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4月24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歌羅西書第四章注釋

歌羅西書 第4章

【西四1】「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地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原文字義﹞「公公平平」公正和平等,正義和公平。

﹝文意註解﹞「公公平平地待僕人,」指對待僕人既合理且同樣寶貴,既正當且一視同仁。

「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表示主人不只是要按地上的法律和情理公平對待僕人,並且也是因為如此才能向天上的主有好的交代,祂是萬人的主。

﹝話中之光﹞(一)基督化的『公道』,比人情、法律的『公道』更深厚、更切實,因此只有在主?才有真正的『公道』。

(二)基督作主是人類公義、自由的保障;沒有基督,就沒有真公義;沒有基督,也沒有真自由。

(三)作主人的待僕人要公正、公平、合理,不可只著眼於個人的利益,而不為僕人著想,更不可待慢僕人,扣減工資。

(四)人的權力和財富來自於神,因此人如何運用權力和財富,必須向神有所交代(路十二48)。

(五)我們必須尊重別人的生存權,因為我們的『所有』雖然不同,但我們的『所是』卻是一樣,不論主人或僕人,都是神造的人。

(六)一個有權和有錢的人,他如何運用權力和財富,別人不能過問,因此很容易妄用他的權力和財富,這正是他的危險之處。

(七)你善待人,神就善待你;祂是公義的神,祂從不偏待人。



【西四2】「你們要恆切禱告,在此儆醒感恩。」

﹝原文字義﹞「恆切」持續不斷,熱切等候,黏得很牢;「儆醒」醒著的,不睏倦。

﹝文意註解﹞「恆切禱告,」意即堅忍、堅定不放鬆地繼續禱告(路十一5~13;弗六18);它表明禱告的人對神的不斷倚賴,和對神旨意不斷等候的態度。

「在此,」顯然是指禱告而言。

「儆醒感恩,」『儆醒』是指不讓別的事物分散我們的心。

全節意思是藉著儆醒和感恩來維持恆切禱告,並且還要在感恩方面儆醒留心。

﹝話中之光﹞(一)本節說明禱告三要件:恆切、儆醒、感恩,這三者缺一不可。

(二)一般信徒都知道禱告的重要,但禱告在我們個人生活中,卻是最被忽略的一件事。

(三)禱告並不是一時的事,乃是一種繼續不斷的工夫。

(四)禱告不只是一種靈交或享受,禱告也是一種事奉。

(五)嚴格說來,禱告也是信徒的屬靈戰爭,以對付最大的仇敵撒但。

(六)我們若要恆切禱告,就必須儆醒,二者是屬靈生活上不可分割的兩方面;禱告時若不儆醒注意,就不能繼續實行,也難獲得效驗。

(七)一個人肉體過於舒適,生活過於順遂,往往就疏忽了禱告。

(八)感恩是禱告的主要原素,禱告中不可沒有感恩,因為禱告中的感恩是我們與神靈交的接觸點,我們一感恩,我們的心靈就活潑起來。

(九)有感恩的心,禱告就不會變得枯燥乏味;有儆醒的靈,禱告時就不會感覺疲乏困倦。

(十)本節表明神所要的禱告:

