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網酷卡 4月24日 星期三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丁道爾聖經註釋——責備及定罪(十八1∼46)

列王紀上 第18章

責備及定罪(十八1∼46)

(1)以利亞及俄巴底(十八1∼16)

  以利亞藉著俄巴底用預言向亞哈挑戰(1∼19節),又藉著彰顯「耶和華是(真)神」(20∼40節)向巴力主義挑戰。他的預言得應驗,禱告蒙神應允,悅納他的燔祭,使乾旱得止息(41∼46節)。這故事最戲劇化的轉捩點在於,當敬拜耶和華的先知幾乎被滅絕淨盡時,只剩一位先知向整個國家挑戰,要他們回轉歸向神。

  有些解經家認為這段故事有矛盾不一致之處,例如迦密山上起初沒有亞哈出現,他與以利亞之間又沒有任何衝突的局面,乾旱及落雨輪流被提及,以及其他的一些重複部分。事實上以利亞與亞哈的對立是整體故事的基礎,此故事的開始(1∼20節)及結尾(41∼46節)顯示其合一性,耶和華從頭到尾都是控制全局的主體。整章經文是合一的,包括有極早期的傳統在其中280。

  1. 到第三年實際上可以代表三整年(路四25;雅五17),包括在撒勒法及迦密山的時間(Keil),這種解釋較視之為象徵七年整乾旱減半或視之為頭一年的一部分,整個第二年及第三年的一部分(十五2)為佳。

  3. 俄巴底(「耶和華的僕人」)乃朝廷高官(希伯來文作「總管宮廷者」,參四6)。他「甚是敬畏耶和華」(NRSV),是一個虔誠的信徒。

  4∼5. 亞哈對饑荒的反應與大衛悔改的反應(撒下二十一1)完全相反。他最重視的是軍隊所需的糧草,他的軍隊包括與亞述爭戰的聯軍時要出動的兩千輛戰車的騾馬(撒縵以色三世,Kurkh Stele ii.29起)。「五十人在一洞裡」(希伯來文),顯示有許多組的先知(五十等於軍隊組織的一班,一如撒上十5所示;參:王上十三11起)被興起以對抗巴力主義(13節)。由舊石器時代開始直到後期,石灰石的迦密山脈共有兩千多個山洞。

  7. 以利亞的身分地位被認出,可能是因為他在宮廷中廣為人所知,而不是因為他的服裝的緣故(身穿毛衣,腰束皮帶,王下一8;參:施洗約翰,太三4)。

  8∼9. 這是一個挑戰,要他公開認同以利亞,而非只是作一個暗地裡的支持者(4、13節)。

  12. 以利亞未被逮捕,仍是自由身,是因為神的保守,而非只是他會躲避,也並非運用超自然的耶和華的靈。

  15. 列王紀中第一次出現「萬軍之耶和華」,在其他的先知口中亦有出現(十九10;王下三14,十九31),其意義不僅止於天軍(Yahweh Sabaoth)或所有的次神或以色列的軍隊(撒上十七45),還包括神是掌管次序的神,因此暗指神的權能不可抗拒(NIV 譯為 the LORD God Almighty)281。

(2)迦密山鬥法(十八17∼46)

  迦密山(六百公尺高,在現代的海法以南)被選中的原因可能是因其位於以色列及腓尼基交界,也可能因為這是一處受到雙方尊崇的邱壇。(這可能便是 Thutmose 三世在 Palestinian List 中所提及的「聖岬」rs qds%。)

  17. 以利亞被控為使以色列遭災的(`a{k[ar 意為「禁忌,不見容於社會者」),因為他便是導致乾旱(參十七1),激怒諸巴力(18節,複數)的人。這是觸犯國家的死罪(一如亞干之罪一樣,書六18,七25;及撒上十四24∼29的約拿單)。

  18. 以利亞的回答是,以色列的問題不是乾旱饑饉,而是不忠於神的約。請注意這裡所提的誡命(LXX 省略此字)。

  19. 「以色列眾人」可能指以色列國的代表(Robinson),而非指以色列全部的人。預言並不僅限於以色列才有,早期的敘利亞及米索不達米亞(特別是約主前1700年的馬里282;約主前1100年比布羅斯的 Wen-Amun;約主前800年 Hamath 的 Zakir)。有關亞舍拉的先知(亞舍拉乃巴力的妻子),請見十六章31節,有關其數目請與第4節相比。

  21. 以利亞的挑戰「你們心持兩意要到幾時呢?」(s#p`p pi^m)可譯為在兩個岔路之間跳來跳去(指樹枝分岔、岔路,甚至枴杖)。這在英文的俗語來說便是「騎牆派」(NEB 便是如此譯法)。他們必須在承認耶和華還是巴力為神之中作一個清楚的選擇,同時敬拜二者的混合宗教是行不通的。耶和華神雖然還有其他的見證人283,以利亞在此卻必須孤軍奮戰。

