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主題聖經 4月26日 星期五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黃迦勒《使徒行傳註解》

使徒行傳 第9章

【徒九1】「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口吐威嚇兇殺的話,去見大祭司,」

〔文意註解〕「掃羅仍然向主的門徒,」『仍然』表示是一種持續的行動;掃羅對教會的逼迫,是一種長久持續有計劃的行動。

「口吐威嚇兇殺的話,」意即『你們若不放棄信仰,就要繩之以法』。實際上掃羅並不是一個窮凶惡極的人,只因他在不信不明白的時候,誤認為基督徒是蔑視摩西律法、褻瀆神的一班人,因此逼迫基督徒還以為是事奉神。



【徒九2】「求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無論男女,都准他捆綁帶到耶路撒冷。」

〔文意註解〕「求文書給大馬色的各會堂,」『文書』或許只是一種請求協助緝拿罪犯的公函,實際上並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大馬色』即今敘利亞的首府,距離耶路撒冷約有二百五十公里,有不少的猶太人居住在那?;當時公會的權勢僅及於巴勒斯坦境內,或許是這些會堂也尊敬耶路撒冷大祭司的地位,所以接受其文書通告。

「若是找著信奉這道的人,」『道』原文不是指『道理』,乃是指『道路』;主耶穌自己說祂就是道路(約十四6),所以『信奉這道的人』就是指信仰主耶穌基督的人,也就是基督徒。

〔話中之光〕(一)我們信徒是「信奉這道的人」,就是信靠主並在主?面行走的人,所以我們若不是在主?面行事為人,便是偏離主道。

(二)主讓我們看見這條道路,就是要我們行走在這條道路上。我們千萬不要作一個只會聽道,而不會行道的信徒。



【徒九3】「掃羅行路,將到大馬色,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

〔文意註解〕「忽然從天上發光,四面照著他,」這光既然是『四面』照著人,故必不是太陽的光,而是一種屬天、屬靈的光。

〔話中之光〕(一)世人的道路,都是往錯謬?直奔。但感謝主,我們乃是在未到終點之前,蒙主光照,將我們的道路改正過來。

(二)當我們讀經或禱告的時候,有時也會有光在我們的心?照亮(彼後一19),給我們有屬靈的領悟和引導,這就是『得著光照』。

(三)許多人對於神的旨意,只有單方面的認識,以致常有偏激的情形,惟有求主從「四面」光照我們,好叫我們有全面且平衡的認識。



【徒九4】「他就仆倒在地,聽見有聲音對他說:『掃羅,掃羅,你為甚麼逼迫我?』」

〔文意註解〕「你為甚麼逼迫我?」『逼迫』原文是指持敵意去探尋。主在此不是說『你為甚麼逼迫信我的人』;主是說『你為甚麼逼迫我』。在這?,主給掃羅看見,祂與一切信祂的人認同,並且是與他們合一的。這就是元首與身體的合一。掃羅所逼迫的是教會,但主的話表明逼迫教會就是逼迫基督,因為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林前十二27;弗一22~23)。

〔靈意註解〕「他就仆倒在地,」象徵他從前所有的宗教觀念、認識和看法,包括對舊約和律法的解釋,都傾倒在地,都被倒光了。

〔話中之光〕(一)凡是碰見主的人,不能不仆倒俯伏;也只有那些被天上的光所擊倒的人,才算起頭對主有些微的認識。

(二)「你為甚麼逼迫我?」千萬不要以為得罪了弟兄,而沒有得罪基督。請記得,凡摸著身體中一個小肢體的,就是摸著頭;受傷的是肢體,感覺的是頭。

(三)人若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主身上;人若不作在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不作主身上(太廿五40,45)。

(四)逼迫信徒就是「逼迫我」,這對正在受逼迫和遭遇患難的信徒來說,是何等大的安慰――主與我們『感同身受』!

