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4月28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以西結書第廿六章注釋

以西結書 第26章

惡貫滿盈(二十六1∼21)

  泰爾是地中海沿岸的海港,位於耶路撒冷西北約168公里。此海港十分著名,在當時來說,不單繁榮,且十分富裕和偉大(16∼18)。當其時人人都認定這是一個最可靠的港口,卻因犯罪(2)即將遭受神的審判和刑罰。主前333年,亞歷山大王圍攻泰爾七個月(參12),終於消滅泰爾。請注意,譏誚和攻擊聖城、猶大和以色列民的,都成為神刑罰的對象,因為這聖城和選民是神所選立的民和地。當人嘲諷或攻擊她時,正表徵了人的罪,因為人與神對抗。

  神使用了國際形勢,以巴比倫王帶來了一切刑罰。泰爾將被全然毀滅就是一個終極的刑罰(19∼21),因為泰爾罪惡滿盈,且頑固不改,至終仍抗拒神。

  1∼6節為預言的核心:泰爾幸災樂禍,以為耶路撒冷失陷,她便可取代其地位。神卻要攻擊此港口,使這昔日繁榮的地方成為荒涼之地,只能供漁夫曬網之用。

  7∼21節是泰爾受尼布甲尼撒王攻打的情形,當泰爾被毀時,素來與她有貿易往來的城市都紛紛為她高唱哀歌,因為泰爾將永不超生,再沒有復興的可能。

思想 神若是公義的,惡人何以有橫行的機會?──《新舊約輔讀》



二、論推羅(廿六1-廿八19)

在本書論外邦的預言中,以論推羅,比論近鄰更為詳盡,其實推羅仍屬以色列的近鄰。在開端清楚列出日期(廿六1),四段信息都有同樣的方式以為引言:「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廿六1,廿七1,廿八1、11)。在第三、四兩段的結語也相同:「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廿七36下,廿八19下)。最後一段信息又可分為兩小段(廿八1-10、11-19),因為形式與內容都相同。

如果與廿五章比較,推羅是唯一的城邦(City-state)在迦南地。廿五章所提到的邦國都是集體性的,也與地中海世界有貿易的交往。

「推羅」原意為岩石:是海中的岩島,距離迦密山之地約有五十五公哩。有學者認為推羅可追溯至埃及第十二王朝(即主後十九至十八世紀)。1

推羅原為兩個海島,有兩個港口,一個在埃及,另一個在西頓。在埃及王阿孟和德浦三世(Amenhotep III)的戰蹟表中列出推羅王(Abimilki)。2推羅海產十分豐富,魚類比海沙還多。3以色列王大筢,與推羅王希蘭極為友好(撒下五11),以後以色列與推羅也有間隙(王上九10-14)。在舊約中,通常稱為腓尼基,用「西頓」其名(申三9;士三3)。西頓為主要的城巿(廿八20-23)。在大筢所羅門的時代,以後在暗利王的時期,北國以色列與推羅王王室甚有來往(王上十六31)。推羅一向比較自由,未受埃及轄制,因為他們是海島居民,在地中海有殖民的權益。

在亞述侵略之中,推羅並不能倖免。亞述那西伯二世(Ashur nasirpal II, 883-859)提到推羅為附庸國之一。撒珥瑪尼撒三世(Shalmanaser III, 858-824)在位十八年及二十一年,曾有推羅前來進貢。其他亞述的王曾提到推羅西頓的進貢,甚至有一百五十他連得的黃金,可見海島為求和平的生存,備受壓迫。4在主前第八世紀的末葉,推羅也參予叛逆的集團,西拿基立奪取了島國的內地(US%%%U),在西頓施以報復,推羅似未受災殃。5但是以實哈頓王曾提及他征服推羅,經過一番擄掠。6在亞述巴尼伯(Ashurbanipal)的朝代,推羅再叛,仍舊失敗,王室被擄,王子雖被釋回,公主們卻未被釋。7