(1)不僅是為自己的好處『祈求』,乃是與神相交的『禱告』。

(2)不僅是一時或常常的事,乃是繼續不斷的事,故須『恆心』。

(3)不僅是口頭言語的事,乃是全心以赴的事,故須『儆醒』。

(4)不是我們憑自己所能作的事,乃是要靠神,故須『感恩』。



【西四3】「也要為我們禱告,求神給我們開傳道的門,能以講基督的奧祕(我為此被捆鎖),」

﹝文意註解﹞「開傳道的門,」指賜給傳道的機會。

「講基督的奧秘,」神永世計劃的執行與完成,乃在基督身上,故祂是福音的內容,必須向人介紹並解明基督,才算講明或揭開基督的奧秘。

「我為此被捆鎖,」指保羅為傳講基督而被監禁。

﹝話中之光﹞(一)傳道人能否盡職,與一般信徒的禱告大有關係;每一個信徒對於教會的長進,都擔負著重大的責任。

(二)保羅先為他們禱告(西一3,9),後求他們為他禱告;不肯為別人代禱的人,不配求別人為他代禱。

(三)保羅不是求別人為他的好處禱告(例如求釋放他),而是為傳福音禱告;可見禱告的出發點還是為著眾人,而非自己。

(四)我們的禱告,不是求神減輕或免除我們的工作擔子,而是求神加添力量,能夠把交託給我們的事工完成。

(五)今天許多信徒肯出錢支持傳道人的生活與工作,但只有極少的人肯花時間為傳道人禱告。

(六)我們雖然沒有口才去傳道,但若能為傳道人禱告,他的口才也算是歸我們所用──禱告能支配神的恩賜。

(七)一個最無學問、最無地位的信徒,因懇切的禱告,也能夠成功偉大的事工;可見每個信徒,可以藉著為主的工人禱告,而參與教會的建造。

(八)若非神開啟傳道的門,賜給傳道的機會,我們就不能作甚麼;而傳道之門雖是神開的,但仍需我們向神祈求。

(九)有『機會』傳福音是一件事,會不會『講』福音是另一件事;而『講』明福音並非全靠人的口才,乃是在於神恩典的賜給。

(十)保羅所要傳的「道」,不是別的,乃是傳講「基督的奧秘」;今天許多傳道人所傳講的,卻是基督之外的福音──社會福音等,保羅說那並不是福音,而是另一個福音(加一6~7)。

(十一)基督乃是人類惟一的福音:世人惟有聽見基督,才會從罪惡、世界中被拯救出來;基督徒也惟有更多的、更深的聽見基督,才能從一切肉體、自己、律法、字句等等難處中被救拔出來,而進入更豐滿的救恩?!

(十二)保羅開頭是禱告(西一3),結尾還是禱告;一是為他們禱告,一是請他們為自己禱告;但禱告的中心還都是圍繞著福音。福音是我們一生禱告的題目。



【西四4】「叫我按著所該說的話將這奧祕發明出來。」

﹝原文字義﹞「發明」揭露,顯明。

﹝文意註解﹞「按著所該說的話,」即不多說,也不少說,所說的都是符合正題的精義,又能獲致深入淺出的效果。

「這奧秘,」即指上節『基督的奧秘』。

「發明出來,」意即使之被人理解,被人看見,啟示出來。

﹝話中之光﹞(一)基督的奧秘,實在不是人的言語所能完全揭露的。

(二)像保羅這樣大有才能的人,還會常有詞不達意之歎,更何況一般傳道人,怎可自以為口才便給,不好好準備並仰望神,就隨便講道呢?



【西四5】「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

﹝原文直譯﹞「你們對外人要在智慧?行事,要贖回光陰。」

﹝原文字義﹞「愛惜」贖回,搶購;「光陰」時機,機會;「外人」外面的人;「交往」行走,行事。

﹝文意註解﹞「愛惜光陰,」有二意:(1)要付出代價把虛耗的時間『買回來』,並好好地運用每一刻的光陰;(2)每一刻光陰都是神所賜給我們的『機會』,我們應當抓住每一個機會,過有意義的人生。

本節特別重在勸勉我們要『抓住機會』傳揚基督的福音(參提後四2)。

「用智慧與外人交往,」『外人』原文意『在我們圈子以外的人』,指教會之外不信的人;全句指信徒在不信者中間的生活形態,必須有智慧,以免別人因我們的行為而對福音有所誤解,以致成為別人不接受主的絆腳石。