(五)掃羅自以為是『熱心』事奉(腓三6),但在主卻是「逼迫」,其原因乃在於缺乏耶穌基督的異象。可見沒有異象的事奉,往往越熱心,反而越叫主覺得受逼迫。



【徒九5】「他說:『主阿,你是誰?』主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

〔文意註解〕「主阿,你是誰?」『主阿』這稱呼表示他知道和他說話的這一位並非等閒的人物,乃是在上有權柄的『主』。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穌,」『耶穌』意即那被釘十字架,死了

卻又復活、升天的拿撒勒人耶穌。當耶穌在世時,掃羅從未直接逼迫過祂。在這?,主給掃羅看見,當他逼迫耶穌的門徒時,就是逼迫耶穌。

〔話中之光〕(一)掃羅在主的光照中,先認識祂乃是掌管萬有的「主」,然後才認識祂是『救主』(20,22節)。我們也當把一生交託給主,承認祂是掌管我們一生的「主」。

(二)一切信主的人,乃是與主合一的,這就是元首與身體的合一。一切干犯身體的罪,就是干犯頭的罪。



【徒九6】「起來,進城去,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

〔文意註解〕主在本節的話,原是回答掃羅的第二個問題――『主阿,我當作甚麼』(徒廿二10)。在這個問題中,含示了掃羅已經承認耶穌是彌賽亞(就是基督),是掌管他一生的主。

「起來,進城去,」注意,主對這樣厲害逼迫教會的掃羅,除了質問他『為甚麼逼迫我』(4節)並警誡他『你用腳踢刺是難的』(徒廿六14)之外,竟沒有一句責備的話,反而是對他有指引和託付。

「你所當作的事,必有人告訴你,」主的意思是說,你所當作的事,我不告訴你,有別人要告訴你。他所當作的事,主用別人告訴他。這一個是身體的啟示,主給他看見身體的原則。雖然掃羅(即未來的保羅)是一個主所大用的器皿,但是主還用另一個人去幫助他。

〔話中之光〕(一)對於作錯事、行錯路的人,積極的教導和引領,勝於消極的責罰。

(二)主耶穌的指引常是一步一步的,而不是一次就全部指引的。

(三)我們作基督徒,一方面是從主直接得著啟示和供應,另一方面在身體?,也間接透過弟兄姊妹得著主的啟示和供應。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不必靠別人,獨自一個人就可以在神面前得著一切。

(四)許多時候,聖靈在我們?面的引導,是引導我們去接受別人的引導,是引導我們去得著別人的幫助;如果你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你就要失去很多東西。

(五)許多基督徒,完全活在個人的境界?,他們只憑著個人的感覺就定規了事情。這樣的人,並沒有看見身體。我們必須看見:我們不過是一個肢體,是受到限制的,我們都需要別的肢體的幫助。

(六)願神使我們現在就看見身體。惟有尋求交通的人,怕自己會錯的人,不敢單獨工作的人,才是看見身體的人。

(七)無論在舊約或新約時代?,神要祂的僕人在祂兒女中間作一件大的非常的事,神的指示不只是單方面的,而是雙方面的或是多方面的,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印證的。單方面的啟示可以適合在個人的事上,可是不能適合在有關別人的事上。許多時候,我們清楚了神的旨意,還得尋求別方面的印證;如果沒有人的印證,也得有事或物的印證。只有單方面的指示而一無其他方面的印證,往往是可疑的。

(八)教會中任何人,都不能單憑他一個人得著神的引導,就任意支使別人;神在教會中的引導,往往是眾信徒可以彼此印證的。

(九)本節也告訴我們:離了教會,我們就無法知道主的旨意。所以我們若要明白主的旨意,便須要活在教會中。



【徒九7】「同行的人,站在那?,說不出話來,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

〔文意註解〕「同行的人,站在那?,說不出話來,」意即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都被剛才所發生的事嚇得魂不附體。

「聽見聲音,卻看不見人,」雖然他們聽見了說話的『聲音』,卻沒有聽明聲音?的意思(徒廿二9),也沒有看見主的顯現。



【徒九8】「掃羅從地上起來,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有人拉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色。」