在六○五年,巴比倫的權力興起,推羅只有歸順這強權。但在西底家時期,推羅與西頓在猶大的鄰邦中共同策動反叛(耶廿七3)。以後他們又撒出不敢在巴比倫軍隊到達時作反。但是推羅倚仗其海島的地位,仍堅持立場,不願降服。約西弗的史記中,提及尼布甲尼撒曾圍困推羅有十三年之久。8這大概是在耶路撒冷陷落之後,推羅可能有埃及背後的支持。有的說法認為推羅被圍兩次,第一次在五九八至五八六年,第二次在五七二年,第二次才將推羅擊敗。這是否可靠,無法證實。9但推羅王最後還是屈服了。推羅又再被圍,時在尼布甲尼撒王三十五年、四十年、四十一年及四十二年曾相繼陷落,有歷史的明證。10

亞歷山大東征時,由海路進攻,奪取推羅城。推羅就失去海島的地位,現今(Su{r)只是在半島上,與大陸連接了。

以西結書中何以特別將推羅提出,詳細論述呢?在其他的先知著作,如阿摩司(一9起)、以賽亞(廿三)、約珥(四4-8)及撒迦利亞(九2-4)論外邦的預言,也都將推羅單獨提出,可見其重要性了。

在以西結的信息之後,必有耶利米的影響。耶利米著重耶和華的審判,是藉巴比倫強權為工具。以色列人若抗拒巴比倫,似在抗拒神的旨意,所以論外邦的預言中,巴比倫是不同時列入的。推羅當時也在抗拒巴比倫,所以這是先知所注意的。

在以西結書中,論外邦的預言中,最詳盡的是論埃及(廿九至卅二章),其次是推羅。而推羅在鄰邦中為最引人注意的。推羅是驕傲的城巿在海島上,以海軍的力量自豪。所以推羅與埃及(廿九18-21)最為強調。

至於耶路撒冷與推羅的關係,在所羅門以後,似無確實的資料。由於二者地理的距離,在被擄離去時是否有所接觸?成為可研究的課題。11

論推羅有這獨特的信息,是可在所謂「證明的形式」(Proof Oracle )可以看出(廿六1-6)。「這是主耶和華說的」除廿六章五、十四節及廿八章十節外,都是結語。在信息中,是以哀歌的形式來表達。



1 G. Posener, Princes et pays dAsie et de Nubie, 1940, 82. 又可參閱 J.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ern Text, 329, Note 11.

2 J.A. Knudtzon Die El-Amarna Tafeln, 2 vols, 1964, 146-155.

3 Adolf Erman, Die Literatur der Aegypter, 1923, 288, J. Pritchard, op. cit. 477-258.

4 J. Pritchard, op. cit, 276, 280, 281-3.

5 J. Pritchard, op. cit, 287.

6 R. Borger, Die Jaschriften Asarhaddons, Ko/nigs von Assyrien, Archiu fu/r Orientforschung Beiheft 9, 1956, 86, 112.

7 J. Pritchard, op. cit, 295, 297.

8 Antiquities x, 11, 1.

9 M. Vogelstein, "Nebuchadnezzars Request of Phoenicio and Palestine and the Oracles of Ezekiel," Hebrew Union College Annual 23(1950/51) 197-220.

10 E. Unger, Babylon, die heilige Stadt nach der Beschreibung der Babylonier, 1931, 293; "Nebukadnezar II und sein S%andabakku (oberkommissar) in Tyrus," Zeitschrift fu/r die aalttestamentlichee Wissenschaft, 44 (1926) 314-317.

11 Max Ebert (ed.) Reallexikon der Vorgeschichte, 1924-32, vol 2, 52.



(a)推羅必然毀滅(廿六1-21)

本章先以日期及信息的開始方式,接疬就有四段話。除第一段(2-6節),其他都以「主耶和華如此說」開始(7、15、19節),在第二、四段話的結束,有這樣的字樣:「這是主耶和華說的。」但在第一段的結語是認識的方式「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在第三段沒有固定的結語,應比較廿七章卅二至卅六節。這二者是相連的,甚至也將卅二章十七至卅二節比較,因在用字上語氣中有相似之處,日期可在主前五八七至五七三年之間。



(1)推羅必因其罪而遭審判(1-6節)

「第十一年十一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1節)

這日期可能約雅敬王第十一年,即尼布甲尼撒王十八年,應為主前五八七年。十一月初一日似在五八六年三月十五日。有關月初,在廿九章十七節,卅一章一節與卅二章一節均有提及。也許是列王紀下四章廿三節所提的月朔,因為這日有節期性的敬拜禮儀,先知可在該日宣告預言的信息。12