  23∼26. 祭壇。可能是兩個相連的祭壇,一個給巴力(我們不知道這是指迦密山的巴力、巴力買可特還是 Shamem),或是只有一個祭壇,亦即重修的耶和華的壇(30節)。以利亞讓巴力先知選擇祭壇及要獻祭的牛,以避免任何人指控他詐欺。眾民同意了(24節)。考驗的重點是神降下火來。眾民相信巴力也代表太陽神,他們的民族故事將巴力描述為騎著雷雲,發出閃電的形象(一如希伯來人心目中的耶和華神一樣,詩十八14,一○四3∼4)。以利亞如祭司般的獻祭,這也並非罕見。巴力先知圍繞著祭壇「極力踴跳」(21節的挑戰中用的是同一個字;希伯來文 psh] 指祭壇的周圍,參:「跳舞的巴力」),此乃表示忠心的動作,與麥加朝聖者圍繞著 Ka`ba 的動作相似。這並不是求雨的儀式。

  27∼29. 以利亞的嘲笑乃針對:巴力只不過像人一樣,他採用當時人們所熟知的烏加列巴力神話用語。巴力是否在暝想他應當如何作?他是否暫時走開以回應自然的呼叫(他爾根作此解;NEB 作「忙著」;NIV 根擄 LXX 作「忙碌」)?還是他與腓尼基商人離開一同去旅行?巴力是否去睡覺?但耶和華是永遠不會睡覺的(詩一二一3∼4)。烏加列碑文已證實當時人常常自戕以博取神祇憐憫或回應,他們「沐浴在自己的血中,一如入神忘形的先知」284。希伯來人在哀哭時是不准如此行的(利十九28;申十四1)。巴力祭司的行為好像入神忘形的先知(29節,NIV 作「狂亂發預言」;和合、RSV 的譯法更好:「狂呼亂叫」)。這是這個動詞的罕見形式(希伯來文為 hit[nabbe{~),乃用來形容瘋狂的動作(參:王下九11;耶二十九26)。由巴力毫無回應一事看來,顯示巴力之無能(耶十5)。

  30. 以利亞的作法(30∼39節)顯示此鬥法之重要性。

  31. 重修祭壇──十二塊石頭代表真以色列(一如在吉甲時一樣,書四2∼5),十二個支派重新回復劃一的敬拜。

  32a. 起名的祭壇及壇上的火(如所羅門聖殿中的)乃約的見證,不可能有欺騙的可能性,例如不是用水而用石油精,有些解經家甚至指出用鏡子引火的可能性。但是敵方十分仔細地在旁觀察(30節)。閃電也不一定是高熱惟一的來源(38節)。

  32b∼34. 壕溝的大小可以解釋為十五公升容量或甚至大到三百平方公尺。這不可能是一個魔力的圓圈或是以仿造的魔術來使種子發芽!(此乃 Gray 之解釋。)更不可能是求雨儀式或是交感的魔術。以利亞在溝中倒水更是「反其道而行之」(Rowley),使情況對以利亞極端之不利,更證明這不是詐欺的手段。

  36∼39. 以利亞簡單明瞭的禱告(參24節)與巴力先知咆哮式的長禱截然不同,他不僅要求耶和華行神蹟顯明祂是神,更要求以色列人悔改歸向神。他提醒神祂以前的事蹟,使用「以色列」一名代替雅各可能是為了要指責以色列人悖逆。「天火」(38節)彰顯神的權能及審判,見:列王紀下一10、12;約伯記一16。民眾承認耶和華是神(39節),這是禱告的應驗(參21、24節)。

  40. 屠殺巴力先知並非殘酷濫殺,而是必然的報復,由「新摩西」以利亞代表神下令,按照申命記對假先知的規定而行(申十三5、13∼18,十七2∼5),與摩西及非尼哈所行的一樣(民二十五1∼13)。基督徒視偶像敬拜為同樣的滔天大罪,但神將會在末後的日子實行最終的審判(林前六9;啟二十11∼15,二十一8,二十二19)。基順是在迦密山下的 Nahr el-Muqatta`。拿住假先知的人可能包括由附近山洞所釋放出來的先知(4節)或是那些看出他們的敬拜之虛假的民眾。

  42. 乾旱即將終止,以利亞便鼓勵亞哈任意吃喝,亞哈及以利亞此舉並不表示他們重修舊好。以利亞奔在王前頭(46節),搶先到達耶斯列,這並非如撒母耳記上八11一樣是效忠的表示。以利亞將臉伏在兩膝之中的姿勢表示謙卑、哀哭及禱告。這個動作十分普遍,不應視之為對第一片帶雨之雲的模倣動作(此乃 Ap-Thomas 之解釋)。

  46. 以利亞之所以能跑二十七公里到達亞哈在耶斯列(現代的 Tell Jezreel)的夏宮,乃是由於耶和華的「手」(RSV;NIV 作「耶和華的能力」),可能不一定是超自然的能力(但參12節,十九3;王下二16),而是由於強烈的意願。直到(參 RSV)耶斯列的「城門」,可能意指他跑向通往耶斯列的路上。──《丁道爾聖經註釋》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http://www.ccbiblestudy.org/Old%20Testament/11%201King/11CT18.htm
新增日期: 2008/05/0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列王紀上第18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