﹝話中之光﹞(一)人真正的智慧,表現於兩件事上:一是善於使用時間,二是善於與人交往。

(二)時間是世界上一種最寶貴的東西,去了一刻,就少了一刻;信徒不但不可荒廢時間,反要把時間贖回來歸主使用。

(三)我們屬靈的生活不是在明天,乃是在現在;一個不抓住機會,不愛惜現在的人,也就是一個不能在現地、現時遇見神、事奉神的,他是一個最沒有前途的人。

(四)有人說:『與其愛千古,不如愛現在;昨天已過去,明天不實在;若是真惜愛,還是愛現在』。

(五)信徒見證福音最有效的方法,是他們平日的行事為人(腓一27)和言語(西四6);而信徒的行為,係表現於如何運用時間。

(六)事實上很少人是因為被說服而信主的,故此基督徒應該謹記一件事──必須藉著生活的見證,而不是用話語去吸引人接受基督。

(七)最有智慧的與外人交往法,就是在他們面前活出基督,叫他們在我們的身上時時的遇見神。



【西四6】「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原文字義﹞「和氣」恩情,恩慈,溫厚,感謝;「好像」(原文無此字);「調和」調味,準備,安排。

﹝文意註解﹞「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指言談溫雅、親切、莊重、有涵養,予人好感,不刻薄、不粗魯無禮,不致引人反感而造成尷尬的局面。

「用鹽調和,」鹽能調味;一則表示基督徒的言語有智慧,並非沉悶無味、死板板的說教;二則話語有內容,能化解世人暴戾之氣,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引導他們轉向基督。

「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意即我們若在話語上有操練,就日漸知道甚麼樣的話才是適當的話,能以回答需要福音的人(彼前三15)。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必須很小心的說話,以免主的名受羞辱。

(二)信徒的生活,若能常常從主領受『恩』,則他們的言語中也會不知不覺地帶著『恩』,如此就有屬靈的能力,說話能感動別人。

(三)如果我們的言語缺少恩典,一定是由於我們缺少禱告(2節);如果我們是禱告的人,定會向神感恩,向人湧出恩典。

(四)信徒的話語該像鹽那樣,調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製造和睦,不是製造紛爭。

(五)信徒的言語不該淡薄,應該有味;而調味是一種藝術,必須用心學習,投入準備的工夫,方能達到言之有味的地步。

(六)言語得體與否,與傳福音的成敗大有關係;有智慧的才能得人(箴十一30),基督徒的言語須有感染力和機智,懂得作出適當的應對。

(七)傳福音不可一味斥責,以免招致聽的人反感,而將心門關閉。

(八)許多不信主的人,不是為著追求真理而來問道,而是故意要詰難信徒,想把信徒駁倒,因此我們不能不準備自己,為主小心答辯。



【西四7】「有我親愛的兄弟推基古,要將我一切的事都告訴你們。他是忠心的執事,和我一同作主的僕人,」

﹝原文字義﹞「推基古」幸運的,僥倖的;「忠心」忠信,可靠;「執事」佣人,管家;「僕人」奴僕,奴隸。

﹝背景註解﹞「推基古,」據信他是替保羅捎帶此書信的使者,他也為保羅送信給以弗所教會(弗六21)。

﹝文意註解﹞「親愛的兄弟,」是指神家中的一分子。

「忠心的執事,」是指教會中擔任某項服事的一分子。

「一同作主的僕人,」是指同工團中的一分子。

本節指出工人與教會有密切的關係,當日教會必然相當關懷主工人的情況,因此使徒保羅不只寫信教導歌羅西教會,並且又差人去告訴有關他一切的事。

﹝話中之光﹞(一)對人要親愛,對主要忠心,這是作主僕人必具的條件。

(二)同工之間,理應彼此相親相愛,互相配搭,一同作主的僕人;今天常見的現象卻是:同工變成『同攻』,彼此勾心鬥角,互不相容。



【西四8】「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去,好叫你們知道我們的光景,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

﹝原文字義﹞「特意」這件相同的事;「打發」差遣,遣送;「安慰」鼓勵,勸勉。

﹝文意註解﹞「我特意打發他到你們那?去,」那時保羅是被關在羅馬的監獄?,而從羅馬到歌羅西是一段很遠的路程,在當時是相當不容易的一件事,故保羅用『特意打發』來表明。