〔文意註解〕「睜開眼睛,竟不能看見甚麼,」主暫時拿走掃羅肉眼的視力,或許是要讓他運用?面的心眼,專心思想主。

〔話中之光〕(一)那些自以為有律法的知識和真理的模範的人,深信自己是給瞎子領路的(羅二17~20),豈知自己其實是一個瞎眼的(太十五14;廿三16),甚麼也不能看見。

(二)從這一天起,掃羅那代表律法知識的眼睛瞎了,但他?面的眼睛開始得著基督榮耀福音的光照(林後四4~6);許多人的難處是:外面知識上的眼睛越過越明亮,?面屬靈的心眼卻越過越模糊不清。



【徒九9】「三日不能看見,也不喫,也不喝。」

〔文意註解〕「也不喫,也不喝,」這表示掃羅在路上遇見主這件事,在他生命中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叫他覺得若不加以解決,就吃喝不下。在此,他正以禁食禱告的心情(參11節)仰望神的引導和印證。

〔靈意註解〕「三日不能看見,」主耶穌是在第三日復活的,故這?象徵著掃羅有了死而復活的經歷――他從前所看見的一切,都不再能看見,但是在主復活的生命?,有了嶄新的看見(參12,17~18節)。



【徒九10】「當下在大馬色,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主在異象中對他說:『亞拿尼亞。』他說:『主,我在這?。』」

〔原文字義〕「亞拿尼亞」耶和華的憐憫,主顯恩慈,主的垂聽。

〔文意註解〕「有一個門徒,名叫亞拿尼亞,」『亞拿尼亞』與第五章欺哄聖靈的那個亞拿尼亞同名不同人(徒五1~5);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弟兄,聖經僅在這件事上提到他(徒廿二12),此外,我們再也沒有見過這個人,可見他不是甚麼大有名望的人,但是主卻使用他,叫他幫助最大的使徒。

「主在異象中對他說,」『異象』(vision)是指肉眼可以看見的景象,或指魂遊象外時心眼所看見的景象(徒十一5)。

「他說,主,我在這?,」如此回答,表示他信而順服的態度,隨時等候主差遣他作任何事。注意,亞拿尼亞看見異象時並不覺得驚訝或害怕,可見他是一位素常與主有交通,又常得著主的顯現和話語的人。

〔話中之光〕(一)我們切不可妄自菲薄,以為自己毫無用處;也不可好大喜功,妄想為主作多少的事。只要在一生之中,被主重用一次,就有永遠的價值,不虛度此生了。

(二)主先給亞拿尼亞清楚的「異象」,然後叫他去幫助掃羅。只有見過異象的人,才能幫助別人把異象實化。



【徒九11】「主對他說:『起來,往直街去,在猶大的家?,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他正禱告。』

〔文意註解〕「往直街去,」『直街』指從東到西的一條又長又直的大街,它和此城中其他許多彎曲的道路成了明顯的對比;這街分三部分,中間的一部是給車馬交通用的,兩邊的人行道則是步行的人熙來攘往,商人坐在他們的小攤位上做買賣的所在。

「在猶大的家?,訪問一個大數人名叫掃羅,」掃羅原本是『進各人的家』,要抓信主耶穌的人(徒八3;九2),如今竟是被信主耶穌的進到一個人的家?來找他。

「他正禱告,」這表示掃羅這三天來,正為著遇見主耶穌的事禁食(參9節)禱告,極力的想要明白它的意義,呼求神指引他前面的道路。禱告後來成為他一生生活和事奉的主調。



【徒九12】「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進來按手在他身上,叫他能看見。」」

〔文意註解〕「又看見了一個人,名叫亞拿尼亞,」『看見』指掃羅在異象中的看見,因為他那時還沒有恢復視力(參18節)。一方面,亞拿尼亞在異象中得著主的吩咐,要他去給掃羅按手;另一方面,掃羅也在異象中得著了主的指示,告訴他有一個名叫亞拿尼亞的人要來給他按手。這是異象中的異象。

