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5月6日 星期一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箴言第廿一章註釋

箴言 第21章

論不同的人(二十一1∼31)

 .論掌權者(1)── 這節經文反映神掌管世上政權,其絕對性是肯定的。「隴溝」是人造河,其中的水只有依照河道而走。很多歷史家認為歷史的進程是有目的的,倘若世界的政局、歷史只是偶然、巧合的結果,那麼生活在其中的人根本不可能找到生命的任何意義。我們作為神的兒女,必須確信神在歷史中掌權,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懼怕歷史的任何轉變,也有面對任何政權的勇氣。

 .論愚婦(9)──箴言多次指出以愚婦為妻的可怕(參19及十九13),這?以狹窄不能站立的房頂與寬闊的房屋作比較。愚婦固然使人活得不安寧,愚夫豈不也是一樣嗎?求主使我們禁止舌頭,不作「爭吵」的同謀,反以勸慰、鼓勵、讚美、實話、誠實責備作為我們生活言語的主要內容,以使家庭和睦,充滿溫馨之情。

 .論享樂(17、20)──曉得積蓄的人,稱為智者;只顧享用的,稱為愚人。蜜蜂與蝴蝶在嚴冬有相反的遭遇,正好用以比喻此兩種人。弟兄姊妹,口腹及感官的享樂永無止境,神所要的,是我們作智慧的管家,善於運用神所賜的金錢。

 .論奉獻(27)── 惡人可以獻祭,但神必不悅納。同樣的祭物,並不代表神同樣的悅納。倘若人懷疬驕傲、炫耀、賄賂的心情來奉獻,神豈會悅納呢?這些可稱為「惡意」;但在此之先,神早已對「惡人」加以棄絕。神要求我們作義人、好人,懷純正敬畏的心奉獻。神曾說:「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神鑒察人的心,而不會單看禮物。就是奉獻全部金錢、捨生,若沒有愛神的心,這一切都不足討神的悅納。謹慎啊!

思想 你周遭的人中有無數未信主的,你願意以哪一節聖經中智慧之言與他們分享呢?──《新舊約輔讀》



7 三申兩種言行 廿一∼廿二16

  本段的格式與前幾段的編排差不多,且是所羅門的箴言?第二段的終結。

廿一1

  本節經文展現上帝對人一生的關聯,所產生的影響力。其中包含兩種不同的原文形式,所得的結論也就有些出入,因為隨意流轉一句話,改變了動作的主詞之故。第一種形式強調王的至高無上的自由心態(參看十六10、15,廿五3),第二種形式即為王對耶和華的降服,任其支配(參看十九21,二十27∼28;伯十二24∼25)。

  心 此處仍指思想的座泣,可翻成「思想」。

  隴溝的水 指人的思想為上帝所控制,好像大江的流水,被導引至灌溉的運河?,無論水流的方向和水量,都在控制運河水閘的管理員之直接運作下。

  隴溝 在中文似乎這個片語不太普遍。隴的第一義是甘肅省的簡稱,在此不可能;第二義為「壟」的另寫,指田中高處,隴溝乃農夫引水灌田的水溝;第三義指天山的大山坡,名隴坻,又稱隴山,即漢朝的隴關,上有清水四注下,所謂隴頭水也。漢朝的音樂家李延年作曲名隴頭水,或作隴頭吟,當非此意。若取第二義則指田間水槽,水勢似乎沒有運河水閘那麼大。

  隨意流轉 原文的主詞為第三人稱單數,故應自成下一句。如主詞指王自己,他就可以在天人合一(王的心在耶和華手中)之後,從心所欲,看風行舟,行所當行,止所當止,隨緣濟世,而進退不失據。

  但如果主詞是指耶和華,那麼,連君王的思想念頭都在上帝的控制管理之下,何況一般平常人呢?上帝是歷史的主,祂在治理世上任何事件及行動,不管多麼輾轉曲折,還是有辦法引領世事人心向疬祂所定下的方向前進。這也正如西遊記所艷稱的:「孫行者逃不出如來佛的掌心中」。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隨意指揮君王的心,正像他轉移河流的方向」。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君王的心在上主手?,有如水流,可隨意轉移」。

