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7月14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新聞中心 歷史新聞 我的存檔 合作夥伴 我要當記者
進入閱報模式 友善列印
封面圖片

從台灣教會史 看華人宣教新頁

(2009年07月03日)
推薦本篇新聞 : 31
本新聞提供者: 台灣國度復興報完整新聞及原始連結
紀念馬禮遜入華宣教二百年,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馬禮遜學園」於六月廿六、廿七日在高雄火車頭教會舉行「走馬看花台灣教會史」南部場馬禮遜講堂,此次邀請基督教高雄區聯合福音事工委員會合辦,許多牧者、同工熱烈參與,迴響頗佳。

 馬禮遜學園秘書長、宇宙光總幹事林治平表示,這次舉辦馬禮遜講堂的意義,除了紀念來華宣教兩百年,也正逢加爾文誕辰五百年。宣教要觀察百年來文化的演變,基督信仰的宣教是一個廣義的工作。他說,面對廿一世紀,要省思如何寫出華人的基督教史。

 研究發現,早期來台的外籍宣教士,個個學有專精,有醫術高明的醫療宣教士,也有編纂中文字典、翻譯聖經的專家。林治平教授呼籲,教會要接納專業人士,給予位份,讓專業宣教團隊能深入社會各層面作主工。他也希望宇宙光這次出版馬禮遜入華宣教兩百年紀念論文集共七十冊,結合港、台、大陸三地學者專家一起完成的套書,能獲得眾教會熱烈響應,踴躍購買,共同開啟新世紀的華人宣教使命。

 南部場講堂分成五講,由馬禮遜學園副秘書長、查時傑教授主講「曇花一現:荷蘭統治時期(1624-1662)」,暢談平埔族中的宣教;馬禮遜學園執行秘書、中原大學退休講師魏外揚主講「天使散花:明清統治時期(1662-1895),重探當年來自英國、加拿大等地的宣教士如何把基督教再帶入台灣;韓籍宣教士、中原大學副教授姜仁圭主講「雨夜花香: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這時期台灣教會不但繼續成長、本地信徒還能自治、自養、自傳。林治平教授主講「百花齊放:戰後五十年(1945-1995)」,這時期台灣邁向民主自由,也是亞洲宣教的首選地區,各宗派差會紛紛來台開拓事工,出現百花齊放的盛況。最後「花落誰家:最近發展(1995至今)」,由四位講師輪流主講一段落,歸納最近十多年台灣宣教大事件略述,及靈恩運動興起及未來展望等。

 查時傑講述荷蘭經營台灣始末時表示,荷蘭人信仰加爾文教派,主張積極行動投入社會,藉著正當商業行為致富榮神益人。讓荷蘭人有信仰依據,在台灣經商的同時傳福音給未得之民,台灣也在此時登上國際舞台,成為國際航海商務據點,同時荷蘭也把經營東南亞的經驗加入對台灣的經營。
 當時居民以平埔族為主,閩、客族群仍少,南部地區信主人數多,以一整村莊統計、估計有全數的三分之一。直到鄭成功來台灣,趕走荷蘭人而停止。
 基督教再傳入台灣是兩百年後的事,清朝開放五口通商讓長老教會能夠派遣宣教士入境,這時期來台的宣教士男女都有,南部、北部加起來約一百名。當時宣教範圍包括福建廈門、廣東汕頭、台灣府城、淡水等。

 魏外揚教授指出,根據英國長老教會1874年的紀錄,福音傳入台灣比大陸晚,但是成果更好,不論是建立的福音據點、受洗人數、會友人數等,台灣都比廈門、汕頭增長快速。

 當時來台宣教士外出宣教,全靠雙腳上山下海,還要習得一口流利台語。因為中日戰爭訂馬關條約,台灣因此進入另一個時代。
 講堂尚有其它場次,東部場九月四、五日在花蓮美崙浸信會舉行,主題為「宣教之愛在台灣」,將探討外國宣教士與台灣的關係;中部場次預定十月十六、十七日,地點未定。免費參加,詳洽:02-23632107#450、405。
 


其他新聞快報
鄉鎮教會堅守福音崗位 傳遞主愛見證 (基督教論壇報)
亞洲大學誠實商店 師生交易憑愛心 (基督教論壇報)
屏東達瓦達旺教會自力建堂榮耀神 (基督教論壇報)
《變質之路》新書發佈會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六百人參與七一祈禱會 比去年多一倍 (Christian Times 時代論壇)
完整新聞照片錦集

  台灣聖經網酷卡開放免費索取,一起分享好網站

網友回應
尚未登入,無法參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