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QR 4月20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每日研經叢書——回歸

以斯拉記 第1章

回歸(一1-11)

(一)

以斯拉記開始(猶如歷代志的結束),是舊約偉大的拯救事蹟之一。自尼布甲尼撒王蹂躪耶路撒冷之後,那些被擄到巴比倫的人,再次回國。第一節在人類歷史中,大力宣稱以色列的上帝為主。

在主前五三九年,熟悉世界事務的人,毫無猶疑地稱古列的波斯為東方的『超級強國』。在十五年間,古列從帝國中封臣的地位、巴比倫小小的盟友,一躍而為巴比倫的主人翁,承接其所有土地。這新興的勢力,遠比最後數年搖搖欲墜的巴比倫可怕得多。不久,埃及(在古列後繼者的手中)隨之摧毀。因此古列以驚人的政治力量,登上聖經的舞台。

以斯拉記一章一節靜靜說出,這有力的君王,不管他自己知道或不知道,上帝不只感動他(『激動波斯王古列的心』),並且幫助他出類拔萃,以達到拯救祂百姓的目的。古列的上諭為『要應驗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見耶廿九10),就是被擄的要歸回他們自己的本土。更不尋常的,以賽亞書?的預言,清楚說明古列推翻巴比倫,拯救上帝的百姓。在這開頭的一節後面,肯定了古代世界的力量握在上帝的手?,授給祂的百姓,使他們獲得拯救。

(二)

古列自己並不持有這種看法。在他的上諭?,的確如此說(2節),『耶和華天上的上帝(以色列的上帝),已將天下萬國賜給我……』不過就古列王立場,這不過是外交上慣常的話。從事實上看,或與以斯拉記適得其反。在政治上,猶太人歸回耶路撒冷,帶疬聖殿器皿(7節以下),奉命重建聖殿,純粹是一種外交政策。巴比倫採取高壓政策,驅逐反叛的人民,古列及繼承他的人卻採取懷柔政策,讓他們有一些自決權,並尊重他們的宗教。在著名的古列圓柱上(Cyrus Cylinder── 現存大英博物院之高圓柱碑銘),國王宣告,有關各國人民的神明,被帶到巴比倫的,這樣說,『我歸回他們原來的地方,作他們永久的居所。』正文明確提供的,正是以斯拉記一章的歷史背景,古列命令流放在巴比倫的社體回歸故國,並且帶疬他們的神明回去,放置在那?的廟宇聖殿中,無分彼此。古列自己是一個多神主義者,因此他能將宗教動機和政治狡計,揉合在一起。古列接疬說,『讓所有被我帶回他們城市的神明,在我有生之年,向貝勒(Bel)及那婆(Nabu)禱告。』

因此以賽亞的預言,並沒有使以斯拉記的作者,將古列描繪成一位幻想中的傳奇人物。古列在政治上不只是巴比倫的,也是亞述的承繼人(參閱拉六22)。不過事實上,他不過是一個被動的人。他的動機,他所了解的事物,基本上與上帝的完全不同(參照賽十5-11)。當古列把詔書寫下,在表面上是出於他的權柄,別人無法向之挑戰的,這是『波斯的律法』。但是真正權柄的來源,並非君王官方的印記,而是使君王興起衰退的主──上帝。

回歸!(一1-11)(續)

(三)

或許以斯拉記第一章最令人驚異的是,他很少利用在以前所說的以賽亞書?的預言。在他眼前有無數的經文,可以證實他所寫的事蹟,不只是從流放中復國,重建耶路撒冷,及以色列民光榮的將來,乃是應驗先知的預言(參閱賽二2-4;五十六;六十;六十一1-7;六十二等),以斯拉記作者為甚麼只是清楚指出耶利米書?的幾節經文?