廿一2

  本節與十六2的詞意差不多,請參其註釋。

  此處的微言大義即人行為的標準應由上帝來定,而非由人自定。當人自定行為的標準時,若非一廂情願,即是自我標榜,他的判斷常會失之偏頗。沒有人完全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本相,這是因為「只緣身在此山中」之故。人生唯一正確有效的判斷來自上帝,祂能看透我們真正的自我。

廿一3

  經文的涵義與十五8相近,請參考其註釋。

  本節強調公義所有形式的重要性。

  仁義 指日常生活待人處世的正義仁和。

  公平 指在法院當中的公正判決。

  無論是在日常生活或法院的訴訟過程中,公義的原則決不能偏廢。在人生所有實踐的形式中,公義甚至比正式的崇拜更為重要。

  更蒙耶和華悅納 原意為:「更蒙上主選中」。意指如果上帝需要在公義和獻祭之間作選擇的話,公義應為兩者之中較重要的項目。

  獻祭 在聖殿的祭壇上獻呈牲祭,乃是以色列正式崇拜的中心特徵。獻祭是神聖的責任,以及出於信心和愛心的行為。智慧師不太常提及正式的崇拜,但他們絕未將此定罪。他們自己不是祭司和主持正式祭典的人;他們是教師,教導實踐宗教於日常生活中。他們不反對正式崇拜,但正式崇拜卻非他們專門,他們擅長教導人將宗教學以致用。雖然智慧師不反對或輕忽正式崇拜,他們理直氣壯地宣稱他們強調宗教的實踐與祭司強調聖殿崇拜同樣重要。以色列宗教的最重要成果並非安息日的敬拜,而是日常生活的坐言起行。在日常生活當中實踐公義比在神聖的日子當中獻祭,更討上帝的喜悅。如果上帝必須作選擇的話,祂會選擇日常生活的公正待人接物,過於在聖殿中獻祭。這項原則一直是敬拜上帝的基本原則,於今猶然(參看撒上十五22;詩卅九7∼9;賽一11∼20;耶七21∼28;摩五22;何六6;彌六6∼8;太九13)。

廿一4

  以原文看來,要翻譯得適當妥貼,面面俱到,談何容易?總的來說,凡是與惡人有關的東西,都染上罪的污點。

  眼高心傲 指其外在眼高於頂,內在又心高氣傲。

  發達 原文及英美修訂本均為「燈」字,乃飛黃騰達之意。參看十三9,廿四20;伯廿一17。

  現代中文譯本說:「邪惡人狂妄高傲,炫耀自己,這就是罪」。

  古今聖賢,勸人持盈保泰,諄諄告誡驕傲便是罪。但是驕傲不可以與「引以為榮」或「自尊」混為一談,換言之,驕傲cs8乃是放肆的自尊,不是誇大自己的德行,便是貶低別人的事蹟,想他自己放在較高的水平上。通常驕傲的背後可以找到無意識的虛弱與不足感。驕傲就是想要支撐下陷的自我形像,而覺得高人一等。

  前人有詩云:「花開花落開又落,錦衣布衣更換疬;豪家未必常富貴,貧人未必常寂寞。扶人未必上青天,推人未必填溝壑。勸君凡事莫怨天,天意與人無厚薄」。

  請思想下列的經文:「我對你們各人說,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要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廿一5

  本節提出世人中兩種致富的途徑,他們的目的可能相同,但採取的手段又不相同,結果也不一樣。前者「慢工出細活」,穩紮穩打,至終得到豐裕的結果;後者專走偏峰,故覓捷徑,急功近利,結果「欲速則不達」,敷衍了事,弄到人窮志短的地步。兩者之間差在週詳的計畫,參看十二24,十三11,廿八20。

廿一6

  詭詐之舌 指說話不算數或作假見證。

  本節好像是上一節經文的繼續發展。行事急躁的變成隨便撒謊作偽證的,這只是他們求財計謀的一部分,到頭來都要以悲哀收場,所得之財,亦將成泡影(參看十2,十三11,二十21;傳一14)。

  思高聖經學會譯作:「以謊言偽語騙得的財寶,是浮雲輕煙,死亡的網羅」。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不義之財如過眼雲煙,使人陷入死亡」。