「又叫他安慰你們的心,」保羅怕歌羅西教會為他被關在監獄的遭遇而灰心,所以特意打發推基古去安慰、鼓勵他們。

﹝話中之光﹞(一)保羅自己身陷困境中,而他卻為別人著想;真實主的工人,他所顧念的不是自己,而是神別的兒女。

(二)保羅的光景能夠安慰歌羅西信徒的心;這個「光景」必然不是指他的外面的環境,而是指他?面的心境和態度。

(三)信徒的光景正常,會叫聽見的人得安慰,反之,則會叫聽見的人為他憂傷。

(四)我們也應該學習歌羅西信徒的榜樣,時常關懷主工人們的景況,因為他們為主的緣故,也常關懷我們。



【西四9】「我又打發一位親愛忠心的兄弟阿尼西母同去;他也是你們那?的人。他們要把這?一切的事都告訴你們。」

﹝原文字義﹞「阿尼西母」有益處的;「那?的人」中間的一個人。

﹝背景註解﹞「阿尼西母,」是一名奴隸,為歌羅西教會中信徒腓利門家?的僕人,曾背著主人潛逃,在羅馬遇見保羅,因保羅所傳福音而得救。保羅趁此機會送他回去,要腓利門接納並原諒他(門8~19)。

﹝文意註解﹞「親愛忠心的兄弟阿尼西尼,」此話表明阿尼西母悔改得救後有真實的改變,他與保羅彼此愛心相待,凡交代給他的事,無不盡心竭力的去作。

「他也是你們那?的人,」用意在強調他是你們中間的一個,和你們完全一樣,完全平等。

﹝話中之光﹞(一)在教會?面,不論過去的背景怎樣,在基督?面都是親愛的弟兄,彼此不再有分別了。

(二)看人要看他現在的情況,不能看他的過去;一個人過去的失敗,不能作為判定他、對待他的依據。



【西四10】「與我一同坐監的亞里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你們就接待他)。」

﹝原文字義﹞「一同坐監」同作俘虜;「亞里達古」善於治民者;「巴拿巴」勸慰之子;「表弟」有血緣關係的,堂表兄弟;「馬可」有禮貌的;「吩咐」命令,指示;「接待」接納,領受。

﹝背景註解﹞「亞里達古,」是保羅的同工,經常與他一同旅行傳道(參徒十九29;二十4;廿七2)。

「巴拿巴的表弟馬可,」就是《馬可福音》的作者,又名約翰;在保羅第一次出外旅行佈道時,曾攜帶同行,可能因他不耐旅途之苦,中途退出(徒十三5,13);在第二次旅行佈道出發之前,保羅曾因他的緣故和巴拿巴爭辯,導致二人分開(徒十五36~40)。此事在保羅寫本書信時已過了十幾年,由本節可知馬可早已得到保羅的諒解和賞識,並成為保羅的得力助手(提後四11)。

﹝文意註解﹞「你們已經受了吩咐,」可能馬可被保羅所差遣,到各地訪問並堅固教會,保羅特為此事,寫了一封推介馬可的公函。

「他若到了你們那?,」這句話暗指他正要出發或正在途中。

「你們就接待他,」可能因怕知悉馬可過去歷史的人,對他仍持懷疑的態度。

﹝話中之光﹞(一)亞里達古可能係自願在監?『陪伴』保羅;只有真正愛弟兄、敬重弟兄的人,才能為弟兄擺上自己,陪伴弟兄一同受苦。

(二)保羅和馬可之間所發生故事,和後來的演變(參閱﹝背景註解﹞),可供我們學習如下的功課:

(1) 真實的同工配搭,乃在彼此屬靈的光景如何;光景差了,自然無法同工。

(2) )弟兄暫時的軟弱,我們固然不該茍同;但也不可就此蓋棺論定,說不定甚麼時候,主一施恩,他的光景即刻就能好轉,這時我就當一無芥蒂的,仍然與他甜美地配搭;不可因著已往的老觀念,而一直棄絕他。

