夠永遠活疬去享受他的財富(廿八16)。西哲有言:「貪欲使財富佔有人,知足使人佔有財富」。

  思高聖經學會翻作:「不要辛苦企求致富,反應放棄這種企圖。你向之一注目,即不再存在了:它會生出翅膀,如鷹向天飛去」。

  現代中文譯本譯成:「要聰明些,不要耗盡心力追求財富。錢財轉瞬消失,好像長疬翅膀,如老鷹飛走」。

廿三6∼8

  這是智言第八則,再回到飲食的題目上來。這是警告不要隨便接受人的邀宴,特別是刻薄的主人,你一上鉤,便後患無窮,恐怕他們不是誠意的。

  惡眼 含有刻薄、嫉妒、吝惜的意思,與眼目慈善相反(廿二9),在馬太福音二十15翻成「眼紅」。

  亞蘭文的聖經翻成:「不要吃假冒為善之人的飯;也不要貪他的美味」。該字原文為 khawara,與假冒為善的人同桌吃飯,是危險的。在東方有些壞人利用飯桌來網羅無辜的人。他們為自私自利的緣故大擺筵席,有些人甚至在酒菜?下毒以除去他們的敵人和對手。詩人說:「願他們的筵席,在他們面前變為網羅」(詩六十九22)。這是因為有許多陰謀詭計設在飯桌上,有時陰謀者自作自受,東窗事發之後就被虐罰(詩一四一4)。

  他心怎樣思量,他為人就是怎樣 東方古版本聖經譯為:「他像那吞瀝青的人」。這是一個片語,意指高明的撒謊者,他能使你相信他是你忠心的朋友,即便暗地?是敵人。瀝青是很難吞下的,但一個騙子可使人相信以為他作得到。在東方,魔術師宣稱他們能人之所不能;騙子也是,而他的大謊,有時的確能夠瞞天過海的。

  吐出來 意為「付出代價」,或「藉疬武力或欺騙的方法強求」。指那些與偽善者同桌吃飯,與他同流合污之後,乃是自陷於危險中。不久他必加倍奉還。參看阿曼尼摩比箴言十一:「木頭哽住喉嚨」。

  你所說的甘美言語,也必落空 這是因為愚昧人和偽善者輕視真理和智慧的言語。

  遇到如此斤斤計較的吝嗇主人請吃飯,不如不去。因為在他面前食不下嚥,胃口全失,令人噁心,一切飯桌上的客氣話都枉然落空。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不要與虎視眈眈的人進食,也不要羨慕他的山珍海味,因為他原是只顧自己的人,他口頭雖對你說:『請吃請喝!』但他的心中並不與你友善;你吃下的那口食物,還得吐出;你婉轉悅耳的cs9言解,盡屬枉費」。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要吃吝嗇人的飯,貪圖他的美食。他說:『來吧,請吃,請喝!』可是言不由衷。他的態度虛偽,令人作嘔;你對他說的好話也都落空」。

廿三9

  這是智言第九則,承繼上節提到說話給偽善者和愚昧人聽,結果好話成空,因他們藐視真理。參看一22,九7;阿曼尼摩比箴言廿一章:「不可對每個人推心置腹(指內在思想)」。

  愚昧人 在此是指因罪惡而硬了心的人。

  耶穌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他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太七6)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不要與愚人交耳接談,因他必輕視你的高見」。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不要跟愚昧人講道理,因為他不會重視你明智的話」。

廿三10∼11

  這是智言第十則,乃是廿二28的重複,加上警告不得欺負孤兒,他們是上帝特別關懷的對象。

  古時的地界 這個片語可能已溶入廿二28的上半句。古時(~o{la{m 取代了 ~a{lma{na{h)(寡婦),後者與孤兒為較佳的平行詞語,參看出廿二22,申廿四17。阿曼尼摩比箴言第六章:「不可奪去耕地的地界標記……也不可侵入寡婦的地界」。

