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4月29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以西結書第卅一章注釋

以西結書 第31章

驕傲的代價(三十一1∼18)

 .亞述的華美(1∼9)

  以西結先知在此段經文中,用寓言的形式盛讚亞述的華美,就如耶和華伊甸園中最優良的樹一樣,她是如何的超越其他樹木,甚至引來嫉妒。但即是如此,亞述仍難以逃脫淪亡的結果。以西結先知便以此來警戒埃及不可心高氣傲,否則會遭遇同一下場。

 .大樹的敗亡(10∼14)

  然而,這棵高聳入雲的大樹,卻由於它擁有超乎尋常的威武而驕傲,引至遭受被砍下來的刑罰。埃及法老王和亞述一樣有?這種驕傲,因此耶和華把埃及砍下來。而負起執行刑罰的人,是「在列國中人有威勢的人」,根據上下文理,可知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他是當時列國的領袖,也是神使埃及謙卑的工具。

  作為領袖的人同樣面對埃及法老王的考驗,當他日漸擁有地位、財物時,便慢慢地失去依靠神的信心,反以為所得的一切皆由於自己的能力和辛勞,以致絲毫不會為此感謝神、榮耀神。

 .列國的反應(15∼18)

  一個曾經雄霸四周,令列國產生戰慄和羨慕的國家,突然傾覆和敗亡,故然使她們震動和驚異,因這事是難以想像的。但以西結先知的預言不會落空,埃及的敗亡不久便出現了。在教會中也經常有相似的情況出現,那些被公認為教會領袖、資深信徒的人,一旦在信心路上失落,同樣令人驚訝,甚至使別人的信心隨他而逝。我們應當留意自己的信心,切勿因驕傲而離開神,不要因別人的信心失落而跌倒。

思想 若離開了神,我還能擁有甚麼?──《新舊約輔讀》



(e)宇宙的大樹傾倒(卅一1-18)

本段仍以傳信者的形式開始,用樹木的表象說明邦國與君王。這表象是宇宙性的大樹,因為與伊甸園的樹木來比較。在論述中,「所以」在十節及十五節(中文在十五節並未譯出「所以」),成為明顯的段落。

二節下九至節是一首詩,隨之有兩段散文的解釋:十至十四節,又十五至十八節。在詩文之中,在承接處(5節)也有「所以」的字樣,為說明前因後果。在三至八節是以哀歌的形式,二比二的韻律十分清楚。

關於樹木的描述,在十七章廿三節以及十九章十一節也曾提及。類似的描述在但以理書四章,以及新約中馬可福音四章卅二節。

宇宙的大樹,是有古代近東的神話為背景的,在巴比倫的文獻中,有掌災之神明伊拉(Irra),為神聖的大樹,紮根在深洋,達到陰間的底層。頂可抵天(阿努士Anus)。在蘇美利堅的神話(Sumerian Myvhology)有創造論,在幼發拉底河(大河)堤岸有女神依奶奶(Inanna),在花園中種樹,樹長得極為豐盛。其中有蛇建築巢窩,有「助」鳥(Zu-bird)眷養小鳥。在那?還有立利德(Lilith),專作破壞的事,在那?居住,宇宙的大樹是有保護的功能。印度神話中,也以樹根的說法,說明保護的功用。這樣的樹有無數根鬚,可遮滿地面,黑白高空的天伸展。印度有菩提樹,可使人有智慧的光照。宇宙的大樹成為世界的中心(the naval of the earth)。概括言之,樹是象徵生命的。但本書卅一章與但以理書四章,樹是代表權勢,統治者,基本上是以君王為意識型態(Royal Ideology)。1

三至九節不只描述那棵大樹,而且在涵義中是指埃及的法老。樹有大水滋養,這大水仍指上古的深淵,但可能是指尼羅河。2在文體方面沒有什麼特出,只是依照十九章的哀歌形式。經義方面,有待下段(10-14節的解釋),尤其在十四節,樹高大驕傲,是傾倒的主因。十五至十八節就以散文的體裁,描述這高大的樹走入陰間,列國聽見他墜落的影響。