「人子阿,因推羅向耶路撒冷說,阿哈,那作眾民之門的,已經破壞,向我開放,他既變為荒場,我必豐盛。」(2節)

推羅見耶路撒冷陷落而譏笑。「阿哈」也在廿五章三節。鄰邦幸災樂禍的態度令先知髮指。推羅原甚豐富,現在再侵犯耶路撒冷而擄掠,更加豐盛了(可參閱十一15,卅三24)。耶路撒冷被稱為眾民之門,這是貿易之門,因為自所羅門起,耶路撒冷是小亞西亞與米所波大米的轉運站,也是米所波大米與埃及的中間站。這門也是阻止人們外流至推羅。13

這門也表徵疬尊榮與財富,現在已遭破壞,不再有商業經濟的重要性(參耶廿七3)。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阿,我必與你為敵,使許多國民上來攻擊你,如同海使波浪湧上來一樣。」(3節)

神要與推羅為敵,耶和華自己成為挑戰者。「許多國民」(在三6,廿七33,卅二3、9起,卅八6、8起),「許多」也可譯為大國(卅一6,其他如卅八23及卅九27仍譯作「許多國民」),他們如同洶湧的海浪,在春季往往是漲溢的。

以色列人雖然已經分散,尤其許多都已逃往埃及,但是耶和華能將他們從埃及帶上來。其他鄰國更有多人,都可成為威脅,使推羅受到威脅。

「他們必破壞推羅的牆垣,拆毀他的城樓。我也要刮淨塵土,使他成為淨光的盤石。」(4節)

牆垣與城樓都將破壞,推羅的防禦都已不復存在了,推羅本來只是個岩石的島國,連麈土都刮淨了,就甚麼都除去,將來也沒有人會記得它的存在。

在主前三三二年,亞歷山大全都毀滅。這淨光的石頭是廿四章七、八節所提及的。這些都說明耶和華的審判。

「他必在海中作曬網的地方,也必成為列國的擄物。這是主耶和華說的。」(5節)

推羅已成為荒場,無人居住,只可成為曬網的地方。

曬網之處通常是指荒廢之地,但在四十七章十節卻是指救恩復興的景象。此處必是相反的,推羅的城是被視為海中的,日後必然荒廢。

「屬推羅城邑的居民必被刀劍殺滅。他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6節)

「居民」原文作「女兒」,必被刀劍殺滅,不一定是指實際的情形。試比較約書亞記十五章四十五節及十七章十一、十六節等,專指推羅所屬的住宅區域,那些地區不是在島嶼上,分佈在大陸各處,易受外邦人的攻擊。所有的居民必遭受咒詛。14



12 F. Wilke, "Das Neumondfest im israelitisch-judischen Altertum," Jahrbuch der Gesellschaft fu/r die Gesechichte des Protestantismus in O:sterreich 67 (Festschrift fu/r Josef Bohatec) (1951), 171-185.

13 R. Smend, Der Prophet Ezechiel, 1880.

14 J. Scharbert, Solidarita/t in Segen und Fluch im Alten Testament und in seiner Unwelt, 1958, 132-135.



(2)尼布甲尼撒必毀滅這城(7-14節)

在上段只指許多國民來政擊,執行耶和華的審判。在本段就更具體了。那時推羅一定已被圍困,正如耶利米所預言的,北方的敵人已經來到。在六○五年,敵人顯然是巴比倫,在第七節已經指明,以下都是直接的言詞,以第二人稱「你」說話。

「主耶和華如此說,我必使諸王之王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馬匹車輛,馬兵軍隊,和許多人民,從北方來攻擊你推羅。」(7節)

「諸王之王」這一名銜有很悠久的歷史。在埃及第十八朝代已經有這對王的尊稱,以後不常見,直到希利尼的時代。在亞述遠於主前十三世紀,以後在若干著名的君王名銜中再出現,如在亞述巴西伯二世、以撒哈頓及亞述巴尼伯等(Ashurnasirpal II, Esarhaddon and Ashurbanipal)。在新巴比倫,只用於馬都克(Marduk)。在波斯王朝似甚為普遍。尼布甲尼撒是否自己擁有這尊稱,還是先知沿用亞述的尊稱?不得而知。此處成為巴比倫王的尊稱,必有其重點。尼布甲尼撒稱為巴比倫王在本書中可以發現(十七12,十九9,廿一24、26,廿四2,廿九18起,卅10、24起,卅二11)。「從北方來」是耶利米的話。