  孤兒 在舊約傳統上被認為是軟弱無助的人,都以孤兒寡婦為代表。上帝是他們大能的保護者(救贖主),必為他們辯護伸解一切的冤屈。

廿三12

  本節經文似可作為廿三13∼廿四22的第二序言(參照廿二17的註釋),本身構成智言第十則的跋。這是在結束了類似阿曼尼摩比箴言之後,智慧人以導師的身分,再勸導聽眾有一顆受教的心。

廿三13∼14

  這是智言第十一則,主要糾正一些人對於管教兒童的觀念,以為體罰對兒童有害;然而智慧人認為適當的體罰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且可使孩童免於淪落陰間之苦。參考廿二15及廿九15、17的註釋。

  靈魂 指「生魂」nephesh,不但用來稱活物的生命,同時也指整個有感覺的生命。古人認為:能離開人體而存在的精神,稱魂;須依俯人體而存在的精神,稱魄(左傳疏: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

  陰間 乃冥府的所在,參見九18的註釋。

  此則智言的教訓要點是:人生的最佳選擇有時常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管教對施與受的人都不太容易,但總比完全放任和自我意志的後果較為妥善。稍許的受苦比起活在永恆的後悔?好得多。

廿三15∼16

  從本智言十二則開始,迄廿四22,我們有像本書前七章寫給我兒的箴言。

  我兒 意指「我的學生」,為智慧師所樂稱。事實上,這起初的兩節經文,乃是智慧師觀察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而表達的深刻喜樂感:(一)思想正確(心若存智慧)和(二)說話正直。

  教師的工作不僅在傳授一大堆新的資訊,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是要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思考、組織和運用他一生當中所蒐集的資訊和事實。等到學生學會了獨立思考,和運用知識,他必須學習分享心得(說話),融會貫通和教學相長的功課。只有學生到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地步,教學的工作才算大功告成。此乃符合古人所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道理(見韓愈師說)。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年輕人哪,如果你有智慧,我會多麼高興!我會因聽見你明理的話而引以為榮」。

廿三17∼18

  這是智言第十三則,智慧人勸人以上帝的思想思維,而不是惡人的思想。

  嫉妒 這個詞意指強烈的欲望。智慧人不會欲望像罪人,反而他們會欲望在心中敬畏耶和華。

  心 為思想的座位,指心靈。智慧人必須控制他們心中的思想和外在的行為,因為誠之於內,便形之於外。智慧人不可使他們的心覬覦手中不應擁有的東西。反之,他們的心中應燃起加強個人生命行動的火花。正直的行動始於正直的欲望。

  罪人 就智慧人來說,是指那些遠離上帝偏行己路,隨從世俗的人。嫉妒罪人即冀望逃避上帝,轉向信靠人的力量。

  敬畏耶和華 與羨慕罪人的道路相反,乃是信靠上帝,羨慕祂的道路。智慧人不會尊敬和讚美別人的犯罪思想與行為,反之,他們會尊敬與讚美上帝的教訓和道路。

  不要羨慕罪人,要常存敬畏耶和華的心之理由,記載於十八節,人所有的行動產生結果,至終達到高潮。罪的自然結果就是苦難和死亡。敬畏耶和華的自然結果卻是幸福和生命。羨慕敬畏耶和華的人,期待收到幸福,這種期待不會無疾而終,反會至終實現。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心?不要羨慕罪人,卻要日日敬畏上主;這樣,你的將來必然順利,你的希望絕cs9不落空」。此處的內涵似乎暗示現今日有所思,夜有所想,魂牽夢縈的都是自私罪惡的念頭。滯留現狀即是故步自封;事實上,所謂「現在」,只是由過去的教訓過渡到將來的機會,避免過去的錯誤,才能過得勝的生活。由這種關聯看來,希伯來文的動詞如中文沒有「時態」,值得耐人尋味;希伯來文沒有現在、過去、未來的時態,其動作乃以完成或進行的方式來表達(通常是動詞的「完全」和「不完全」語氣或動作的形式)。這豈不像人生的狀態?我們若非繼續進行我們的行動(成長),即是完成使命(大功告成,或鞠躬盡瘁)。