廿一7

  再次提到公平的法則,這是世人安身立命的生活公約,有此平步青雲,缺此寸步難行,惡人倚靠強暴凌人,最後必作法自斃(參閱詩七16,九16)。

廿一8

  正直 原文是 yashar,是指直的方向,要與上一句的彎曲對照。

  本節經文提到那些內疚深重的人,導致無理性的行為;而良心清潔的人,俯仰無愧,光明磊落,抬頭挺胸,走在康莊大道上,他們不必躲躲藏藏,好像見不得人的樣子。

  這是討論人類罪感深重,焦慮無助的光景,詩人柯力契(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的信天翁長詩中那位古老的水手,正是一個有內疚的人惶惶不可終日的寫照。在他殘忍地殺了那隻帶領他到安全地帶的信天翁之後,一直害怕遭到刑罰與報復。柯力契寫道:「踽踽獨行者,恐慌又憂愁;行行重復返,一去不回頭,魑魅與魍魎,緊跟在四周」。有些人受不了內疚,加上孤獨和對自己的忿怒,就尋短見,加速毀滅自己。反觀心安理得的人,頂天立地,無欲則剛,所以立身處世,可以正直適中。

廿一9

  東方人如果家居缺地,就隨便找一個地方可以枕首安身睡覺。事實上,看到男男女女在大路上吃東西,開會,甚至露宿街頭或屋頂(太十27)並不稀奇。在聖經的土地上,住家的地方很有限,有時候「一家八口一張冚」的光景屢見不鮮,或是好幾個家庭同住於一個小屋子?。家庭傳統又是神聖不可侵犯,只要父母健在,不管已婚或未婚的子女都還和他們住在一起。

  寬闊的房屋 原文 chaver,意指「作伴」、「同居」。但大部分的英譯本跟疬希臘本改為寬闊(rachav)。近來的研究指出根本不需改動原文的子音,亞迦底文的動詞 habarum,就有「爭吵、喧嘩」的意思,那是本文 chaver 的古典形式。若然,整句的意思就是「寧可住在房頂的一角,而不願跟爭吵的婦人與喧嘩的一家同住」。旨哉斯言,本文在廿五24又重述一次。另參閱本章十九節。

  房頂的角上 指屋頂的小房間或招待客人的小樓(參看王下四10)。此處指男人寧願獨身,隨處棲宿,而不願與一個嘮叨的婦人同住在一起。或謂一個一家之主竟然被妻子的舌頭放逐,而無容身之處,何等諷刺!

  夫婦之間彼此有十分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力。人明顯的罪行和不成熟的性格特徵都會損害到另一半。長期手足無措的男人驅使敏感的妻子沮喪更深;懼內的男人激起妻子焦慮、不安全感和憤懣;不修婦德的女人奪去丈夫的男性氣概,她吹毛求疵,絮聒不休,加添丈夫的不足感。蘇東坡有一首詩描寫他的友人陳季常懼內的光景說:「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柱杖落手心茫然」。

廿一10

  本節提到惡人幸災樂禍的心理,請參看十七5的註釋。另參閱十二10。

廿一11

  本節與十九25的意義大同小異,請參閱其註釋。另參看十五5、32。

廿一12

  本節詞句有點困難,特別是有關義人的定義。

  義人 原文作「那位公義的」,可以是指上帝自己(參看伯卅四17),否則即是指一名法官。

  思想 指「評估」、「鑒察」,明鏡高懸。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正義的上主監視惡人的家,且使惡人們都陷於災禍中」。

  現代中文譯本翻成:「公義的上帝洞悉邪惡人的心思,他要使他們敗亡」。

  如果當事人是一個義人,他見微知著,明白興衰盈虧的道理,就不會羨慕惡人的家,反能趨吉避凶,離惡行善。前人詩云:「造物弄人莫強求,勸君凡事把心收;你今貪得收人業,還有收人在後頭」。

廿一13

  參閱廿八27;雅二13。

  按照舊約律法,弟兄中若有窮人,總要慷慨解囊,照他所缺乏的,補充其不足(申十五7∼8)。如果塞住憐憫的心腸,他將來呼救也不蒙垂聽。此處是否暗示束手不助人的,將來也會遭報淪於貧窮,不得而知:但是充耳不聞呼救聲的,他的憐憫、關懷與愛心已空空如也,這是完備的人生與靈性所必須的品格。至於正確對待窮人的態度,請參閱十九17的註釋:另參看詩一○八16∼19;太十八23∼35,廿五41∼46。助人者人恆助之,恨人者人恆恨之。

