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工具 5月5日 星期天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文摘解經

創世記 第13章

逐節詳解



【創十三1】「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

﹝文意註解﹞「從埃及上南地去,」迦南一帶地方,其地勢一般較埃及為高,故用『上』字。

﹝話中之光﹞(一)信徒不怕失敗跌倒,只怕跌倒了不肯站起來。

(二)信徒若不走「上」坡路(go up),就當向「前」走(go forth,創十二5),而不可走「下」坡路(go down,創十二10)。



【創十三2】「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

﹝原文字義﹞「極多」很沉重。

﹝文意註解﹞前章的饑荒『甚大』(創十二10),和本節的財物「極多」,在原文是同一個字根;表明饑荒與財物都試驗我們的信心;因此,本節潛伏著比饑荒(窮乏)更深、更重大的危機。

﹝話中之光﹞(一)人即使能勝過饑餓,但不一定能勝過富足。

(二)財富會變成一種「很沉重」的屬靈負擔──容易叫人只倚靠無定的錢財,而不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提前六17)。

(三)一般信徒的毛病是:一旦有了豐裕的物質享受,就忽略了靈性的享受。



【創十三3】「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棚的地方,」

﹝話中之光﹞(一)靈命的復甦和信心的復原是「漸漸」的;在教會中照顧軟弱失敗的人,應當有耐心,不可過度催逼(創卅三13)。

(二)一個曾經離開神的家(伯特利),在外流蕩而經歷過屬靈饑餓的人(參創十二章),一定會認識神家(教會)的寶貴,必然回來重過教會生活。



【創十三4】「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求告耶和華的名。」

﹝文意註解﹞本節的意思是說,亞伯蘭恢復與神相交,重新過已往用信心依靠神的生活。

﹝話中之光﹞(一)禱告乃靈命的呼吸;基督徒若不肯禱告,無異拒絕呼吸,難怪靈命顯得死沉。

(二)人在世界(埃及)?最重大的損失,乃是沒有了祭壇。



【創十三5】「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群、羊群、帳棚。」

﹝靈意註解﹞「羅得,」在此豫表同走天路的旅伴。



【創十三6】「那地容不下他們,因為他們的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

﹝話中之光﹞(一)「財物甚多,使他們不能同居,」這句話給我們看見,教會生活中所發生的難處,往往肇因於『財物』。

(二)財物常會成為人際關係的難處,世人如此,信徒也不例外。

(三)信徒相處,若心中不能脫除瑪門的權勢,終必引起結黨分爭。

(四)你若還不能超脫於財物之上,最好不要和任何人(包括信徒)合夥投資事業,以免遲早惹來不必要的難處。

(五)人的心腸若是變得狹窄了,就是再大的地也容納不下。



【創十三7】「當時迦南人、與比利洗人,在那地居住;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

﹝原文字義﹞「迦南」窪地,鄙陋,商人;「比利洗」鄉村,田舍。

﹝文意註解﹞羅得是被亞伯蘭帶領的人(參1節),他理應認識他自己的本分,但他居然縱容手下的牧人與亞伯蘭的牧人相爭,從這一點就顯出他的錯來。

﹝靈意註解﹞「迦南人與比利洗人,」也可豫表不信主的外邦人。

「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相爭,」豫表教會中信徒結黨分爭。

﹝話中之光﹞(一)在那地有外人雜居,但爭吵竟發生在自己人中間;許多時候,信徒能與外邦人相安無事,卻容不下同是弟兄的信徒。

(二)信徒在不信主的外邦人眼前爭吵,這是最羞辱主名的事。