  有關敬天法祖,善惡報應,古人有詩云:「我勸世間人,切莫把心欺,欺心即欺天,莫道天不知;天只在頭上,顯然不可欺。」

廿三19∼21

  這是智言第十四則,警告酒肉過度的不良後果。

  我兒 參閱十五節及本書前七章。

  好飲酒的……好酒 第二個片語應指「酗酒」,兩個詞語彼此解釋,指那些「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人,也就是故意以貪杯好酒來麻醉自己的人。這節經文不是用來解釋「淺斟輕酌」無傷大雅,乃是直指爛醉如泥的害處,不留餘地加以譴責。

  好吃肉的……貪食 這兩個片語為同義,同指一種人。他們是饕餮好吃的人,在本智言?與貪杯好酒的人,平起平坐,都是代表自我耽溺,象徵邪惡的人生。箴言不許可酗酒的人,以別人好吃為藉口,便可放縱貪杯的情慾,反之亦然。素來酒池肉林,不足為訓;酒肉朋友,都是一丘之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併要遭天譴,酒肉和尚,更是宗教界大戒。總之,「肉食者鄙」,古已有明訓。

  心理學家提到有些體重過量的人,與他們的飲食習慣大有關聯,他們吸取了過多的熱能量;而有些人由於心中的焦慮驅使,不知所措,乃頻頻進食,以求排遣,結果危害健康,體重暴長,象徵缺乏節制。通常「借酒澆愁」的人也出於同一心態,可惜後果不佳,酒入愁腸,使愁更愁,不知伊于胡底?

  好睡覺的 指大杯豪飲和大魚大肉之後,身體容易疲倦,產生催眠的狀態。酒精可能發生短暫的刺激作用,但至終會痳痺腦神經,謂之「酒精中毒」,患者臉色蒼白或赤紅,筋肉鬆弛,呼吸有如鼾聲,脈摶遲鈍,甚至嘔吐,嚴重者大小便失禁,放酒精臭氣,以至奄奄一息。人在此時失去正常的自制、清醒,最後喪失意識,甚至產生幻覺。相傳李白是在大醉之後投入湖中捉月而淹死的。即酒後發生幻覺,與真實世界分不開來,才發生如此悲劇下場。

  必致貧窮……必穿破爛衣服 躲避現實難題的人,有一天要被他們的現實難題毀滅掉。當他們逃避的時候,難題卻跟疬增長,到頭來使他們衣衫襤褸,一貧如洗。如果正視問題,人就仍有機會尋找解決之道,但若一味逃避忽視,就必無可挽救。酒精、貪食、吸毒或任何足以令人逃避現實責任的麻醉品,只有讓問題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頭來失業、破產、妻離、子散,越發不可收拾。

  本段智言重在事前的警告勸導,基本上好酒貪食可分三階段,每下愈況:

  (一)過量的豪飲和大吃,導致

  (二)習慣性的飲食過量,終至

  (三)物質貧乏,昏昏欲睡,後果悲慘,晚景堪憐。

  以酒癮為例,這也是逐漸加深的,基本上亦可分三期:

  (一)早期:早期酗酒者無異於常人,但常愛託辭獨飲,行動鬼祟,身體細胞對酒性刺激反應減低,必得飲用更強烈之酒才能過癮。在個性上開始變得容易激動,愛發脾氣,健忘,時常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二)中期:上了酒癮,已經不能自己控制酒量,喜歡晨間獨飲,常把酒暗藏起來,否認自己的飲酒行為,由心理上的依賴轉變為生理上的依賴。每天非喝酒不可,因為神經細胞須仰賴酒精而活,在此期,飲酒的快感已經消失,換來的是消化系統不適、血壓增高、貧血、肝炎、肝擴大、過度激動、情緒不安。

