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內孤兒 ◎吳建德 (2015年04月23日)

新聞提供: 教會公報

近年來,隨著跨教派靈恩運動所帶起的磅礡敬拜風潮,以及禧年後個人主義與多元文化崛起的影響,台灣的基督教不論是在量與質方面,都出現了顯而易見的變化。尤其是青少年事工,許多原本立場保守的長老教會更是一掃過往的閉門造車,為吸引更多年輕人,紛紛投入新式詩歌敬拜讚美的行列。

在這股轉化浪潮之下,確實讓不少年輕朋友決志信主,然而,隨著所謂「敬拜天團」、「教會領袖」的興起,以及多位海內外著名屬靈牧者接連爆出了讓人難以置信的醜聞之際,我們是否應該稍微停下腳步、沉澱片刻,一同來反思:我們主內的子弟,甚至連我們本身,到底是在「膜拜」耶穌基督?還是在跟隨耶穌基督?
信仰需要傳承,更需要被不斷扎根,英文裡「教育」(education)一詞,其字首edu乃是從拉丁文而來,意思正是「牽引出來、導引出來」,誠如教父奧古斯丁(St. Augustine)在其著述《基督教教育》所言,不僅僅單是孩童該接受基督教教育,其實每一位基督徒也都該受教育,萬萬不可託言有聖靈恩膏之教導就可以不用受教。
但很遺憾的,許多信徒將基督教教育的責任全部交給了主日學老師。提摩太前書及哥林多前書中,都強調初代教會並非以個人得救為目的,而是以家庭為信仰基本單位,以全家得救,一起敬虔事奉上主為目標,家庭就是教會!聖經更教導屬靈領袖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換言之,信主得救是個人與上主之間的經歷,但來自於家庭的教育和全家人的愛,才是培養此一救恩信念之所在。
身為父母親者,有扮演好牽引者或導引者的角色嗎?還是想「有服事就是好事」「有服事就必定蒙福」,所以不需要過度關心子弟們的靈修生活,也不必要將家庭作為信仰扎根的祭壇。這不禁讓筆者聯想到17世紀的名教育家Jan Amos Comenius,他主張信仰必須由思想決定,而決定思想的正是教育,因此他呼籲父母親應該在小孩子到教會上主日學前,就先要在家中教育孩童有關宗教的相關知識與信念,因為「只在主日呼喊著阿爸天父的人,在一星期剩餘的其他日子裡,其實跟孤兒沒兩樣。」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前一篇 下一篇→
Created: 2015年04月23日

原始連結 基督教新聞中心 台灣聖經網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