〔話中之光〕(一)當掃羅在異象中看見亞拿尼亞來到時,也可以說是他看見了『神的憐憫』(「亞拿尼亞」原文字義)來到。

(二)禱告(參11節)乃是得到主啟示的最佳方法;許多屬天的異象,都是在禱告中看見的(徒十9~11,30)。

(三)主一面讓掃羅看見祂乃是那屬天至高的主(3~5節),一面又讓他經歷一個地方上的小弟兄――亞拿尼亞,叫他深刻地認識了基督那兩面豐滿的意義――元首與身體。



【徒九13】「亞拿尼亞回答說:『主阿,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

〔文意註解〕「我聽見許多人說,這人怎樣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聖徒,」可見掃羅的惡名昭彰,連遠在大馬色的一個普通弟兄也風聞到他了。亞拿尼亞對掃羅的顧慮乃是人之常情,他或許不是害怕去了會遭對方捉拿,而是害怕給對方『按手』,就會被人誤認與惡人聯合為一了。

『聖徒』一詞在新約中並非指那些特別成聖、具有非凡屬靈造詣的傑出基督徒,乃是指每一位真實相信主的人(羅一7;林前一2;林後一1;弗一1等)。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乃是和世上的一般人不同的人;我們乃是被分別出來歸於神的「聖徒」。

(二)主所引導我們去作的事,有時似乎是違反常理,難免會令我們躊躇不前,但我們基督徒不是按常理來判斷事物,乃是按是否有主清楚的話。



【徒九14】「並且他在這?有從祭司長得來的權柄,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

〔文意註解〕「捆綁一切求告你名的人,」這指明『求告主名』乃是早期基督徒的一個標記(林前一2)――由於他們經常出聲呼求主的名,別人能夠聽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個藉以辨認他們的特殊記號。

〔話中之光〕(一)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珥二32;徒二21;羅十13)。信徒若要從生活的環境中被拯救,就得經常求告主名。

(二)主厚待一切求告祂的人(羅十12);只要我們誠心求告祂,必不至於失望。



【徒九15】「主對亞拿尼亞說:『你只管去;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

〔背景註解〕主最初的十二使徒教育程度都不高,三位領頭的使徒彼得、雅各和約翰,乃是沒有學問的加利利漁夫(徒四13)。為著把福音傳揚到外邦人世界,必須得著像掃羅那樣受過高深的西方教育的人,熟悉希伯來宗教、希臘文化和羅馬政治(徒廿六5,24)。

〔文意註解〕「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器皿』一詞,乃是指可用來承裝東西的容器,例如瓶或籃子等,它與工具或武器有別。主揀選掃羅作器皿,故他從母腹?就被分別出來,現在又來施恩呼召他(加一15)。

「要在外邦人和君王並以色列人面前,宣揚我的名,」掃羅(保羅)蒙主指派作外邦人的使徒,也得到當時耶路撒冷教會三大柱石雅各、磯法、約翰的印證(加二8~9)。『君王』指亞基帕(徒廿六1)和羅馬皇帝該撒(徒廿五11~12;廿八19)。

〔話中之光〕(一)主尋找要得著所有的人,甚至連那些反對祂啟示的人,祂也能得著並使用。

(二)主不怕我們犯錯,只怕我們不能知錯悔改;主也不怕我們失敗跌倒,只怕我們不能站起來往前。

(三)「器皿」在主的手中,首先要讓祂來盛裝東西,然後才能被祂所使用;凡不讓主盛裝的器皿,就不能為主使用。

(四)信徒乃是『那些蒙憐憫、早預備得榮耀的器皿』,因主要在我們身上『彰顯祂豐富的榮耀』(羅九23)。

(五)主揀選我們作祂的器皿,乃是要將祂自己充滿在我們的?面,好讓我們能流露祂的生命。



【徒九16】「我也要指示他,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

〔文意註解〕「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的苦難,」這是掃羅此後一生的寫照;他為了宣揚主的名,比別人更多受苦難(林後十一23~28)。