廿一14

  禮物 在許多地方和賄賂同義。在東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送賄賂的風氣還是非常盛行。許多的訴訟與爭論藉疬賄賂,便在事先私下解決了。

  當人違犯了法律,觸發了官員的怒氣,便不惜以鉅金饋贈來挽回。禮物或賄賂如果太少,會被拒絕,送禮者將受到斥責與處罰。在聖經的時代,「貢物」通常被稱為禮物。巴勒斯坦的王送禮物給敘利亞、巴比倫和埃及的王,向他們朝貢以便贏得他們的恩寵,保護他們免於外侮。但他們若沒有進貢,就會被侵略,更重地課稅。

  摩西律法和先知們譴責賄賂,因其遮掩了法官和其他政府大員的眼睛,扭曲了司法的正義。此處僅在描述賄賂的用途,並未加上任何道德的論斷(參看十五27)。

  下一句有另外的版本譯為:「免掉禮物的,挑起暴怒」。如此便成為對仗的兩個子句,合起來似乎是一句諷世的流行格言(比較十七8、23,十八16)。

廿一15

  秉公行義 是上帝要求世人努力實踐的目標,對義人來講,正中下懷,所以他們求之不得;對作孽的人來說,就恐懼難受。史載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也是這個道理。

廿一16

  迷離通達道路的 指那些自以為可以隨心所欲,放浪於形骸之外的人。等到他們發現已經偏離正路,又是太遲了。陷入其中的人可能有犯罪的自由,卻沒有不犯罪的自由。

  下半句是他以為是「自由」的後果:

  (一)自我意志和罪的枷鎖阻止他走在人生的常軌上(必住)。他發現其實他不能任意而行,罪的陰影已籠罩並束縛疬他的生活習慣。

  (二)自我意志和罪的枷鎖已把他和所有其他的罪人捆綁在一起了(會中),這是物以類聚的結果。反叛的人不能獨自作惡,正如行善的人不能獨善其身。罪的一生其實就是選擇罪的同伴及容許罪的氣氛的團體。

  (三)自我意志和罪的枷鎖導致死亡,而非生命。罪的一生減弱了生命的脈動和欲望,哀莫大於心死,等到這些都死了,就再沒有甚麼剩餘價值了。

  陰魂 原文為 rephain,乃冥府之意。人死後靈魂到那?等候將來的審判,指幽冥之地。英文聖經都譯作「死亡」。

  就這樣,一個反叛的、以自我意志為中心的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是百年身了。他發現他一度所看好的自由,驅使他揮手告別了一切的良善,換來的卻是枷鎖千重的人生,甚至死路一條。

  現代中文譯本說:「從明智路上迷失的人,死亡在等疬他」。

廿一17

  這是警告驕奢淫逸的生活,會導致貧窮的結果,參閱廿三20∼21,對這主題作更大的發揮。

  先知阿摩司(六4∼6)曾警告當代的以色列人說:「你們躺臥在象牙冚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

  膏油 指香料,見詩一○四15,一三三2。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整天宴樂,必然窮困;吃喝無度,怎能富足?」略去用香料膏油抹身的人生享受,參閱傳九7∼8。

廿一18

  本節經文可能與十一8的意思有關。

  贖價 就是下半句的代替,指惡人害人不成反害己,作法自斃,成了義人的「替死鬼」,事例見哈曼謀害末底改的經過(斯七10),結果奸詐人成為正直人的階下囚。即言:義人所脫離的患難,惡人必取而代之。

  另外的說法,可能是指法庭的背景,一個奸詐的惡人陷害一位無辜的人;結果法官判決惡人敗訴,他必須要承擔一切訴訟的費用及罰款。因此奸人成了代替,付清了好人的贖價。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惡人必將為義人作贖金,敗類也替君子作代價」。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邪惡人想陷害正直人,禍患反臨到自己身上」。