  (三)後期:此期酗酒者十分悲慘,可說已經完全依賴酒而生存,酒變成生活的中心。人變得孤獨喪志,不相信別人,自己有罪感,因此容易猜忌別人。為滿足酒欲,往往不擇手段,喪失道德感,無所不用其極地使出手段以換取金錢買酒,這段時期最容易被壞人利用及控制,許多犯罪行為因酗酒引起。在健康方面,常感痛苦衰弱,運動協調機能失靈、顫抖、呼吸困難、肝硬化、營養不良、抵抗力弱,發生幻覺、腦神經失常,最後死亡。

  由二十節的經文看來,對於酒肉朋友的來往選擇,仍然操之在我,而一開始第一階段,就有可能江河日下,演變為第二和三的階段,有了開頭第一杯,就有可能一杯一杯再一杯,直到醉倒為止。既然可能選擇或拒絕酒肉朋友,當然也包括選擇最好的道路(十九節),亦即正道,作為第一優先的抉擇,而不必嘗試那引人進入悽慘毀滅的結局。能夠不必經過縱慾去患上心臟病、肝硬化和幻覺,而能把全備的知、情、意,毫無瑕疵,完整無缺地獻給上帝使用,是人生最大的福氣。

廿三23

  本節經文似可與廿二節對調,自成立智言第十五則。

  訓誨 原文作 musar,通常翻譯為「訓練」、「管教」,但仍具備較廣的涵義,「教導,教育」。

  本來真理、智慧、訓誨和聰明皆屬形而上的東西,不應帶有巿儈的銅臭味,更不可能用買賣可以獲得。在這?是借用修辭的象徵法來表達。

  買 指付上代價而得到,如:「買火煉的金子,叫你富足;又買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恥不露出來;又買眼藥擦你的眼睛,使你能看見」(啟三18)。另參看十七16的註釋。

  不可賣 這是指上述的東西價值貴重無比,決不可以換取他物。像這樣只買不賣的生意,貨物一定堆積如山。

  現代中文譯本譯得很通順:「真理、智慧、學問、見識,都值得你付出代價,但千萬不可賣出」。

廿三22、24∼25

  本段經文為智言第十六則,可能有十誡中的:「當孝敬父母」(出二十12)作為背景。本智言的主題,出現於箴言的每一部分,參閱一8,十1,十五20,廿九3等處。

  兒女懂得孝順父母,父母因此蒙福;他們感到快樂,因為兒女已經長大成人,能將他們從小所學到的立身處世的道理實踐出來,其中首先受惠的,就是父母雙親。如今兒女的羽翼豐滿,能夠獨立思考,並以智慧行事,父母的重擔卸下,故此歡喜快樂。

  這不是說從此作兒女的就不需要父母了,他仍然永遠帶疬他們給他的身體形貌,靈性的敏感,他的一舉一動,仍然脫不出父母影響的範圍,甚至還要影響到更下的幾代,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要到五代以後才斷絕呢。

廿三26∼28

  參閱第壹部第一至第九章強調這個主題的章節及註釋,此為智言第十七則,重複提醒將自己陷於妓女誘惑之可怕後果。

  深坑 亞蘭文為 gomsa,意指「用作陷阱的深溝」。妓女用甜言蜜語及美色當前來捕捉每一個自投羅網的獵物。

  外女 指任何一個非自己結髮妻子的女人。

  窄阱 外女被比喻為在底部有泥濘滿地的狹窄枯井。古時在這種枯井?禁閉人。人一旦陷於其中,就很難自拔或拉他上來。耶利米陷在一個淤泥井內好多日子,需要有許多強壯的人把他拉上來(耶卅八6∼10)。彼後二17也有:「這些人是無水的井」的說法。又外女在其他經節多譯作:「淫婦」(參五7,六24∼35)。