〔話中之光〕(一)基督徒在傳福音和守真道的事上,並不是孤單的,因為有主與他們同工,並與他們同受苦難,所以他們將來也必與祂同得榮耀(羅八17)。

(二)受苦是基督徒不可避免的,因為我們進入神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徒十四22)。

(三)凡是真正看見基督異象的人,不但必定會起來『宣傳耶穌』(20節),並且也必定會為主的名樂意遭受苦難。



【徒九17】「亞拿尼亞就去了,進入那家,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兄弟掃羅,在你來的路上,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又被聖靈充滿。』」

〔文意註解〕「亞拿尼亞就去了,」亞拿尼亞如此立時順服主的吩咐,真須有很大的信心和勇氣。

「把手按在掃羅身上說,」『按手』表示聯合、接納、交通、分享;亞拿尼亞在此是代表基督的身體把掃羅接納進來。

「兄弟掃羅,」這位亞拿尼亞原來所懼怕和仇視的敵人掃羅,現在竟成了他所親愛的兄弟掃羅;那位逼迫人者,現在竟成了被逼迫者家中的一名成員。根據《使徒行傳》,亞拿尼亞是第一位稱另一個信徒為『兄弟』的人。

「向你顯現的主,就是耶穌,」這話表示耶穌就是那全能統管宇宙萬有的主宰。

「打發我來,叫你能看見,」大使徒的心竅,自己不能開,要一個不出名的弟兄替他開。

「又被聖靈充滿,」這?的『充滿』,在原文是指『外面的充溢』(pletho,參徒二4註解),不同於『?面的充滿』;聖靈在外面的充溢是為著工作有能力,而?面的充滿是為著生命的豐盛。

〔話中之光〕(一)主的啟示,不僅除去了亞拿尼亞心中的恐懼,而且也解決了他的仇視(13~16節),而能向他過去的敵人伸手說:「兄弟掃羅。」啟示真是除去一個人心結的妙法。

(二)亞拿尼亞因著相信主的話,有勇氣去遵行祂的命令,因而在聖經?面千古流芳。今天主也在尋找這樣的人,並要使用他們。



【徒九18】「掃羅的眼睛上,好像有鱗立刻掉下來,他就能看見,於是起來受了洗。」

〔文意註解〕「於是起來受了洗,」顯然是亞拿尼亞給他施浸。亞拿尼亞既不是使徒,也不是教會的長老,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門徒(10節),然而他卻受主差遣為大使徒保羅施浸,由此可見,施浸的人並不需要甚麼特別的條件,凡是真實相信主、在主?有學習、樂意受主差遣的門徒,都能夠為別人施浸。

此外,這?是按手在先(17節),受浸在後;別處聖經則有時只提受浸而不提按手(徒二41;八38;十48),或者先受浸後按手(徒八12,17)。我們對於受浸與按手,究竟應該如何處理?要知道,受浸是叫人歸入基督(羅六3),按手是叫人與基督的身體有分。在正常的情形下,受浸與按手應該是同時進行的。最低限度,人一受浸後,馬上就應該給他按手,叫他看見身體,把他聯於眾弟兄姊妹。



【徒九19】「喫過飯就健壯了。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

〔文意註解〕「喫過飯就健壯了,」三天不吃不喝,必然使他變得虛弱;『健壯』是指恢復體力。

「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大馬色的教會是掃羅蒙恩得救的教會。

〔話中之光〕(一)主的心意是要我們的身體健壯,正如祂願意我們的靈魂興盛一樣(約參2)。

(二)物以類聚;一個人得救以後所得的生命,是喜歡與其他的信徒來往交通的(參28節;約壹三14)。



【徒九20】「就在各會堂?宣傳耶穌,說祂是神的兒子。」

〔文意註解〕「就在各會堂?宣傳耶穌,」這?的『就』字,在希臘文?有一點特別。在中文?看不出它是一個著重的動詞,不過好像是一個虛詞,或連帶詞而已。但這是一個時間的字眼,在中文?可以繙作『立刻』或『隨即』。所以這?應該是說:『立刻就在各會堂?宣傳耶穌』。這意思是說,從掃羅蒙恩得救,到他去傳揚福音,幾乎是沒有甚麼時間的間隔的。