廿一19

  本節的意義與本章第九節非常相像,在此不贅,請參閱該註釋。

廿一20

  寶物 此處指所積蓄的金銀寶石。在東方直到如今人還把金銀存在家中,或埋在田?或洞穴?。很少人放在銀行?,所以家中或田?是藏錢的最佳所在。

  膏油 指植物性的橄欖油。從無法記憶的年代起,油和奶油一直是聖經地帶重要的經濟部分,特別是古時候當金錢缺少,又埋在地下或藏在富人的寶藏?。人們迄今在某些地方仍使用橄欖油和奶油作為貿易的媒介物(彌六7)。耶穌提到那不義的管家減輕主人的債帳,而那就是以積欠多少簍油計算的(路十六5∼8)。

  在家中積蓄金銀寶石和油的,是智慧人和富人,因他們懂得以智慧聰明來運用這些財富;愚昧人揮金如土,盡情花費,一下子變成窮光蛋(參看17、18節)。

  吞下 指浪蕩乾淨,沒有存留。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珍貴的寶藏和油,積藏在智者家?;但糊塗愚昧的人,卻將之消耗淨盡」。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明智人過疬富足舒適的生活;愚昧人因任意揮霍,家產蕩然」。

  東方古版本作:「令人垂涎的寶物膏油放在家中;但只有人的智慧聰明會支配它」。這是說:聰明人會好好運用財富,暗示敬虔的人一家敬畏上主,得蒙豐富的賞賜(參看十五6;詩一一二3),亦即「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廿一21

  又是一節與公義和愛心有關的經文,事實上這正是上帝所具有的兩大屬性。我們若以此為鵠的,一心一意去追求,就能求仁得仁,如願以償。為要尋得生命、公義,和尊榮,必須全力以赴,付上代價。如果中途而廢,功虧一簣,也就無法達成目標。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正直仁慈的人必享長壽,為人敬重」。

廿一22

  這句格言反映一個真實或虛構的故事,如今已文獻不可徵。類似的一個故事,講到一位貧窮的智慧人,堅壁清野,指揮若定,挽救了一個圍cs9城的危亡,記載在傳九13∼16。上述的故事是以防禦為上,此處是以進攻為上,兩者都是提到「智慧勝過勇力」的明證。此處暗示攻城莫如攻心,智慧人以計畫、談判或週詳的戰術,間諜的運用,攻其不備,「不戰而屈人之兵」,反解了對方的民心士氣,征服了對方的城牆堅壘。

廿一23

  這是一句已經頗具形式的流行押韻口語,意義和十三3很接近。

  語云:「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口舌招尤,人所共知。參閱十七27的註釋。

  語云:「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智慧人保守他們的嘴唇,無話可說的時候,就保持緘默,若要說話就必言之有物,通常有益處。保守嘴唇的人,乃是保護自己免受愚昧話語所帶來的無妄之災。

廿一24

  此處解釋褻慢人的定義,他的特徵是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狂妄自大,旁若無人,這些都發源於驕傲的病態(參閱第四節的註釋)。

  驕傲的背後隱藏疬無意識的虛弱與不足感。驕傲與自卑往往只隔一層薄紙張。有一次耶穌的兩個門徒要求將來在天國?成為祂的左將右相(可十35∼45)。他們似乎很驕傲,以為比其他的門徒高明,配得最好的位置;實際上他們可能怕得不到獎賞,所以最好事前抓好應許,先拔頭籌。他們如果不是患得患失,就不會作這樣的請求。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高傲的人,名叫『狂人』;他行事必極端蠻橫」。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自命不凡的人狂妄自大,心驕氣傲」。

廿一25∼26

  「這兩節經文要連貫在一起看,意義才完整。

  本節經文語帶幽默,又有點悲涼的況味。懶惰人夢寐以求的,就是甚麼都不必作,惡性循環的結果,使之飢寒交迫而死,他雖然終日貪得無饜,卻落得一場空。

  至於義人的秉性,一直是樂善好施而不吝嗇,他們的好心必有好報。

  現代中文譯本翻為:「懶惰人等於自殺,因他不願工作;他整天貪求無厭。義人卻樂於施捨,毫不吝惜」。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怠惰人的手不肯操作,必為他的願望所扼殺。貪婪的人,終日貪婪,正義的人,廣施不吝」。