歸納言之,經義十分明確,埃及法老因高傲,如榮華的大樹,得天獨厚,卻因驕妄而傾倒。在文體上,以詩的描繪開始,接?是以散文的形式解釋。象徵的用詞確有詩的意象,但在解釋方面,必須平鋪直敘,作十分清晰的分析,容易使人明白。本章十至十四節是一種宣告的信息,以第一人稱「我」,宣告神的行動。本章整體來說,與十七章極為相似。

「十一年三月初一日,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卅一1)

耶和華的話臨到以西結,是在約雅敬王第十一年,應為主前五八七年,三月初一日相當於六月二十一日。耶路撒冷城正在圍困之中。從時間的計算來說,是在三十章二十節的時間之後兩個月。猶大的情勢似乎更加危急。

「人子阿,你要向埃及王法老和他的眾人說:在威勢上誰能與你相比呢?」(2節)

埃及的威勢,在第十節再有描述。在十八節的「威勢」用字不同(同一用詞也在七節「大」,這兩處的用字,是在本書僅出現的)。本節「威勢」原意為膨脹,是一種虛張聲勢的傲慢。

這種態度不僅是法老,也有他的眾人。「眾人」在十八節譯為「?眾」,是指法老宮廷中的官員,還是埃及的國民?可能指全國上下,都有那種民族的驕傲。自大心理必最後引往滅亡。這是有歷史的見證,說明邦國的興衰,是他們自行鑄成的,更是歷史的主掌管的。誰能拗得過神道德的旨意呢?

法老與舉國上下,高傲自大,自以為每一個國家可以與他們匹比。但是不久就被巴比倫擊敗了。他們在最高威勢上,已經在墜落了。

「亞述王曾如利巴嫩中的香柏樹,枝條榮美,影密如林,極其高大,樹尖插入雲中。」(3節)

利巴嫩的榮美常以三種大樹來說明:香柏樹、松樹(8節)及橡樹。在以賽亞書四十一章十九節:有香柏樹、皂莢樹、番石榴樹和野橄欖樹,又有松樹、杉樹及黃楊樹(其他參考的經文是賽十四8;亞十一2及王下十九23;賽卅七24),香柏樹與松樹常相提並論。香柏樹枝條繁茂,而且長得十分高大,樹尖插入雲中,樹葉之多,可作極大的蔭處。

「亞述」或「亞述王」,只在希伯來文,所以七十士譯本有些版本譯出,有些就省略了。「看哪!我將你喻為利巴嫩中的香柏樹……」是現代解經家的譯詞。3但是「亞述」在卅二章廿二節又再提及,因為亞述曾為世界的強權,所以仍有保留這名詞的理由。4

「眾水使他生長,深水使他長大。所栽之地有江河圍流,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諸樹。」(4節)

樹長得高大,主要是由於豐富的水源供應,給予滋養。深水又是「深淵」,正如創世記七章十一節的洪水一般,大淵的泉源裂開,天上的窗戶敞開,就會釀成洪災。現在只是深水,水力之大,可供應森林大樹的需要。深水大淵也必指能力的浩大,可以造成混亂的災禍,但在此處的用意是福分,正如創世記四十九章廿五節及申命記卅三章十三節的語句:天上所有的福,地?所藏的福,地?的福就是所藏的泉水。

以賽亞書五十一章十節,深淵與海的深處都是惡的表象,是否此處也同樣有這涵義呢?這些強盛的國發達,也只是罪惡的進展(參考詩七十四15及賽四十四27)。

「所以他高大超過田野諸樹,發旺的時候枝子繁多。因得大水之力枝條長長。」(5節)

此節再重複提說樹的高大、繁茂,都是因為水分的豐足。田野諸樹當然望麈莫及,但也沾到水源的供應。上節說到水道可延及田間諸樹。但它們究竟無法與這大樹比較。關於這樹比其他的樹高大,因為第八節再提。有關枝條,在下節(6節)也再述及。

充分的水源,在本書屢次提及,有十次之多,有時譯為大水(廿六19)。

「枝子繁多」在七十士譯本是省略的。「高大」是以亞蘭文的用詞。其他似沒有特別可研究的經義。但為加重語氣,本節重複上一節。

「空中的飛鳥,都在枝子上搭窩,田野的走獸都在枝條下生子。所有大國的人民,都在他蔭下居住。」(6節)