『會堂』是那些狂熱的猶太教徒所在的地方(徒六9);掃羅開始傳福音的重點就放在那最反對福音的猶太人會堂。掃羅自己原來在各會堂中是有名的反耶穌的激進分子,現在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說祂是神的兒子,」這對接受過嚴格拉比教育的猶太人來說,乃是褻瀆神的(約五18;十33)。

〔話中之光〕(一)一個人接受主之後,第一件事要作的,就是為主作見證。一有機會,立刻就要去作見證。

(二)為主作見證,不能專挑那些容易的地方;越是難傳福音的地方,我們越要去傳福音。



【徒九21】「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麼?並且他到這?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

〔文譯註解〕「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那些反對教會的猶太人,盡力避免提到耶穌的名字,所以用『求告這名的』來稱呼基督徒。

〔話中之光〕無論是誰,只要遇見了主,就都會有一百八十度的大改變。



【徒九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文譯註解〕「但掃羅越發有能力,」『能力』在此偏重於指屬靈的能力。掃羅『越發有能力』的原因有二:(1)因『被聖靈充滿』(17節)而得著加力;(2)因『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19節),得著交通的幫助。

「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駁倒』一詞,在原文中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字眼,它的含意是『混合在一起』。換句話說,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被掃羅的話征服了,對自己原來的信念感到混淆、困惑、沮喪。

「證明耶穌是基督,」『證明』這詞的原意是『聯結在一起』,表示掃羅引用了各種資料,以證明『耶穌是基督』這一個真理。

〔話中之光〕(一)福音是越傳越有能力,反之,越少傳就越少有能力。

(二)掃羅一面傳揚耶穌『是神的兒子』(參20節),一面『證明耶穌是基督』;神的兒子是指祂的身位,基督是指祂的工作。主耶穌是神的兒子,指祂有神的生命,祂就是神;主耶穌是基督,指祂是被神用聖靈所膏的彌賽亞,受神差遣到地上來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徒九23】「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文意註解〕「過了好些日子,」可能就是指保羅去亞拉伯,在那?與神獨處,沉思並領悟有關神新約的奧秘,後又回到大馬色的一段日子,前後大約有三年的時間(加一17~18)。亞拉伯為大馬色東邊的敘利亞沙漠地帶。

〔話中之光〕(一)掃羅不逼迫耶穌了,就成了為耶穌受逼迫的人。當你反對神的時候,世界與你為友;當你親近神的時候,世界就與你為敵。

(二)信徒寧可與世俗為敵,不可因與世俗為友,而與神為敵(雅四4)。



【徒九24】「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

〔文意註解〕「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那些猶太人甚至得到了亞拉伯王亞哩達的後援(林後十一32~33)。



【徒九25】「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文意註解〕「他的門徒就在夜間,」注意,這?提到『他的門徒』,就是說,掃羅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從被人接納歸入基督的身體,迅速地發展到有了自己的門徒。這指明掃羅很有帶領人的才能;從前他是領頭逼迫耶穌的信徒,現在他變成領頭帶領信徒傳揚耶穌。

〔話中之光〕(一)我們不僅要傳福音得人,而且還要餵養並教導所得著的人;我們一面要領人歸主,一面也要領人作門徒。

(二)掃羅的出城,是得著弟兄們的幫助而出去的,這表示他並不是單槍匹馬的出去,他乃是帶著弟兄們的交通、幫助和贊同而出去的。許多事工的開展,若是背後有人代禱和靈?扶持,必定會收更大的功效。



【徒九26】「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文意註解〕「想與門徒結交,」『想』字原文是不定式時態,表示不停地嘗試。

〔話中之光〕(一)俗語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難怪世人只會憑外貌認人。但我們信徒卻不應該單憑著外貌認人(林後五16),因為我們的?面有活的基督,故應該凡事請教?面的基督。

