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漫談聖經中的馬,仰仗耶和華不倚靠強壯的馬兵
0223 和平島利未人的話
馬年漫談聖經中的馬,仰仗耶和華不倚靠強壯的馬兵
2014年是中國的馬年,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馬」是能力、速度的象徵,所以有關馬的成語非常多,例如「一馬當先」、「馬到成功」、「快馬加鞭」等,古人也常以「千里馬」來形容有才能的人;對華人基督徒而言,馬不但是能力、速度的象徵,更有其特別的意義。
聖經中,尤其是在舊約,有多處經文提到「馬」,第一次出現是在創世記四十七章17節。當時埃及正處七年大飢荒,全地都絕了糧,只有法老王因著約瑟從神而來的解夢,事先在各城積蓄了前七個豐年的餘糧,派約瑟管理。
起初百姓用銀子買糧,後來銀子用盡,約瑟就允許人民拿牲畜來換糧,「…他們把牲畜趕到約瑟那?,約瑟就拿糧食換了他們的牛、羊、驢、馬;那一年因換他們一切的牲畜,就用糧食養活他們。」(創世記四十七章17節),眾人也因此得以存活。
在耶和華的救恩下,法老全軍葬身紅海,以色列人「就敬畏耶和華」(出埃及記十四章31節);但是我們看到,摩西在回天家前,仍然再次提醒以色列人要倚靠耶和華,剛強壯膽,摩西說:「你出去與仇敵爭戰的時候,看見馬匹、車輛,並有比你多的人民,不要怕他們,因為領你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神與你同在。」 (申命記廿章1節)因為全知的天父已預見以色列人的信心在進入迦南地時,將遇到更嚴峻的考驗,那就是比埃及法老戰車更具震撼力的騎兵。
果真,在以色列人過了約旦河、征服南方各王後,北方各王就聯合起來,率軍來到米倫水邊,要與以色列人爭戰,「這些王和他們的眾軍都出來,人數多如海邊的沙,並有許多馬匹車輛。這諸王會合,來到米倫水邊,一同安營,要與以色列人爭戰。」(約書亞記十一章4-5節),耶和華就對當時以色列人統帥約書亞說:「你不要因他們懼怕。明日這時,我必將他們交付以色列人全然殺了。你要砍斷他們馬的蹄筋,用火焚燒他們的車輛。」(約書亞記十一章6節)約書亞就依計而行,果然獲得全勝。
先知以賽亞嘆云:「禍哉!那些下埃及求幫助的,是因仗賴馬匹,倚靠甚多的車輛,並倚靠強壯的馬兵,卻不仰望以色列的聖者,也不求問耶和華。」(以賽亞書卅一章1節)。最終,以色列人自食惡果,北國在主前722年亡於亞述,南國於主前586年亡於巴比倫。
值此馬年初始,回顧舊約有關馬的記載,是為了再次提醒自己,神是恩待祂子民的神,祂能讓以色列人從無到有,從軟弱到剛強,也會賜福祂的百姓得豐盛生命。我們更要在新的一年,立志成為基督的精兵,為大使命爭戰,在順境裡,不忘記所有的好處都是來自耶和華(詩篇十六篇2節);在困境中,不懷憂喪志,卻要切切尋求神的面,讓神為我們造清潔的心,重新有正直的靈,神一定會讓我們得救恩之樂(詩篇五十一篇10-11節),成為祂得勝的軍隊。
網友回應 |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
|
寶同
|
讓神為我們造清潔的心,重新有正直的靈。
阿們!
發言日期:2014/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