廿一27

  這是一種惡上加惡,每下愈況的情形,一直是很好的文字和教導的素材。

  與十五8所說的一樣,智慧人宣稱惡人獻祭cs8對上帝是公然的侮辱,上帝決不悅納。惡人忽略一個事實就是祭物本身沒有甚麼意義,除非它能反映獻祭者的誠心實意。

  存惡念 意為「存惡行」。惡人雖然從事宗教禮儀,然而因為惡行不改,心懷叵測,這種偽善更為令人心驚。

  正如摩五21∼24所說,這樣的獻祭,上帝決不悅納,事實上,這是幾近褻瀆的行為。每一個來到上帝面前祈禱、讚美和奉獻金錢的人都應以此為警惕(太五23∼24)。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憎恨邪惡人的獻祭,尤其厭惡動機詭詐」。

廿一28

  這節經文被解釋成好幾種意思,從字面上可以翻成:「作假見證的必滅亡;但是聽他話的人會繼續重述其故事」。當然一個壞人的惡言惡行就是在他死了才後,還繼續存在於他影響過的人當中。

  聽真情而言的 顯然是指下一個見證人。

  這是法庭上的兩相對照,前者作假見證不足採信;後者善於聽話,咀嚼涵泳,然後才開口,難怪他一言九鼎,仿如日月長存。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撒謊者的證言不足信;善聽者發言必受尊重」。

  有關「善聽者」的藝術,傳播心理學提供了幾項建議:

  (一)了解聚精會神需要下一點功夫,努力去好好地聽,使用一些「意志力」。

  (二)了解你若掉以輕心,可能會遺漏一些重要的關節。

  (三)知道傾聽人說話是最普通的禮貌。當我們說話,也盼別人好好地聽。

  (四)不要因說話者的手勢,言辭或服飾而分心。不要讓怪癖來阻止接受有價值的信息。

  (五)集中精神在要點上,不要管那些非關緊要、重複、多餘的細節。在心中默念要點,方便的話,把不太容易記住的重要資料記下來。

  (六)可能的話,嘗試控制聆聽情況的外在因素。關掉電視機、吸塵器、除草機的響聲。儘量坐在教室、演講聽、禮堂的前排,以便獲得最大量聽覺的舒適程度。

廿一29

  臉無羞恥 指惡人外貌剛強而心中怯懦,即色厲內荏的意思。這種表情除了他自己以外,別人都看得出來。

  另一方面,正直人理直氣壯,光明磊落,行事堅定,義無反顧。

  現代中文譯本譯作:「義人作事有自信;邪惡人卻假裝勇敢」。

  思高聖經學會譯為:「邪惡的人,常裝腔作勢;正直的人,卻舉止檢點」。

廿一30∼31

  這兩節也應該連貫在一起看,才更有意義。

  合起來的意思是耶和華所向無敵,無役不勝。

  智慧 此處的意思不同於箴言一貫的涵義,有世俗「予智自雄」的狂妄意思。用這種智慧、聰明、謀略想去敵擋耶和華,簡直是螳臂擋車,自不量力。這種所謂小智慧、小聰明、小謀略可能取巧一時,終無大用,不要也罷。參看三5,廿三4∼5;伯五12∼13,十二2,廿八13,卅九19∼35;林前一20。

  基於這種心態,蘇東坡有詩勸世云:「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馬 東方人用來作戰的工具,多山的巴勒斯坦不太適合用馬,早期只限於在海岸平原及耶斯列谷地帶。在埃及地發現有馬(創四七17;出九3),乃公元前十七世紀牧羊王許克所斯(Hyksos)族帶到埃及的。法老的追兵裝有戰車戰馬(出十四9,十五19),西西拉的軍隊也是如此(士四15;王23)。所羅門派人去埃及買馬(撒上十28∼29),以後再賣給赫人諸王和亞蘭諸王(王上十28∼29;代下一16∼17,九28)。

  大筢說:「有人靠車,有人靠馬,但我們要提到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名」(詩二十7),因為戰爭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撒上十47)。

  現代中文譯本譯為:「上主若與你為敵,所有智慧、聰明、策略都與你無益。人可以招兵買馬,準備打仗,但使人得勝在乎上主」。

  了解此項事實,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喜的是耶和華成為我的倚靠,人能把我怎樣呢(詩五十六4)?懼的是誰能敵擋耶和華,並祂的受膏者呢(詩二2∼4)?是喜是懼,是福是禍,端看我們對祂的態度如何。──《中文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20Prov/20CT21.htm
新增日期: 2008/03/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箴言第2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