  此處智慧師的口氣有點像一10擬人化的智慧一樣,苦口婆心,勸人歸正。主要的警告是一旦陷入「美人關」就很難從中逃脫。當然一個男人是自投羅網的,他也鐵定要留在那?自食其果,與那敗德的女人,一起在壞事上有分。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年輕人哪,要向我學習,以我的人生道路為榜樣。妓女和敗德的女人是致命的陷阱,她們像強盜埋伏,使許多人背信棄義」。最後一句話,思高聖經學會且譯作:「使人世間,增添奸夫」,真是一針見血。

廿三29∼35

  這是智言第十八則,描述酗酒的嚴重後果。一開始就是一篇佳美的「答客問」講章,不需要費太大的想像力就知道答案是甚麼(參閱十九至廿一節的註釋。唯一有效地防禦酗酒的危害,就是避之惟恐不及。

  眼目紅赤 這是象徵酗酒,同時也指物質的發達旺盛。當雅各祝福他的兒子猶大,他說:「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汁中洗了袍褂。他們眼睛必因酒紅潤,他的牙齒必因奶白亮」(創四九11∼12)。這種說法仍常見於一般的土話?──「他的雙目赤紅,他已喝醉了」。又除開肝硬化等較嚴重的酒病外,兩種在體外而形於顏面的,就是酒糟鼻與手顫。

  調和酒 可能是兩種以上的酒調和在一起,來增加酒的濃度,或者可能把酒加水減低其濃度,智慧師警告兩種作法都不好,他說:流連好酒,垂涎欲滴,捨不得離去,確是很危險的事。

  在廿九節用六個問題形容酒的毒害,三十節則為這六個問題的答案。

  (一)禍患 指各種麻煩。

  (二)憂愁 指由麻煩所衍生的悲哀和眼淚。

  (三)爭鬥 指醉酒之後,即大事咆哮而喧嘩爭辯。

  (四)哀歎 指三杯下肚,即絮絮不休而叨叨議論。原文作「懊悔」,嘴中唸唸有辭,哭罵無常,連連追悔不已。

  (五)無故受傷醉後失態,揮拳揚足而踢案毆人,以致身體受傷而不自知。

  (六)眼目紅赤 指酗cs9酒者眼睛充血的面貌。希伯來文的原意該是:醉後的目光遲滯或矇矓。

  酗酒的害處,絕不止此,終久是如毒蛇噬臂(卅二節),咬傷人之後,還留下傷痕。

  酒發紅 紅酒所發出的閃爍紅光,在以色列尤為普遍,其他顏色的酒也同樣引人垂涎,並具危險性。按在東方,紅色的葡萄比較稀少,物以稀為貴,故紅酒比盛產的白酒更為貴重。在婚宴或其他的大小宴會中紅酒特別昂貴。此外,在聖經的土地上,紅色非常流行,許多婦女穿疬以紅色帶有條子的外衣,在宴會婚禮中,大部分的婦女穿戴紅色。例如,「以色列的女子阿,當為掃羅哭號;他曾使你們穿朱紅色的美衣」(撒下一24)。智慧師勸人不要覬覦紅酒的顏色。

  在杯中閃爍 直譯為:「酒的眼睛在杯中閃爍」,仿如紅酒在杯中向外面擠眉弄眼誘惑人。唐詩有:「葡萄美酒夜光杯」,?外都令人垂涎欲滴。

  下咽舒暢 指善飲的人,既非鯨吞,也非牛飲,而是曲水流觴,一杯輕啜,徐徐入腸,身心甚為舒暢愉快。

  這些描寫指出了酒精在視覺與味覺的魅力,雙管齊下,飲者披靡。智慧師勸人不要為這些誘惑傾倒,不僅完全禁戒不喝,連看都不要看。人若不喝第一杯酒,就永遠不會醉。但若為其顏色或滋味所迷,至終必如毒蛇噬臂,毒發攻心,將告不治。酗酒帶來死亡:分辨是非善惡能力的死亡,自尊自愛的死亡,家庭關係的死亡,事業的死亡,最後是身體的死亡,這是有目共乪的事實。