(二)我們若憑外貌來判斷一切,就會中了撒但的詭計,所以要學習憑著?面的生命來認識人事物。

(三)信徒所得著的生命是喜歡結交信徒的;凡是不喜歡與信徒團契交通的,他們在神面前的屬靈光景必定不好。



【徒九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文意註解〕「領去見使徒,」『使徒』原文是複數,但保羅自稱僅見到使徒彼得和主的兄弟雅各(加一18~19),或許此處的『使徒』是指廣義的使徒,而非僅限於十二使徒。按廣義的使徒定義,巴拿巴也是使徒(徒十四14),而主的兄弟雅各在耶路撒冷具有與使徒相等的地位(加二9)。

〔話中之光〕(一)如果我們堅持懷疑一個人,結果會使他作出那可猜疑的事來;如果我們堅持信任一個人,結果會使他證明那信任是對的。

(二)我們不可對一個人過去的失敗而敵視他;人性的短處就是常會因人一次的犯錯,便永遠責備他。

(三)基督徒需要別的基督徒鼓勵;對一個剛悔改信主的人而言,知道有人關心他,接納他,是非常重要的。

(四)我們要立志在教會中作一個巴拿巴,接待人所沒有接待的,帶領人所沒有帶領的。



【徒九28】「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

〔文意註解〕「和門徒出入來往,」這表示彼此之間毫無阻隔,有了完全的交通。



【徒九29】「奉主的名,放膽傳道;並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

〔文意註解〕「並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保羅生長在基利家的大數,因此擅長於希臘話。



【徒九30】「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

〔文意註解〕「打發他往大數去,」即打發他回故鄉(徒廿二3)。



【徒九31】「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原文直譯〕「那時,在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的教會都確實得了平安,被建造;在敬畏主和蒙聖靈的安慰中往前,人數就增加了。」

〔背景註解〕當掃羅歸主之後的數年間,正值當時的羅馬巡撫彼拉多(Pilate,主後26~36年)因政績惡劣,被猶太人向羅馬皇帝投訴,該撒將他革職,而繼任的巡撫馬斯騮(Marcellus,主後36~37年)和馬路勒(Marullus,主後37~41年)放鬆了對基督教的箝制;同時分封的王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主前4年~主後39年),亦禁止猶太人向教會滋事。此外,當時的大祭司提阿非羅(Theophilus,主後37~41年)為人比較溫和,沒有像他父兄那樣的毒辣。如今,一面因沒有了熱心迫害教會的掃羅,一面又因迫害的重心從教會轉向掃羅(參23~24,29節),所以教會遂得暫時喘息,而進入一段風平浪靜的時期,但為時並不太久(參徒十二1)。

〔文意註解〕「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這是巴勒斯坦的三個主要地區,包括了許多城市和村莊。

「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教會』原文是單數詞,這是指宇宙性的教會,就是指眾多地方教會的集合體。『平安』不僅指外面環境的平安順利,並且也指?面心境的平靜安穩;許多時候,教會在外面雖然有逼迫,但在?面仍有基督的平安(西三15)。

〔話中之光〕(一)主雖然允許讓祂的教會遭遇患難,但絕不會允許撒但摧毀祂的教會。

(二)教會不怕外面有逼迫,只怕?面沒有平安;信徒彼此之間鉤心鬥角,對教會的危害更甚於仇敵的逼迫。

(三)信徒和教會所該懼怕的,不是人,而是主;我們應當「凡事敬畏主」,害怕得罪了主。



【徒九32】「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

〔文意註解〕「彼得周流四方的時候,」『四方』在此乃指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等各處地方。

「也到了居住呂大的聖徒那?,」『呂大』是在猶太境內,在舊約?面稱作『羅德』(代上八12;拉二33);從耶路撒冷稍往西北,乃到海港約帕途中的一個小市鎮,離耶路撒冷約四十餘公里。