「許多人民」已在三節說明,現在再加上馬匹車輛馬兵軍隊,更說出戰爭的凶猛,使推羅完全陷在無望的境地之中。

「他必用刀劍殺滅屬你城邑的居民,也必造臺築壘舉盾牌攻擊你。」(8節)

推羅在海上的防禦一定是好的,但是侵略者的力量如海浪一般沖激而來,就經受不起了。現在有更堅固的營壘以為防守,舉盾牌攻擊更為極猛烈的攻勢。推羅顯然無力抵擋這樣的猛勢,無法防禦與應戰,必致戰敗而受毀滅。任何威力原無法對付島國的,但這是耶和華的審判,誰也無法逃脫。

「他必安設撞城錘攻破你的牆垣,用鐵器拆毀你的城樓。」(9節)

這是侵略者在圍城之後作進一步的攻擊,不僅撞城,打破城牆,而且以武器(這鐵器可能是戰斧),來拆毀城樓。一旦城攻,他們攻入之後,盡行毀滅,使當地的防守者片甲不留。

「因他的馬匹眾多,塵土揚起遮蔽你,他進入你的城門,好像人進入已有破口之城。那時你的牆垣必因騎馬的和戰車,輜重車的響聲震動。」(10節)

城的破口不止一處,可能破城時多處破口,侵略者的軍隊無孔不入,長驅直入,馬兵之多,麈土四揚,一片戰爭的慘狀。城牆已經震動得無法屹立,即將倒塌,因為凶猛的進攻已經使城天翻地覆了。

「他的馬蹄必踐踏你一切的街道。他必用刀殺戮你的居民。你堅固的柱子必倒在地上。」(11節)

在異族人的鐵蹄之下,到處被蹂躪蹧踐,街道上必滿了屍體,因為殺戳的事到處發生。柱子可能指推羅的神廟,都必倒下,最富麗的建築物也不能存留。這柱子也象徵抵禦的力量,支持不住而傾倒。推羅必將成為廢墟亂堆,供後世的人憑弔。

「人必以你的財寶為擄物,以你的貨財為掠物。破壞你的牆垣,拆毀你華美的房屋,將你的石頭木頭塵土都拋在水中。」(12節)

推羅被佔據以後,必遭擄掠,重複第五節下的話。關於貨財方面,在廿七章還有詳細的描述。牆垣破壞,在第四、九節都曾提說,只是第四節是陽性,而此處是陰性多數字,表明破壞的嚴重性。

牆垣與房屋拆毀,就有許多木石麈土,由巴比倫軍隊將這些扔入海中,正如彌迦書三章十二節所描述的。也可能由海浪沖上岸來,將這些都沖洗,沖入海去。這?的水無疑是指大海。

「我必使你唱歌的聲音止息,人也不再聽見你彈琴的聲音。」(13節)

推羅已成為荒場,沒有人犟,怎會還有生活的常態?在昇平時期,就有音樂娛樂。現在既無唱歌的聲音,也無彈琴的聲音。一切都成為荒涼,歡樂的聲音沒有,連哀慟的聲音也止息了。一個繁華的城巿,現在已成為廢墟的荒野。這是一幅戰爭毀壞的圖畫,令人憑弔時感到虛空而且悲哀。這是神公義的審判,祂的刑罰那麼徹底,令人驚悸不已。

「我必使你成為淨光的磐石,作曬網的地方,你不得再被建造,因為這是主耶和華說的。」(14節)

現在推羅成為一個荒島,只有光禿禿的岩石,只可作曬網的地方。推羅是不再重建,在四、五節兩節已經說明。

參考阿摩司書五章廿三節,可看出三節是照那語氣所敘述的。九至十一節好像一首戰歌(Strijdlied),是征服者之歌。在廿九章十七至廿一節的言詞似應附加於此處(廿六7-14)。九至十一節似指內陸的城巿,現在應用於推羅的海島城巿,也可在亞述王室的碑文中發現。以撒海登王(Esarhaddon)還特別描述怎樣築壕溝攻擊推羅。15

15 W. Zimmerli, Ezekiel II, 37, Note 20.



(3)哀嘆推羅城陷落的慘狀(15-18節)

