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5月10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生命在神的手中被塑造 失敗可以重來-從基督教角度看藝術治療
(2017年04月27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今日基督教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有精神或心理等問題,除了看醫生,還有不同的治療途徑:藝術治療是其中一種非藥物的治療途徑。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表達藝術治療碩士課程副總監助理教授-藍建文博士,日前接受專訪,介紹藝術治療,以及其專項陶藝藝術治療,而作為基督徒的藍博士,也從基督教角度來分享此主題。


視覺藝術範圍廣泛

藝術治療是由藝術治療師,透過藝術、成為心理治療工具,去協助受助者,採用包括編織、繪畫、雕塑和陶瓷…等視覺藝術,讓受助者與藝術媒介產生互動,包括欣賞或藝術創作,使身體、心理以及靈性同時參與的治療方法。

藝術治療師的工作是引導受助者與藝術物料、藝術品的互動,啟發受助者的創意能力,進而表達和探討其內心世界;藝術治療的創作過程很重要,有默想的過程,受助者從創作中跳出來,默觀身處境;藝術品代表自己一部份的延伸,會有不同啟發。

「讓受助者面對問題的解決能力提升,達到不同程度的治療。」

以陶藝藝術治療服務抑鬱症患者

藝術治療的藝術媒介眾多,能服務不同類型的對象。藍博士的專項為「陶藝」藝術治療,服務對象以「抑鬱症患者」為主。他分享了2宗陶藝藝術治療,以及1宗繪畫藝術治療的案例,指出受助者如何從中獲得幫助。

其中有位接受陶藝藝術治療、患上抑鬱症的女士,在小組中很沉默,她做了一隻小豬後,自言自語指出「別人說我蠢,其實我是能做到的。」接著欲言又止。藍博士當時不明白她在說什麼。

及後,透過與這位女士一起來的社工來說明,才知道,原來其子跳樓身亡,家人怪責她是一個沒有用的媽媽,使其覺得自己很失敗,引致跌入抑鬱症、情緒病的深淵。

「她的說話代表創作過程,帶來再生的感覺。」藍博士進一步指出藝術治療的好處,有製成品包含內心複雜的想法。「製成品帶回家,每天可看著它,是治療的延續。」

另一位接受陶藝藝術治療、同樣患上抑鬱症的女士,自語自語地說,「要做陶瓷,控制泥,不能不用身體,身體必須參與。」同樣,藍博士當時不明白她為何要說這些。

及後,一起前來的社工解說,這位受助者曾受性侵,藍博士便明白其自言自語的意思。原來受過此種傷痛的人,容易有解離症,心理上忘記身體某部份,特別是性器官,因為曾帶給她痛苦的回憶。

而製作陶瓷容易動了內心的反思,正因搓泥的時間腳要站直,不能不理會下半身,即是告訴自己,再一次讓整個身體連繫起來,可同時醫治心靈和身體。

藍博士的藝術治療也包含其他領域,像是繪畫。其中一位受助者是患上狂躁抑鬱症的女士,透過繪畫藝術做了8次的心理治療,認為大有幫助的她,透過藝術來回顧人生。

這位受助者患病,是和已離世的媽媽有關。在其小時候,媽媽也有精神病,會以菜刀攻擊她,所以她會對媽媽有恨意,但內心還是愛媽媽。透過繪畫,其整理內心複雜的愛恨感覺,更在療程結束後,釋然地跟媽媽說再見,解開心結。

豁達態度看人生

藍博士指出,聖經有提及,窰匠曾用泥做的器皿,但因為做錯了,而需要重新再做。「其實人的生命在神的手中,也是有被塑造的過程,(我們)也可能會失敗,也是可以重來的。」

人生很難事事盡人意,而藝術創作是模擬生命的歷程,像是陶泥有起有跌,有時要倒下就會倒下。

「生命不可勉強,需要有釋然和豁達的態度去看人生。」他說。

藍博士從小已喜歡藝術,包括美術、戲劇等等,曾接受社工及神學訓練。及後,在工餘時間報讀一個共10堂的陶瓷課程,並愛上了它,更不斷報讀相關課程,合起來逾1,000小時,進而走上藝術治療師的道路。 (攝影/記者王志宏)

陶藝藝術治療是透過創作者與藝術媒介的互動。藝術品代表自己一部份的延伸,會產生不同的啟發。 (照片提供/藍建文博士)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宗教改革500年後的延續力量 面對後宗派與差異 唯獨合一、公義、做見證 (基督教今日報)
周學信:忙中取靜是靈命深化的第一步 (基督教論壇報)
靈神主日 事奉者的三個確認:方向、委身、堅毅 (基督教論壇報)
動員宣教 每個人在大使命中有不同角色 (基督教論壇報)
全人教育重建整全生命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聖經QR-CODE: 用手機快速抽取金句卡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