〔話中之光〕福音所以能夠廣傳,乃因有基督徒為著福音肯往外走,「周流四方」。千萬不要把自己當作福音的一個『終點』,而該當作一個『據點』。



【徒九33】「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得了癱瘓,在褥子上臥八年。」

〔文意註解〕「遇見一個人,名叫以尼雅,」我們僅能從他的名字推知他是說希臘話的猶太人。

〔話中之光〕(一)在我們的身邊,甚至在教會中,有多少人是「得了癱瘓」的,在屬靈的道路上寸步難行。

(二)以尼雅想必是被人抬來的;我們信徒也應當顧念到軟弱的人,將他們抬到聚會中來,使他們也能享受主生命的醫治。



【徒九34】「彼得對他說:『以尼雅,耶穌基督醫好你了。起來,收拾你的褥子。』他就立刻起來了。」

〔話中之光〕軟弱無力的人,只能讓「褥子」托住我們;但耶穌基督的生命能力,卻能叫我們「收拾褥子」。



【徒九35】「凡住呂大和沙崙的人,都看見了他,就歸服主。」

〔原文字義〕「沙崙」沿海岸的平地。

〔話中之光〕(一)福音不僅是能聽見,並且也能夠「看見」;我們身上應當有一些特點,叫別人也能看見了,「就歸服主」。

(二)傳福音的功效,不是來自人的智慧、知識和能力,而是聖靈在人身上作工所產生的能力。



【徒九36】「在約帕有一個女徒,名叫大比大,繙希利尼話,就是多加(多加就是羚羊的意思)。她廣行善事,多施賙濟。」

〔原文字義〕「約帕」美麗;「大比大」羚羊(希伯來字);「多加」羚羊(希臘字)。

〔文意註解〕「在約帕有一個女徒,」『約帕』是距呂大約十幾公里的一個猶太人聚居的海港城市,即今海法港(Jaffa);『女徒』(mathetria)是『門徒』(mathetes)一詞的陰性字。



【徒九37】「當時,她患病而死。有人把她洗了,停在樓上。」

〔文意註解〕「有人把她洗了,」按猶太人的習俗,死人埋葬前須洗身。



【徒九38】「呂大原與約帕相近。門徒聽見彼得在那?,就打發兩個人去見他,央求他說:『快到我們那?去,不要耽延。』」



【徒九39】「彼得就起身和他們同去。到了,便有人領他上樓。眾寡婦都站在彼得旁邊哭,拿多加與她們同在時,所作的?衣、外衣給他看。」

〔話中之光〕(一)「?衣、外衣」代表多加在世時的工作;我們尚活著時,應該在主?多作些工,才能給週遭的人們留下一些值得觀看的。

(二)生命勝於衣裳(太六25);我們的工作若能幫助人在生命上有長進,則我們勞苦的果效將會隨著我們(啟十四13)。



【徒九40】「彼得叫她們都出去,就跪下禱告,轉身對著死人說:『大比大,起來。』她就睜開眼睛,見了彼得,便坐起來。」

〔話中之光〕在我們「轉身」對人說話以前,必須先「跪下禱告」;禱告乃是我們說話有能力的秘訣。



【徒九41】「彼得伸手扶她起來,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把多加活活的交給他們。」

〔文意註解〕「叫眾聖徒和寡婦進去,」『聖徒』是指分別為聖歸於神的人。

〔話中之光〕我們基督徒乃是那與世上的一班人不同的人(「聖徒」);而我們的所以不同於其他的人,並不是我們被選在今生享受較大的尊榮,而是被揀選作更大的服事。



【徒九42】「這事傳遍了約帕,就有許多人信了主。」



【徒九43】「此後彼得在約帕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住了多日。」

〔文意註解〕「一個硝皮匠西門的家?,」『硝皮匠』指製造皮革的工匠;由於他們的工作對象是動物的屍體,所以他們經常不潔淨(民十九11~13)。彼得決定在此人家中住宿,可以看出他願意擺脫猶太人的舊禮儀,有了向外邦人傳講福音的準備。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5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使徒行傳第9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