(3) 從前養尊處優、不堪勞累的馬可,已經有了完全的改變;作主工人的先決條件是:能為主吃苦耐勞(徒廿35)。

(4) 保羅胸襟寬大,不記馬可的前嫌,乃是作主工人的榜樣;同工之間不怕發生爭執、誤會、嫌隙,最怕不能彼此包容、饒恕,和好如初。

(5) 保羅此時對待馬可的態度,固然一面是因馬可有了好的轉變,但另一面也是因保羅對同工的靈更柔和了,度量更寬大了;這證明基督在他身上的身量實在是增長了。如果我們對一同事奉者的態度,一直是那樣苛刻、嚴厲,無非說出我們自己在基督?並無多少長進。



【西四11】「耶數又稱為猶士都,也問你們安。奉割禮的人中,只有這三個人是為神的國與我一同作工的,也是叫我心?得安慰的。」

﹝原文字義﹞「耶數」救主;「猶士都」公正;「安慰」慰藉,舒心。

﹝文意註解﹞「耶數,」原文與『耶穌』同一名,中文聖經改譯此名,以資與主耶穌有分別。當時猶太人中亦有別人採用耶穌之名(徒十三6),故又稱他為「猶士都」,以資識別。

「奉割禮的人,」即指猶太人。

「為神的國與我一同作工的,」神的國包括猶太人和外邦人信徒,而保羅的事工主要是向著外邦人(徒九15;加二9),故和保羅在一處、樂意接受保羅調度的同工們,多半為外邦人信徒,僅只亞里達古、馬可、耶數等三位猶太人信徒,甘願與保羅同在外邦人中間作工。

﹝話中之光﹞主的僕人必須能超越種族、血肉之親的觀念。



【西四12】「有你們那?的人,作基督耶穌僕人的以巴弗問你們安。他在禱告之間,常為你們竭力的祈求,願你們在神一切的旨意上得以完全,信心充足,能站立得穩。」

﹝原文字義﹞「竭力」爭扎,戰鬥;「完全」成熟,全備;「充足」堅定,完全被說服;「站立得穩」站住,立定。

﹝文意註解﹞以巴弗的禱告有幾個特點:

(1)「常,」即堅持不放鬆地繼續禱告。

(2)「為你們,」非為自己,乃為教會,在禱告中將別人帶到神面前。

(3)「竭力,」以搏鬥的精神全力以赴。

(4)「祈求,」並非散漫無目的,而有專一的禱告事項。

(5)求使教會達致『完全』、不動搖的地步。

本節暗示他為歌羅西教會的信徒擔心,怕他們被異端教訓所迷惑。

﹝話中之光﹞(一)作主的僕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事奉乃是禱告。

(二)一個人禱告的『靈』如何,別人是能夠感覺得到的。

(三)以巴弗的禱告,與保羅為歌羅西教會的禱告相同(參西一9),足見他們的同心,也必常常同在一起禱告,並且也都是摸著教會需要的禱告。



【西四13】「他為你們和老底嘉並希拉波立的弟兄,多多的勞苦,這是我可以給他作見證的。」

﹝原文字義﹞「老底嘉」古城堡,公正的,眾人的意見;「希拉波立」聖城;「多多的」有許多;「勞苦」疼痛,熱忱,憂慮;「作見證」證明,殉道。

﹝話中之光﹞(一)禱告雖也是一種的享受,但也是一種「勞苦」的事工;特別是在為教會禱告時,需用盡心力去抵擋那邪惡的勢力。

(二)以巴弗是歌羅西教會的同工,但他也關心附近各地教會的光景;主的工人不可只顧全自己的工作表現,而忽略了別地的教會。



【西四14】「所親愛的醫生路加和底馬,問你們安。」

﹝原文字義﹞「路加」光亮的,發光的;「底馬」人民的。

﹝文意註解﹞「醫生路加,」就是《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二書的作者,大概是在保羅第二次旅行佈道途中得著了他(徒十六8~10,由原來的『他們』變成了『我們』),從此即一直跟隨保羅,並伴隨他赴羅馬(徒廿八14)。