這段是以哀歌的形式,在十九章已經出現。哀歌大多是獨立的,在別處有時先說明哀歌的緣起,如廿七章廿六至卅六節。在此處哀歌內描述實況,但並沒有敘明因由,事實上在上文(1-14節)已經敘述,所以就直敘哀歌了。

哀歌的韻律在十五節已經可以辨認,但在十六節下才有明顯的節奏:二比二,是以西結書所特有的。在整個的哀歌,是直接向推羅所發的,所以是在第二人稱的陰性語調:「你」,因為城巿是陰性的。

「主耶和華對推羅如此說,在你中間行殺戮,受傷之人唉哼的時候,因你傾倒的響聲,海島豈不都震動麼?」(15節)

有問語的方式,可參考卅八章十四節。描述推羅的災難,可參閱卅一章十六節。「傾倒」一詞是以西結常用的字,尤其論邦國的衰落,如十八節的傾覆,廿七章廿七節的「沉」字,卅一章十三節的「敗落」,卅二章十節的「仆倒」。其他在以西結書之外,士師記十四章八節死倒的獅子,箴言廿九章十六節惡人的跌倒。

「震動」必指城牆,是在審判的過程中,可參閱廿七章廿八節,卅一章十六節,卅八章二十節。推羅的傷亡與哀痛,也必使遠處的海島震驚、震動?卅八章二十節這是普世的情形。

「那時靠海的君王必都下位,除去朝服,脫下花衣,披上戰兢,坐在地上,時刻發抖,為你驚駭。」(16節)

靠海的君王可能是指遠方海島的首領,他們原與推羅有貿易的交往,聽見推羅的毀滅,也都震驚萬分,時刻發抖(參閱卅二10)。

他們下位除服,坐在地上,是舉哀的舉動(參約伯記二13)。兩次重複脫除衣服,沒有撕裂衣袍,但除去衣服,已經表明哀慟。他們的衣服是除去了,而「戰兢」好似衣衫一般,喪服披上,是非常生動的表象言語。

下位脫除,也是神叫他們降卑,來承受審判。類似的用詞在本章二十節,卅一章十五節起,卅二章十八節起。

「他們必為你作起哀歌說:你這有名之城,素為航海之人居住,在海上為最堅固的,平日你和居民,使一切住在那?的人無不驚恐,現在何竟毀滅了!」(17節)

這是典型的哀歌,是直接向這城發出的。「何竟」是在開端,如以賽亞書一章廿一節,十四章四、十二節;耶利米書五十章廿三節,五十一章四十一節;耶利米哀歌一章一節,二章一節,四章一節等。

「毀滅」一詞,原意為「消失」。推羅城一經毀滅就消失了,使人們十分驚恐,推羅是有名之城。在海上堅立,因為航海頻繁,貿易發達,可與埃及比美。她的威力足使各處畏懼,因為她的權力好似海運一段傳遍各地,無往而不利,無戰而不勝,「到處散佈驚恐」。16

「如今在你這傾覆的日子,海島都必戰兢,海中的缰島見你歸於無有,就都驚惶。」(18節)

如今已經是厄運當前,與榮華的過往,有非常尖銳的對比,所以遠處的海島看了之後驚恐不已,感到無限的懼怕而戰抖不已。十八節下多少重複上一節,所以在七十士譯本是省略的。

在這哀歌(15-18節),並無特殊的神學重點,只是重複敘述推羅的毀滅,引發眾海島的驚恐。但是這為耶和華公義的啟示,使人們認識祂(6、14節)。



16 W. Zimmerli, op. cit., 31, textual note g.



(4)哀悼推羅墮落在陰間內(19-21節)

如果說十五至十八節是以歷史的觀點看推羅的審判,那麼十九至廿一節可說是神學的見解論推羅的結局。他們會墮落到陰間(參閱廿八8,卅一14、15-18及卅二17起)。以後埃及也會有同樣的命運。

「主耶和華如此說,推羅阿,我使你變為荒涼,如無人居住的城邑,又使深水漫過你,大水淹沒你。」(19節)

推羅一切所遭遇的,完全是耶和華的作為。這?神使這城經過戰亂而毀滅,完全荒廢,如像向來無人居住的地方。普日繁華的城巿如所多瑪、蛾摩拉,在神降火焚燒之後,成為無人居住的廢墟。

