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3月28日 星期四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新書出版》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自我的認識和提昇

約翰福音 第21章

自我的認識和提昇

日期:2002年9月22日主日敬拜(I)(II)(III)
講員:李 健長老
經文:約翰福音廿一章1∼22節

弟兄姊妹平安:
今天我們要來思想:「自我的認識和提昇」,這是我們這一季「哈家系列」第三次分享「自我成長」的主題。前兩次,鄭長老和范長老從不同的角度帶領我們思想到個人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則要從聖經的一個記載,來看我們應如何認識自己,並且如何靠著神的恩典來提昇自己。

今天我們要用的經文比較長,不過我們仍要全部讀一遍,這樣才能使故事的連貫性不受影響。請打開約翰福音廿一章,我們要讀1∼22節。

我們首先要從這段經文來看:
一、影響一個人人格及性格的因素(1∼11):
在這一段之中,我們看到有七個門徒,在主耶穌復活之後到升天之前所遭遇的一件事,這件事對這七個門徒影響重大。他們日後的生活及服事,可以說因這個事件又多了一個經驗,他們對神的信靠及把握又多了一層。一般而言,影響一個人的人格及性格的因素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1.我們身邊的人物
最先影響我們人格和性格的其實是人。是我們的父母、照顧我們的人、我們的家人。這些人的影響是無形的,在我們還沒有自己很強的主見時就已經影響了我們。有些人不承認他受父母或親人的影響,也有些人不認為他的孩子受到他的影響,那是不可能的。除非沒有接觸,否則那個影響是理所當然的存在。其次影響我們的人是師長和朋友,有些老師在我們一生中扮演扭轉性的角色,因為有這個或這幾個老師,我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完全的改變。你現在可以想出影響你最大的師長嗎?

但一般而言,影響我們最大的可能是同儕、朋友,因為我們在群體中要尋求認同、尋求接納,而我們可以選擇不與父母、師長在一起,他們也可能沒有辦法花足夠的時間在我們身上。特別是在青少年到青年—人格成型的階段、自我認識和接納的重要時段,父母這時也正在事業的轉捩點,他們或許疏忽了在青少年子女階段性的需要,以致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朋友才是最有影響力的一群。

我們很難不受人影響,特別是有某些特質的人很容易影響我們,彼得就是一個有領袖魅力的人。在第1∼3節中,我們看到這七個人,他們過去三年多和耶穌在一起,耶穌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領導者。可是當耶穌不在的時候,彼得就是他們的領袖,事實上從一開始彼得就流露出特殊的領袖特質,耶穌在的時候他率先發言、他一馬當先、他不怕危難、他個性執著、有上進心、力求表現。所以當主耶穌不在的時候,他說:「我打魚去!」(注意!他不是說:「我們打魚去吧!」)事實上,他並沒邀請他們同去,可是他們就說:「我們也和你同去。」這是能影響我們的人物。當然,不是只有領袖魅力的人才能影響我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早就是我們耳熟能詳而且深有同感的了。從這邊,我們看到影響我們的第一個是“人”。

2.影響我們人格和性格的是我們週遭的環境
除了我們身邊的人物會影響我們之外,我們所遭遇的環境也是影響我們人格與性格的重要因素。通常我們要了解一個人為何會這麼想,他對事情的反應為何如此,他的人格為何有這一類的特質,我們要看他過去的環境與遭遇。一旦你知道了他的過去,可能你對他的反應及人格就有新的詮釋及了解。我們教會有一個同工,在他讀大專時,我是他的輔導,我當時只覺得他對有些事非常堅持,而且對於輔導們的意見也不容易接受。但他做事負責又忠心,我們都很喜歡他。後來他工作許多年,工作上也有很好的表現,去讀了神學院之後,就回來我們教會擔任傳道人。他回來之後,在不少的事上與負責同工們看法不同,而且他會用比較強烈的方式表達,一度我們都很頭痛,也時我們會覺得他是不是讀了神學院所以愈發驕傲或是他太自以為是。直到有一天,他在神的恩典中被醫治、被釋放,也來告訴我他過去所遭遇的一些境遇,我才了解他。原來,他在小時候,有一段時間住在育幼院之中,早期育幼院管理方式比較強制,他在幼稚園的年齡,有一個下雨天他沒穿拖鞋就跑出去收衣服,結果被老師打,他用手去擋,結果指甲都淤血了。在他們的小心靈中不明白為什麼不穿拖鞋去收衣服就要被這樣處罰。到了小學四年級在算術課中,因為九九乘法背不熟,被罰站在講台上,那個老師做了一個我相信他事後一定會後悔的事,就是抓了這個孩子的頭髮,拿他的頭去撞黑板,而且不是只有一次這樣。算術課從此成為這個孩子的夢魘,那個老師更因為他是育幼院的孩子,不會有家長來抗議,所以常在算術課中特別叫他上台做作業。10歲的孩子如何能了解成人的想法?其實那個老師很可能自己有人格上的問題或遭遇上的困難,所以發洩在孩子身上,孩子何其無辜。但這個反權威、反暴力或以暴易暴的個性就慢慢的成形在孩子的性格中了,事實上,他自己可能不知道為何會這樣,如果不是神醫治他,讓他看見,他不一定能明白。