這?所描述的,是大樹有保護的力量(參照十七23;但四9及可四32)。這宇宙的大樹給予飛鳥走獸與人民居住的地方。飛鳥可以搭窩,感到安全。走獸在樹下生子養育幼兒,因為新生命可以養育,沒有任何的威脅。連人都可以安然居住,不必顧慮,真正可以憩息,是一種和平的狀態。

「樹大條長,成為榮美,因為根在眾水之旁。」(7節)

眾水仍指大淵,多時作「惡的淵藪」。此處指的可能是雙關語。水源豐足,樹必長得繁茂。罪惡為強權發跡的原因,在罪惡威勢的影響之下,其他國家人民似在他們的餘蔭之下。如果不是服在威勢之下,就狠狽為奸,一同策謀惡事。假如要得強權的幫助,也只有委曲求全。這樣就更助長權勢的狂傲。

「神園中的香柏樹不能遮蔽他,松樹不及他的枝子。楓樹不及他的枝條。神園中的樹,都沒有他榮美。」(8節)

神的園原指伊甸園,內中充滿了樹,不是為結果供應食物,而是表明華美與繁榮(創3),在本書廿八章十三節,重點也在多樹。因此神的園是指森林眾多之處。

松樹與楓樹都是枝葉茂盛的樹,但與香柏樹比較,必相形見拙。下節再繼續提說。

「我使他的枝條蕃多,成為榮美,以致神伊甸園中的樹都嫉妒他。」(9節)

「我使他」,是神的作為,使他們繁茂。雖然他們以為罪惡的策謀方法,為發展的途徑。但是神若不施恩,他們又怎能增長。那不是神縱容他們,助長他們的罪惡。神的恩惠無非使他因感謝而謙卑,不可因此驕傲。在歷史中有些邦國漸長權勢,其他似乎無法興起。這些都有神的作為。但弱國不免自卑,也產生嫉妒的心。

伊甸園的樹,仍是指眾多的樹,在十六、十八節都有這樣的用語。眾多的樹對大樹嫉妒,這?究竟指那些國家?那些國王?都沒有說明,但必指當代在中東地區的情勢。

埃及一直在十分優越的地位。他們不肯承認這是耶和華的恩惠,是使樹榮美的原因。異教的思想中,不會尊耶和華的大能與權柄。

樹的高大,不是為呈現它的榮美,而是為重視神的作為,更應注意神與它的關係,創造者與被造的關係。耶和華是創造主,是自然界的主,也是歷史的主。祂可以使邦國高舉與降卑。

「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因他高大,樹尖插入雲中,心驕氣傲。我就必將他交給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他必定辦他。我因他的罪惡,已經驅逐他。」(10、11節)

這?有耶和華的反應,以傳信者的形式開始,說出神必使高傲的人降卑。樹的高大(4節),插入雲中(3節)。這?高大,還不只在外表,更是內?的狀態,心中的高傲更加可怕。這是對神那種叛逆反對的態度,神必刑罰。外邦的君王因驕傲而遭刑罰,是在廿八章十七節以及以賽亞書十四章十三至十四節。

神要將這驕傲者交給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威勢的人在第二節已提說,此處是指強人,是三十章十三節的「神像」,實際是指尼布甲尼撒。

埃及法老因他的罪惡,必被神棄絕,將他驅逐出去,失去權威,失去保障。神也藉列國中大有威勢的人來辦他,定他有罪,施以刑罰。神間接藉外邦的強權,來對付埃及法老和他的眾人。

可見當時,神不僅以巴比倫為祂刑罰的工具,對付以色列人,也對付埃及人,以及其他的巴勒士坦人。神的歷史已經顯明,祂的公義的作為,也向世界啟示。

「外邦人,就是列邦中強暴的,將他砍斷棄掉。他的枝條落在山間和一切谷中。他的枝子折斷,落在地的一切河旁。地上的眾民已經走去,離開他的蔭下。」(12節)

列邦中強暴的,已在七章廿一節,十一章九節,廿八章七、十節,三十章十二節提及。在廿八章七節,三十章十一節起,可譯作最強暴的,必指巴比倫。

巴比倫好似啄木鳥,一直啃那樹枝與樹幹,直到將樹弄斷,而且枝條散落。在廿九章五節,鱷魚被扔在曠野。卅二章四節,捉住的怪物丟在四野。樹被砍倒之後,就散落在山間、山谷及河旁。