推羅也被深水大水淹沒,成為深淵、荒原,甚至是陰間。這在用詞上有神學的背景,表徵死亡,如在創世記所描述的。

「那時我要叫你下入陰府,與古時的人一同在地的深處久已荒涼之地居住,使你不再有居民,我也要在活人之地顯榮耀。」(20節)

耶和華要將推羅下入陰間,「陰間」原意為深坑,有時解為墳墓,是死亡之境界。古時的人是已經死去,不再被紀念,因為他們早已消逝,在世上已經絕跡。17這些已逝的人好似古時的廢墟一般早已荒涼不堪。這是死人之地,沒有生命的氣息。

詩篇六十三篇十節「地底下」,八十六章十三節「極深的陰間」,一三九章十五節「深處」,以賽亞書四十四章廿三節:「地的深處」,耶利米哀歌三章五十五節:「深牢」,申命記卅二章廿二節:「極深的陰間」,這些都幾乎是同義字,因為都有「深」字。本書卅二章廿二節「在坑中極深之處」,是專指墳墓的,所以都指死亡而言。

「活人之地」不僅在卅二章廿三至廿七、卅三節,也出現在其他書卷之中,如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八節;耶利米書十一章十九節;詩篇廿七篇十三節,五十二章七節。「活人」加以冠詞在以賽亞書卅八章十一節;詩篇一四二篇六節;約伯記廿八章十三節;多數字在詩篇一一六篇九節,也都譯作「活人之地」。耶和華是生命的主,只在活人之地顯榮耀。

在中譯本小註:「在活人之地不再有榮耀。」在涵義中是否定的。有譯作:「不得在活人之地。」或作「在活人之地不得再興起。」這是七十士譯本的用詞。18

「我必叫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人雖尋找你,卻永尋不見。這是主耶和華說的。」(21節)

這是神最後的審判,使人們看到都感到驚恐,因為毀滅是可怕的,多麼驚人的警戒。本節第二句:「人雖尋找你,卻永尋不見。」在七十士譯本中是省略的。推羅不再存在,有類似的話在廿七章卅六節下及廿八章十九節下。這是最大令人驚恐的事。

綜觀本章內容,一至六節應為基本的經文,七至十四節為補充的,十五至十八節及十九至廿一節為解釋以上的信息。自五八七年耶路撒冷陷落之後,推羅當時仍固若金湯,並無危險可言。但是先知秉承耶和華的命令,向推羅警告,他們的毀滅其實也只是時間問題。其實推羅圍城的經驗已經有了。日期可能在五七一年,就是在約雅敬二十七年,在四月二十六日之前。

列國為推羅致哀(15-18節),推羅已墮入陰間,還需假以時日,但先知已經預言這必有的事,最後的信息還在廿九章十七至廿一節。



17 E. Jenni, "Das Wort `olam im Alten Testament," Zeitschrift fu/r die alttestamentliche Wissenschaft, 64(1952, 53) 197-248; 65 (1953, 54) 1-35.

18 W. Zimmerli, op. cit, 32. Note d & e.



本章概要

先知預言推羅的毀滅。推羅是一個商業的城巿,商業有時的確引起道德的問題,是不能逃脫耶和華的審判。

耶和華審判祂自己的子民,不只是內?的,也是外在的。耶路撒冷的災難,是歷史的事實。城內的財寶焚燬,政治與商業的關係完全斷絕。巴勒士坦世界整個的結構已經破壞了。在這災難之中,神在說話,祂要鄰邦都能看見神審判的公義的作為。

推羅仍在商業方面力圖發展,似乎是無顧神明顯的作為。耶路撒冷毀壞,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政治中心,是推羅曾差使臣去作商業的談判(耶廿七)。現在她怎可完全不聽神的聲音,神聖潔的責罰已經來到。神的審判必每日發生,人心只為自身的利益打算,利慾熏心,不注意神的公義,是多麼危險的事!

因此,神必向推羅宣佈審判。神要向他們算帳,他們若不經意,就自趨滅亡之途。推羅之毀滅將帶給遠方的島國驚恐的警告,誰也逃不過神公義的審判。這是本章內作者的用意。──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6Ezek/26CT26.htm
新增日期: 2008/03/06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以西結書第26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