我們人格和性格中有許多是來自我們的遭遇、我們的環境。彼得、拿但業、多馬、雅各、約翰成長在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遭遇,所以他們的性格大不相同。約翰發現在岸上的是耶穌,他的反應是告訴彼得,彼得知道在岸上的是耶穌,他立刻跳下水去,游上岸去找耶穌,連船都不要了。環境塑造我們人格、性格之大,也不是我們自己能估計的。

除了我們身邊的人物,我們所遭遇的環境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
3.上帝創造的人格特質
神造我們非常奇妙,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獨特的人格特質,是從神而來的。神給我們不同的恩賜(恩賜原意是禮物),不同的反應來面對相同或類似的環境。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家庭的幾個兒女,我們也會發現他們對同一件事的反應大相逕庭,我相信許多人都有這個經驗。我們家兩個孩子,從小都是我們帶大的,但是我們發現,他們的個性及人格特質在三、四歲時就大大的不同,老大是用理直氣壯的方式來表達他的立場,我們也可以用說理來與他溝通。但妹妹則不常立即表達他的想法,而是用迂迴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如果要與他有很好的溝通,也不能用直來直往的方式進行。

或許有人會說那是老大、老二排行使然,加上他們對不同刺激反應出來的結果,這有相當的根據。但根據研究,即使同卵雙生,他們有相同基因,在差距不大的環境下長大,他們仍擁有神所賜獨特的、不同的、個別的特質,這當然有一部份是環境的差異造成,但我們不可以忽略神所給每一個人獨特的靈魂,配合他們所遇見不同的人物、有差異的環境,他們就有了不同的人格和性格。

我們每一個人因著上帝創造的人格特質,週遭的人及事件,使我們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個體,那我們應如何提昇自我?

二、如何提昇自我?
今天我們要從這段經文來提三件事:
1.認識自己與上帝的關係(4∼11)
這些門徒在打了一整夜的魚,卻沒收穫時,遇見了主耶穌,那一夜是一個漫長的夜晚,他們在打魚時一定在想,他們跑來打魚的決定是不是不對,他們是不是應該聽耶穌的話,等候耶穌給他們的新指示,而不應該跑來打魚。打不到魚是不是耶穌造成的?他們會有這些思想是很正常的。在自我提昇的事上,有一個前提就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不瞭解自己,如何提升?從何提升起?問題是:人是很不容易認識自己的,人從哪裡認識自己?人不可能從鏡子當中認識自己,人從別人的眼光和角度或許能認識自己的一部分,但人除非認識有神,否則無法從真理的角度、客觀的標準來看自己。又有的時候,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認識了自己的有限,卻不知如何能跨越。我們從那些門徒的反應看到了有限的人面對無限的神的差距,背逆的人對寬容的神的對比。那一夜,他們沒捉到魚,一條都沒有,(第三節是They caught nothing.),第五節中文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你們沒有抓到任何一條魚嗎?」,也就是說耶穌知道他們毫無收穫。但從耶穌在過去所表現出來的能力,我們可以確定,他們之所以抓不到任何一條魚,是耶穌使之這樣發生的。所以當耶穌要他們撒網在船的右邊時,網裡可以滿了大魚,甚至不能拉上船,只能拉上岸。153條魚,不可思議,否則誰去算?在第七節的經文中描述約翰立刻意會到在岸上的是主耶穌,因為過去他們也有類似的經驗:有一次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他們都在一起,耶穌借彼得的船講道,講完之後,耶穌要他們去打魚,彼得說:「我們整夜勞力沒有打著什麼,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結果那次他們的網險些裂開,魚裝滿了兩艘船,而船幾乎沉沒。那次經驗他們印象深刻,所以彼得一經約翰提醒,就知道一定是耶穌,所以抓了一件外衣就跳下水游回去,怕耶穌跑掉。其他人合力把網拉回岸上。