在這?,我們覺察到以斯拉記書寫時的微妙關係。一方面他必須說明上帝的權力超乎列國之上,特別是在猶大獲得拯救的事上。為這目的,他採用了耶利米的預言。為這目的,他提示從巴比倫得釋放,與早期為奴得釋放(成為以色列信仰上帝的中心,也就是出埃及)之間,有相似之處(4,6節說明當地的人,給歸回的人盡量資助,幫助他回國及建造聖殿;比較出十二35-36。第4節,『凡剩下的人』的確切意義,或指沒有歸回的猶太人;不過『那地的人』可以指凡留在巴比倫的人。當時古列王治理那地,以色列民歸回與出埃及的事,很是相似。)

另一方面,以斯拉記必須防備以色列民自滿得意,不可一世。如果勝利衝昏他們的頭腦,他們會想這次從流亡返歸故土,是上帝最終行動,引入了彌賽亞時代,猶大百姓為世界至尊,外邦人服事他們(賽六十10)。這樣做是不合現實狀況的,因為以斯拉的事蹟,顯示歸回的社體,生活艱難。因此他記載的事蹟,沒有消除上帝的百姓需要順服這部分。

上帝『激動』古列;祂也『激動』歸回的人『起來……去建造耶和華的殿』(5節)。上帝的『激動』並非減少必要的順服;它促使人注意,最終還是要由他自己來發動。不論如何,順服!當下,第四節提及那些選擇留在巴比倫的人,言外之意,作者對他們下了價值的判斷。第十一節,包含相似的觀念(在這?有以斯拉常用的技術上專用名詞『苟拉』),十一節『被擄的人』,不是指一般被擄的人,而是指那些聽了上帝的話,摒擋一切,歸回本土的人。在這?,以斯拉以新的方式,引用耶利米的話。耶利米的重點在於上帝的計畫是為疬那些在被擄中受苦煉的社體,並不是為留在猶大的;參閱耶利米書廿四章。以斯拉的看法,認為只是被擄流放,不能保證上帝繼續照顧。從被擄中回歸的,才應驗了先知的預言。回歸這一回事,其本身即為順服的行動。在以斯拉記中,順服是應驗先知預言必要的行動。這是因為以斯拉知道被擄流放的以色列民,有好多失敗的地方,令人擔憂(見九至十章),他小心不敢完全應用有關歸回復興先知預言的經文。他的小心謹慎,好像是說,『還有遙遠的路程要走』;這成為他挑戰的一部分。

(四)

我們只能猜度那些留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他們出錢資助那些歸回本土的人,是出於自願,還是出於遵守君王的上諭。這種情況,或可與今天散居的猶太人(Jewish Diaspora)和那些選擇『阿立耶』aliya(這一字採用3節『上』字,意即回歸)以色列國的人相比。今天許多散居的猶太人,盡力慷慨捐助那些回歸本土的猶太人;不過有些人卻對於整個事件,加以懷疑。我們必須鄭重聲明,現代的情況,只能作心理的和歷史的比擬,不能作神學上的比擬。從基督教的立場上來看,以斯拉記不能作為現代猶太人回歸『上帝應許之地』的藍圖。

(五)

古列的行動把尼布甲尼撒劫掠來的原原本本歸還。這是南部兩派(猶大和便雅憫)、連同祭司支派利未於被擄之前組成的以色列餘民,並被擄以後上帝子民的希望所賴。正如聖殿器皿當時怎樣被尼布甲尼撒帶走(代下卅六18),現在也就怎麼把它們帶回來(這?的器皿的數目單或許是根據授權歸還的官方文件)。在某種意義上說,固定、佈置好了的上帝的殿,乃是上帝和祂子民存在疬立約關係的表徵。這是以斯拉記之所以把重建聖殿放在中心地位的原因。如果有人懷疑上帝是否願意與其子民繼續發生關係,波斯帝國甘心情願把以前充公的東西歸還這件事,就足以令人把懷疑拋在一邊(7節)。這約屹立不動,上帝永遠不會拋棄祂的子民。

備註:

(一)官員,第八節米提利達似乎是一個波斯的官員,負責將古列上諭中所列各國掠來廟宇中的器皿,歸還帶回故土。設巴薩曾一度以為就是所羅巴伯,其實不是。他可能是古列王留任的一位巴比倫的總督,迨其死後,由所羅巴伯繼任(參閱該一1)。

(二)器皿的數目,九至十一節,數字加起來,和總數不合。原文抄寫或有遺誤。標準修訂本根據以斯得拉一書加以修改。

──《每日研經叢書》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5Ezra/15CT01.htm
新增日期: 2008/04/07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以斯拉記第1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