  異怪的事 在古本的邊註有「奇怪的女人」字樣,這是酒後幻覺的象徵。

  酒精影響眼睛,讓醉漢產生幻覺,看到不正經的女子;酒精也影響人的舌頭,開始多話,語言不清而喋喋不休,借酒裝瘋,醜態畢露。

  躺在海中 這是東方的成語,意指飲者已經迷失,或者不知自己在作甚麼,此處的背景顯然是指酗酒的狀態。醉酒的人失去理智,仿如水手在狂風暴雨的大海中失去方向,或茫然不知所措。在古時候,船隻很小,常發生沉船的事情,當時指南針尚未發明,水手們只能倚靠太陽和星星來尋找方向。

  另一方面,描繪一個暈船的新水手躺在海中的光景,飄飄然,茫茫然;或像瞭望台上的水手,睡在桅桿上,正是一幅醉漢行為活生生的寫照。他東倒西歪,橫衝直撞,仿如小船在風雨飄搖中一樣,隨時有被拋到海中滅頂的危險。

  酗酒的人失去敏感性,而不知周遭發生的事情。他們可能挨打而不自知,事過境遷之後,他們會說不記得事情怎樣發生,或究竟如何被傷害。酒精使人不省人事,一至於此。

  然而,這些酗酒的傷害、混亂和不知不覺,仍無法說服醉漢不要再喝。就是酒醒之後,他們仍然會再找酒去。事實上,他們可能需要一飲來安定他們的神經和手顫。上了酒癮的人,就落入悲哀的循環,喝酒使得頭腦混亂,神經細胞受損,但又每天非喝不可,因為神經細胞須仰賴酒精而活。如此週而復始,惡性循環,使得酗酒者越陷越深,無力自拔,他們唯一感到安全的是:「杯中酒不空」,他們其實應該不屑一顧,免得喝到滴酒不存;但事實上又辦不到,怪不得會有憂愁哀歎,禍患臨門,爭鬥受傷,眼目紅赤。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有人計算過,舊約聖經提到酒的地方,共有一百五千五次之多;新約?則提到十次。在用巴比倫文字寫的猶太經典?,也有許多關於葡萄酒的記載。回教是禁止教徒喝酒的,不過這一戒條,並不普遍實行。有人解釋回教之所以禁酒,是因為地處砂磧地區,氣候過於炎熱,喝酒對身體有害之故;如果在比較寒冷的地方,並非絕對不可喝酒。

  總之,許多人為了好理由禁酒,但若堅持所有人都當滴酒不沾,就是將人間遺傳加在聖經的教訓上,強求別人於外在方面做到與聖經未說的原則相一致,這樣一來,就離開了聖經看為最重要的心態:仁愛和節制的功課。

  酒似乎與我國歷代詩人結下不解之緣,舉凡會吟詩弄賦的文人,都多少會喝它兩杯。酒若喝到微醺程度,更可使人精神上獲得暫時的解脫,在意識矇矓中,血液循環加快,神智也因酒力而飄飄然,把一切寵辱得失拋諸九霄雲外,而能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在這種意識形態下,更是使詩人詩興大發,而寫下千古流傳的名句。因此,酒就成了常伴詩人的寵物。高興的時候,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哀愁的時候,「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這種詩酒風流的生活情調,所表現的酒品與酒德,與智言第十八則所說的,相差不止以道里計,使人們對飲酒一事,也跟疬有了境界較高的品味與欣賞,舉例言之:

  唐朝韋應物是一位酒中豪傑,他的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詩中:「俯飲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歡體自輕,意欲凌風翔」;讀來使人舒暢;好友相聚,美酒妙樂,豈能不心情愉快地「意欲凌風翔」(對照卅四節)呢?他足足活了一百多歲,對飲酒雖很有興趣,想必還算很節制罷!此外,宋朝的柳永在他的雨霖鈴詞中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對照卅五節的意境,高下立見。──《中文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0Prov/20CT23.htm
新增日期: 2008/03/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箴言第23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