認識自己的不足並經歷上帝的恩典是我們提昇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承認人的有限、軟弱、無能,不了解上帝的愛、權柄、能力的人,沒有提昇的可能性。他或許可以比別人有錢、有地位、有知識、有道德,但他不能向上提昇。因為什麼是上?上就是神,只有向神靠近才是提昇。
(現在我要請一位弟兄來做見證,講到上帝在他身上的作為)

2.接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20∼22)
在自我提昇的事上,我們既然認識到我們的有限,我們就要接納自己。什麼是有限?有限是相對於無限而言的,在神的恩典中,我們有神的形像,有神部分美善的性格,但既是部份,就是不完全,不完全就是有限的。在地上,我們找不到一個完全的人。我們可以愈來愈成熟,隨著年齡、經驗及努力,我們也可以愈來愈老練,但我們卻不可避免的無法完全。許多時候,一個人的優點,就是他的缺點,一個人從某角度來看的好的性格,卻在另一個時空變成他的缺憾,這就是不完全。公義、正直的人可能相對的就比較沒有同理心、憐憫;努力付出、追求完美的人可能相對的就會期望得到更多的掌聲,過度看重形像而使自己的內外有差距。我們要提昇自己,就要先承認現狀、接納自己。如果耶穌都能接納我們,為我們付上代價,為何有人還那麼不能接納自己呢?

彼得就是這個例子,其實,我們有的時候不能接納自己是因為跟別人比。有句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真的,如果沒有別人,或許我們比較容易接納自己一些。彼得從15∼19節的記載中已知道神給他的道路,可是他一回頭看見約翰,他就問耶穌說:「主啊!這人將來如何?」主耶穌的回答似乎很不客氣,他說:「我若要他等到我來的時候,與你何干?你跟從我吧!」換句話說,我們的自我提昇在於:我們是否跟從主?是否將神所賜給我們的人物、環境及個人對神的依靠所形成的人格、性格交給神,讓神來使用?至於別人,主怎樣引領他們?讓我們以感恩的心來觀賞吧!凡不能接受別人與自己不同而欣賞別人的人,是不了解上帝的大能、奇妙之恩典的。

3.尋求上帝的幫助及引領(12,15∼19)
基督徒最大的恩典就是可以尋求上帝的幫助及引領。那一天,約翰發現了主耶穌在岸上,彼得也游上岸了,門徒們拉了153條大魚上岸。彼得甚至挑了幾條魚放在岸上烤,但他們就是沒一個人敢問他說:「你是我們的老師耶穌基督嗎?」我想這是正常現象。這不是他門第一次出了紕漏,他們跟隨主三年來,耶穌為他們上了十架、死在十架上、埋葬了。最重要的是,他們都看見主復活了,他們當中的多馬甚至可以用手探入耶穌的肋旁,但他們今天又退後了。一而再,再而三的輕易退後的確使我們不敢再到主面前,但體貼的耶穌,在他們吃完了早飯(15節)後就對西門彼得說話。是他先找門徒,不是門徒先認他。今天也是如此,或許你也不太敢再來找耶穌,因為不太好意思,但他不會不來找你。而且他並不是用質詢的語氣來問彼得,而是用接納的語氣來問彼得。一連三次,主都對他說:「你餵養我的羊。」這是托付、這是信任、這是深刻的愛。當然,我們也看到彼得真心的回答,第三次回答時,彼得顯然很憂傷、傷感,他覺得對不起耶穌,他發現自己的無力感,他知道他今天雖然說愛耶穌,可是他不能保證永遠如此,他對自己沒有把握。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對的,只有對自己沒有把握,才能真實的來尋求神,只有對自己更深的追問,而更多了解自己的人,才可能完全的依靠神。讓我們在自我的認識和提昇中來享受上帝的恩典。


資料來源: 林森南路禮拜堂 http://www.linnan.org.tw
新增日期: 2008/03/04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約翰福音第2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