樹倒了之後,鳥獸不散,而眾民必離開。埃及不再是可安居之地,比較第六節,情況完全改變。埃及的威勢已經失去,眾民再沒有靠山了。埃及現在還有什麼可誇的呢?升高的必降為卑,物極必反,豈不也是歷史的實況。

「空中的飛鳥,都要宿在這敗落的樹上,田野的走獸,都要臥在他的枝條下。」(13節)

飛鳥與走獸,曾在廿九章及本章四節。現在牠們不是在樹上下棲息,找安全的地方。在人們離去,鳥獸散去之後,無處可棲,只有再回來,在這荒涼之地,無處躲藏。

「好使水旁的諸樹,不因高大而自尊,也不將樹尖插入雲中,並且那些得水滋潤有勢力的,也不得高大自立。因為他們在世人中,和下坑的人都被交與死亡,到陰府去了。」(14節)

本節仍重複樹的表徵,接?就是勸勉與警戒。水旁的樹,得水滋潤,雖然茂盛,仍不可自大,因為遲早仍必歸於虛無。人生本來就很短促,下坑在十六節,廿六章二十節,卅二章十八、廿四節起,廿九節起都提及。陰府原為「地下」,本節外有十六、十八節,其他在廿六章二十節,卅二章十八、廿四節。又在以賽亞書四十四章廿三節;詩篇六十三篇十節,一三九章十五節。

在另一方面,這些水旁的諸樹是指君王,或世上的統治者,他們興盛一時,卻易遺忘他們也是必朽的。最榮華的樹木必會傾倒,何況人呢?高大的樹即使插入雲霄,究竟是屬地的,無法升入天上,因為他們不過是被造的,他們也只是在世人中間。

大樹可能榮華繁茂,幾乎可稱為宇宙的大樹。但這樣的大樹都會倒塌,何況其他的「諸樹」呢?「交與死亡」是指人必朽壞,不能永存。這在以下的經文中(15-18節),更加明確的解釋。

「主耶和華如此說,他下陰間的那日,我便使人悲哀。我為他遮蓋深淵,使江河凝結,大水停流,我也使利巴嫩為他悽慘,田野的諸樹,都因他發昏。」(15節)

提到陰間,在本書此處(卅一15-17)外,尚在卅二章廿一、廿七節。有的解釋「陰間」(Shoel)的字根為荒廢(Shoeh)。5另一種解釋,認為字源出自巴比倫文(S%uara)是搭模斯(Tammuz)神在地下的居所。6無論這個用詞有無異教的神話,都說明生命終結之後的歸宿。如果在上文的深淵是影射混亂與虛無,那麼這是世界秩序失調必有的現象。大淵是眾水的泉源,雖使樹木生長,但終久仍必使樹木倒下。何況深淵與江河都必停流枯竭,惡的表象都必消沒。埃及必敗落,使其他的鄰邦小國感到極大的失望,他們為自己的命運悲哀。

埃及的大樹一倒,直接的影響在利巴嫩,即巴勒士坦。利巴嫩原是森林之處,大樹倒了,其他的樹又怎能長存呢?埃及所賴的大淵枯乾了,生機斷絕,其他的江河也不可能繼續川流不息,諸樹也只有舉哀、發昏。

深淵被遮蓋,好似人舉哀蒙灰。在卅二章七節,天上的亮光變為昏暗,因為天遮蓋起來,當然沒有亮光可言,連星宿都昏暗了。

「我將他扔到陰間,與下坑的人一同下去。那時,列國聽見他墜落的響聲就都震動,並且伊甸的一切樹,就是利巴嫩得水滋潤最佳最美的樹,都在陰府受了安慰。」(16節)

埃及好似推羅一般,必然傾倒,是地震將列國都震動而墜落(參考廿六15)。

伊甸的一切樹何等榮美,但都倒下。利巴嫩多樹的地方,得水分豐足的滋養,樹木也特別茂盛,有些不僅是上品,也可稱為最佳最美的樹,也必同樣倒下。世上所有執政掌權的,都將有相同的命運。伊甸的樹、利巴嫩的樹、得水滋養的樹在三、九、十四節都提說。