「底馬,」是保羅的同工(門24),後來因貪愛世界而變節離棄了保羅(提後四10)。保羅在此對他沒有讚賞的好話,可能此時保羅已看出他的靈性有問題。



【西四15】「請問老底嘉的弟兄和寧法,並他家?的教會安。」

﹝原文字義﹞「寧法」新郎。

﹝文意註解﹞「他家?的教會,」據推斷,老底嘉的教會是在他家?聚會。

本節在表面上,好像是題到三班不同的人:(1)「老底嘉的弟兄」。(2).「寧法」。(3)「他家?的教會」。

但是實際上,正如『寧法』就是『他家?的教會』中的一份子,『寧法』也就是『老底嘉的弟兄』中的一位,只是保羅在弟兄們和教會中特別挑出寧法來,再向他個人問安。

再者,「老底嘉的弟兄」重在指個別的各人,「他家?的教會」重在指團體全體,所以兩者並非指兩班不同的人。因此,下面第十六節只題『教會』,不再題『弟兄』,因為書信是給全體在一起時念誦的。

﹝話中之光﹞信徒把家打開,供教會聚會之用,是蒙主祝福的事。



【西四16】「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的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

﹝原文字義﹞「念」誦讀;「書信」文書,信件。

﹝背景註解﹞初期教會尚無新約聖經,當時是在眾教會之間傳閱使徒們的書信,他們就把這些書信逐字一一抄錄下來,留作誦讀,就是所謂的『古卷』。後來經過收集,在主後397年『迦太基大會』上審定確認,遂成為新約聖經,共二十七卷,《歌羅西書》即為其中之一。

﹝文意註解﹞「從老底嘉來的書信,」即指保羅所寫的《以弗所書》;按聖經學者考據,《以弗所書》原係致小亞西亞各地教會的一封公函,故有些最好的古卷在一章一節並無『在以弗所』等字。

﹝話中之光﹞(一)聖靈對一地教會的啟示和帶領,往往也是為著各地教會的(啟二7)。因此眾教會之間,若有甚麼主的信息,應該互相傳遞;若有主的使者(工人),也該彼此交流。

(二)各地教會原本就是基督的『一個身體』(林前十17);就著組織而論,各地教會的行政是獨立的,並不隸屬於任何人或團體;就著屬靈的關係而論,各地教會之間卻是有交通,並不是不相往來、不相聞問的。



【西四17】「要對亞基布說:『務要謹慎,盡你從主所受的職分。』」

﹝原文字義﹞「亞基布」馬夫,侍從官;「謹慎」察看;「職分」配給,照應,侍候。

﹝文意註解﹞「亞基布,」是歌羅西教會中的一名信徒,他極可能是腓利門的兒子(門2)。大概是以巴弗滯留在羅馬期間,把牧養歌羅西教會的重任,交託給亞基布,因此保羅囑咐他小心謹慎,不要讓異端教訓迷惑信徒。

﹝話中之光﹞(一)凡是主所託付的職分,不分大小、輕重,都須謹慎,絲毫不可輕忽。

(二)主所要求於祂僕人的,乃是忠心有見識(太廿四45);謹慎就是有見識的表現,盡職就是忠心的表現。



【西四18】「我保羅親筆問你們安。你們要記念我的捆鎖。願恩惠常與你們同在!」

﹝原文字義﹞「親筆」親手。

﹝文意註解﹞保羅在第七至十七節詳細囑咐並問安後,於結束這封書信時再「親筆問安」,這是因為保羅的書信大體上是自己口述,而由別人代筆寫下來(羅十六22),於結尾時再由保羅親筆簽名以為記號(帖後三17),順手再寫上問安。

── 黃迦勒《歌羅西書註解》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New%20Testament/51Col/51CT04.htm
新增日期: 2008/03/0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歌羅西書第4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