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5月6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連達傑:有系統地培養宣教士
香港教會的宣教得失
(2011年04月21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由香港浸信會差會及香港差傳事工聯會合辦「反思華人╱香港教會宣教的得與失︰一個謙卑的嘗試」宣教講座交流會已於四月十六日假尖沙咀浸信會舉行。由香港浸信會差會總幹事連達傑牧師主講,並由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總幹事洪雪良牧師、國際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亞太區顧問梁永強牧師回應。連達傑從差者和傳者的角度並香港教會處境反思香港的宣教經驗,指出香港教會自七十年代以來在宣教工作上的得與失,盼信徒面對「得」時不要自鳴得意,並鼓勵信徒面對「失」時應醒悟過來,悔改回轉。

「立體差傳鐵三角」合作模式

連達傑指出自七十年代以來愈來愈多教會參與差傳工作,他從教新在○四和○九年的數據顯示教會對於整體宣教的意識提升;堂會的短宣次數上升,加上九七回歸地利因素,亦有助訪宣、短宣的交流安排。自九十年代起,香港開始安排多元化的宣教課程、編寫中文宣教材料和書籍,能為宣教培訓打好基礎。他盼望未來「神學院」能加入「差傳鐵三角」成為「立體差傳鐵三角」──堂會、差會、宣教士、神學院,並繼續朝此方向合作。

至於「差者」的「失」方面,連達傑認為現時部分短宣傾向成為「屬靈旅行團」,參加者抱旅遊而非事奉心態;而堂會亦需要有恆久及系統的宣教訓練和長宣。從○九年教新的數據顯示,沒有參與宣教的堂會有四、五百間,與○四年的數字相若,「這些教會多年來對大使命的呼籲感而不動,必須反思問題所在」;有十年以上宣教經驗的堂會亦需反思如何突破、成長。他又盼望神學院能提供更多跨文化宣教訓練課程,系統地培養華人宣教士。

盼有更多年輕宣教士接棒

連達傑認為前線的宣教工場亦有不少「得」。受差宣教士從○五到○九年間每年增加約五十多名。受香港教會差派的宣教士亦服事不同對象,如華人、非華人、多元群體等,並不偏向華人社群。「帶職宣教」模式亦備受肯定,加上香港教會差傳的後勤強化了與前線宣教士的關係,無疑有助宣教工作取得成果。

可是,連達傑亦直言香港教會未能看見本地異族群的屬靈需要,「既然跨文化宣教工場無處不在,香港教會無需翻山越嶺,眼前已有其他族群人士生活在我們眼前。」他指出宣教士在跨文化意識和裝備上有所不足,盼望香港教會在推進差傳事工之同時亦能作文化的考量。面對中國教會事工,他認為現今中國教會大多以聚會講道來凝聚會眾,缺乏一套整全的「教會觀」,亦沒有嚴謹的分工和組織架構。他又指出現時宣教士的年齡中位數是四十七歲,因此盼望能有更多年輕的前線工作者接棒。

盼神學院引入適切的課程

洪雪良回應時表示現在香港教會所差宣教士在未得群體的分佈相當失衡,「有七成的宣教士向約有十四億的基督教信仰群體宣教;但只有不足一成宣教士向接近十五億的穆斯林群體宣教!」他又指出信徒奉獻亦不多用於宣教和差傳事工。他盼望教會能急起直追,關注全球化對華人跨文化宣教的影響、避免華人的文化種族優越主義、增加普世華人教會的宣教經驗與實力,「通過宣教士、教會、差會、訓練學院、工場等的合作,建立差傳3D整全團隊」。

梁永強指出不少宣教士縱然受過神學院訓練,在宣教工場也用不著所學知識。「神學院訓練我們講道、帶查經,面前一定有會眾;但很多時宣教士到了工場不受該地群體歡迎,又如在穆斯林國家的查經聚會絕少多於三個人,香港的神學院訓練未必適切於不同工場的需要。」他盼望神學院能引入更多相關課程,並訓練更多年輕宣教士。

 
新聞照片:



其他新聞快報
為「中國醫療基金」籌款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日本教會於災區豎立安慰十架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二百人出席新書發佈會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連署角力 反對七千 贊成一千五百人 (中時電子報)
全新打造福音電影 跨國籌拍彌賽亞 (基督教論壇報)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全新上線 -- 基督徒交友限定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