(三)教會中信徒結黨分爭的主要原因,乃因信徒高舉領袖過於聖經所記,以致貴重這個,輕看那個,各為其主,各有所屬(林前一10~12;三3~4;四6)。



【創十三8】「亞伯蘭就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原文作弟兄)。」

﹝文意註解﹞羅得很可能已經介入牧人的相爭,或可能羅得正在向亞伯蘭抗議或投訴相爭的事。

﹝話中之光﹞(一)信徒之間「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弟兄。

(二)教會最怕的不是撒但的攻擊,而是神兒女之間的相爭。

(三)信徒們若真的從心?體會「我們是弟兄」這句話,便沒有甚麼好爭執的了。

(四)牧人相爭,其實就是「你我」相爭;教會中如有結黨分爭,身為領袖者應對親近自己的人嚴加管束,不可借口非我所為,而置身事外。

(五)我們若是能夠超越過「你的」和「我的」,而變成「我們的」,便沒有甚麼理由可以相爭了。



【創十三9】「遍地不都在你眼前麼?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

﹝文意註解﹞亞伯蘭自從經歷了第十二章的失敗以後,他的靈命長進了不少,他不再為自己的生存有所選擇。事實上,亞伯蘭可以先選,這是他的特權,因為他的輩分較高。

﹝話中之光﹞(一)有愛心的人,不以自己的利益為決定事務的依歸。

(二)放棄「選擇權」,乃係最佳和平解決辦法。

(三)有信心的人總是讓別人先作選擇,因為他知道神為他選擇的,總比人所選擇的要好得多。

(四)真是認識神的人,寧可失去一切,也不願失去依靠神。



【創十三10】「羅得舉目看見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滋潤的,那地在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

﹝原文字義﹞「約但」落下者,水地;「瑣珥」細小,帶下,降低;「所多瑪」焚燒,上腳鐐;「蛾摩拉」淹沒,一片廢墟;「埃及」雙重難關,科普替人之地。

﹝文意註解﹞「所多瑪、蛾摩拉,」這兩座城據考古學家證實,位於死海東面及東南面的乾旱地,原有很充分的淡水供應,故為多人聚集之地。這兩城後因罪大惡極,遭神降大災禍毀滅(創十九24~25)。

「如同耶和華的園子,也像埃及地,」這是形容因有豐沛的淡水供應,故百物滋生繁茂的情形(參結四十七6~12)。

﹝靈意註解﹞「平原...滋潤的,」象徵安逸的生活環境。

「如同耶和華的園子,」象徵愉悅的生活環境。

「像埃及地,」表示有墮落到世界?去的危險。

「耶和華未滅所多瑪、蛾摩拉以先,」暗示有招致神審判的危險。

﹝話中之光﹞(一)人所看為美的,不一定是真正美麗且有益的。

(二)撒但在引誘人犯罪墮落之前,往往先引動人「眼目的情慾」(創三6;約壹二16)。

(三)信徒的眼目若被安逸和愉悅的景象所吸引,有可能導致墮落到世界?面,最終被神懲治。

(四)短視的人,只看外貌來作選擇;有遠見的人,是看內在的情況和將來的結局。

(五)順著情慾撒種的,必從情慾收敗壞(加六7~8)。



【創十三11】「於是羅得選擇約但河的全平原,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離了。」

﹝文意註解﹞羅得先自選擇而未禮讓亞伯蘭,其錯有四:1.亞伯蘭比他大(彼前五5);2.羅得是跟隨亞伯蘭的(創十二4);3.羅得的產業多是因亞伯蘭得來的;4.那地是應許給亞伯蘭的(創十二7)。

本節聖經一如新約保羅所說的:『底馬貪愛現今的世界,就離棄我往帖撒羅尼迦去了』(提後四10)。



【創十三12】「亞伯蘭住在迦南地;羅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漸漸挪移帳棚,直到所多瑪。」

﹝文意註解﹞羅得先是選擇肥沃的平原,現在又是選擇放棄遊牧生活,而改為定居的城市生活;這表明他的信心生活方式,已經有了重大的變化。羅得明知所多瑪是罪大惡極之地,卻仍漸漸移近居住,終陷自己於受虧損的局面(創十四12;十九15~38)。