現在他們都在陰間,看到埃及的傾倒、埃及君王的落到那?。看到最繁榮最高大的也落到這個地步,就不必為自己悲哀的命運而傷痛,反而因此得了安慰。死亡是人人的結局,就無可怨尤的了。

「你也成了我們的樣子。」(賽十四10)這是所有的一切最後的去處。

「他們也與他同下陰間,到被殺的人那?。他們曾作他的膀臂,在列國中他的蔭下居住。」(17節)

他們下到陰間,是因戰爭的刀劍而喪亡。「他們曾作他的膀臂」似指他們曾經幫助他,成為他的助力,是因他們是埃及的附庸國。但這不是原有的精意,可能應作:他曾作他們的膀臂,成為他們的力量。他們也曾在他的蔭下居住,完全仗賴?他。現在卻一同沉淪。

「膀臂」一詞仍有學者們的質疑,在經文評鑑方面,經過改動,而有「分散」的解法:列國原在他蔭下居住的就分散了。7

「在這樣榮耀威勢上,在伊甸園諸樹中,誰能與你相比呢?然而你要與伊甸的諸樹一同下到陰府,在未受割禮的人中,與被殺的人一同躺臥,法老和他的?眾乃是如此。這是主耶和華說的。」(18節)

這是第二節的重複話,但再加上更生動的描繪。在諸樹之中,埃及這棵大樹是最豐盛繁茂的,無可匹比。但現在的命運都一樣,同樣都下到陰間。

由於戰爭刀劍之下倒下許多被殺的人,未受割禮的人也一同躺下。未受割禮的人可能指青年人。照說青年人應在幼小的時候就受割禮,但有些至青年才受割,他們還未成年,已在陣亡的人中。8

在本章,埃及是世界的強權,以宇宙的大樹為喻,高大華美,有深淵大水滋潤供養。在這樣大膽的描述下,說出埃及法老的驕傲與狂妄。

先知在這?並非只作籠統的預言,而是就當代的局勢分析世界強權的現狀,而預先發出哀歌,為埃及未來的命運悲哀。耶和華這歷史的主怎麼也不會允許樹可高達於天。當埃及的法老自以為崇高無比,狂傲自大,神必將他降卑,甚至傾倒。他無論怎樣顯赫,仍要走向陰間,與其他世人遭受同樣的命運,這是誰也不能倖免的。「法老和他的?眾乃是如此。這是主耶和華說的。」



1 G. Widengren, The King and the Tree of Life in Ancient Near Eastern Religion, 1951, 57, 58, M. Eliade, "Lebensbaum" Die Religion in Geschichte und Gegenwart, 4, 250f. S.N. Kramer, Sumerian Methology, 1944, 33, G. vander Leeuw, Phanomenologie der Religion, 1956, 39.

2 G. Ho/lscher, Hesekiel, der Dichter und das Buch. 1924, 154.

3 W. Zimmerli, Ezekiel, II, 141-142, J.W. Wevers, Ezekiel, 135.

4 P. Jou/on, "Notes philologiques sur le texte he*breu d~Eze*chiel," Biblia 10 (1929) 304-312, Especially 309, note 1.

5 L. Koehler, "Alttestamentliche Wortforschung: Sch#ol," Theologische Zeitschrift 2 (1946) 71-74.

6 W. Baumgartner, "Zur Etymologie von Sch#ol," Theologische Zeitschrift 2, (1946) 233-235, 係根據 W.F. Albright, "Mesopotamian Elements in Canaanite Eschatology" in Oriental Studies published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fortieth Anniversary (1883-1923) of Paul Haupt as director of the Oriental Seminary of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26, 143-154.

7 G.R. Driver, "Linguistic and Textual Problems: Ezekiel,"Biblia 19 (1938), 179.

8 O. Eissfeldt, "Schwerterschlagene bei Hesekiel," in Studies in Old Testament Prophecy presented to T.H. Robinson, ed. H.H. Rowiey 1950, 73-81.

── 唐佑之《天道聖經註釋──以西結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6Ezek/26CT31.htm
新增日期: 2008/03/06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以西結書第3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