﹝話中之光﹞(一)兩人的區別點在於:一個是尋求屬靈的好處,另一個是尋求屬世的好處。

(二)人往往並不是一下子遽然墮落失敗的,而是在不知不覺間,漸漸的接近罪惡的淵藪,慢慢地瀕臨毀滅的邊緣。

(三)可惜許多神的兒女被這世界的王和罪惡所擄掠,落在軟弱失敗中而不自知。



【創十三13】「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罪大惡極。」

﹝文意註解﹞根據聖經記載,所多瑪人的罪乃在於偏好同性戀行為(創十九4~5),這是違反神的定規(羅一26~27;利十八22)。英文稱同性戀者為「所多瑪人」(sodomite),就是出於這個典故。

﹝話中之光﹞(一)信徒在開頭時往錯誤的方向走錯了一步,其結局常常是不知不覺的深陷錯誤之中。

(二)信徒處在罪大惡極的生活環境中,若不小心,非但不能發揮「光和鹽」(太五13~16)的功效,反有同流合污的危險。



【創十三14】「羅得離別亞伯蘭以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

﹝文意註解﹞「羅得離別亞伯蘭,」這話表明不是亞伯蘭與羅得分離,而是羅得離開亞伯蘭,或更明白的說,是亞伯蘭被羅得離棄。

亞伯蘭的「舉目」觀看,與「羅得舉目看見」(參10節)前後呼應,但兩者不同:亞伯蘭是遵照神的指示去看,羅得是隨私慾的動機去看;亞伯蘭是從東西南北看到神自己,羅得是從全平原看到所多瑪(罪惡)。

﹝話中之光﹞(一)凡我們為著神而蒙受的損失,神必親自補償。

(二)信徒對世事世物的看法,要以神的話為基準,有屬靈的眼光才好。



【創十三15】「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

﹝文意註解﹞本節意即神所要給他的應許之地是沒有界限的,凡他信心之眼所能見到的,都要劃歸與他。



【創十三16】「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

﹝靈意註解﹞亞伯蘭有兩類的子孫:一類是屬地的子孫,即肉身的兒女──猶太人,此處以「地上的塵沙」來形容他們;另一類是屬天的子孫,即信心的兒女,聖經以『天上的眾星』來形容他們(創十五5)。



【創十三17】「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

﹝文意註解﹞神的意思是要亞伯蘭憑著信心取得迦南地(書一3)。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不只眼睛要「看」,並且腳要「走」。

(二)我們的信心有多大,便能取用神的應許有多大。

(三)「東西」加上「南北」(參14節),構成十字架;「縱橫」是一豎一橫,更是十字架;凡是經過十字架處理的,遍地就都成屬靈的產業。



【創十三18】「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居住,在那?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原文字義﹞「希伯崙」同盟,聯合,交通,友誼;「幔利」能力,剛強,肥沃。

﹝文意註解﹞「希伯崙,」是地名,是日後大衛初登王座之地(撒下二4)。

「幔利,」是人名,他是以實各和亞乃二人的哥哥(創十四13)。

「帳棚」與祭「壇」是亞伯蘭聖別生活的兩項重要標記(創十二7~8)。

﹝靈意註解﹞「希伯崙,」象徵交通與得勝;亞伯蘭在那?築壇,表明他的信心經過試驗後,並沒有後退,反而更上一層樓。

「幔利,」剛強且豐富的生命;在「橡樹那?居住,」象徵真實的安息。

﹝話中之光﹞(一)亞伯蘭是先到伯特利,然後才到希伯崙;先有神的家,然後才有生命的交通;先認識基督的身體,然後才有肢體的交通。

(二)一個真正蒙神啟示,看見甚麼是基督的身體的人,他自然會認識自己的軟弱,深覺不能單獨行動,因此就尋求與神眾兒女的交通。

(三)與神並神的眾兒女有甜美的交通(「希伯崙」),帶來更剛強且豐富的生命(「幔利」);而剛強且豐富的生命,帶進更深的安息(「橡樹那?居住」)。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5/27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創世記第13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