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5月7日 星期二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台灣聖經網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中文聖經註釋》

申命記 第3章

無懼高牆堅城(三1∼11)

  上一段經文曾經有這樣的說話:「……沒有一座城高得使我們不能攻取的。」(二36)這句話是以色列人攻破希實本王西宏的一切城邑後說的。從當時的遺蹟發現,城不但高且厚實,對於不善爭戰,只善牧羊的以色列人而言,是難以攻克的;但事實上,他們攻下了西宏的一切城邑。

  這一段經文記載以色列人攻擊巴珊王噩的事蹟,經文刻意記下巴珊王噩的魁梧體魄,從他的床是鐵的,長約4.5米,寬2米可見他的高大威武;但在耶和華手中,他的武力又有何用呢?終為以色列人所敗。世人常看外表或審視環境,這等人反被稱為精明之輩。以色列人卻因神同在之故,面對強敵而不退縮,努力爭戰終而獲得勝利。任何基督徒在信仰當中也會經歷一些困難之事,諸如來自家庭、友儕、親屬批評你的信仰而帶來壓力;在以利益為爭持對象的社會中持守公平和不貪求名利金錢;因信仰要放棄很多的自由,這一切都是影響我們信心的敵人,你有遇到過它們嗎?你怎樣闖過這些難關呢?

  第5節再次形容那地的城邑都有堅固的高牆,即使擁有千軍萬馬,可能也難於攻取。但因?他們所信的神就無懼高牆堅城,六十多座的堅城轉瞬便為他們所擄掠。神是信實的,祂早已應許要將流奶與蜜之地賜給以色列人,無奈他們的上一代對神沒有信心,終而老死於不蕪的曠野,堪為我們的鑒戒。深願每一位屬主的弟兄姊妹都不再畏懼堅固的高牆,敢於面對信仰的挑戰與衝擊,為主站立得穩;更為主向前跨越,誇耀主的大能。

思想 三十八年的流蕩,使以色列人的不純得以鍛煉。?在信仰的歷程中,曾否因?勝過困難而更認識神嗎?



各盡其職(三12∼29)

思想 有甚麼因素能使為數極多的以色列人團結一致,取得神所賜的土地?

  以色列人的數目據保守估計約有二百萬之眾,單是他們行旅整齊,居左居右,或前或後,均有所依,就是這樣的陣容,也不得不使諸王驚恐了。事實上,他們在其間是各盡其職的。

 .盡職的摩西:他引領以色列人的四十年內,並沒有因他們的頑梗而拋棄他們;雖然神因以色列人而懲罰摩西,使他不能踏足應許之地,只能遙觀一遍(26∼28);但摩西甘心順服,因他甘願與百姓同受刑罰,多可敬可佩服的領袖啊!今日,我們也當作盡職的領袖,無論有分於任何事奉的崗位,盼望我們都忠心、順服,並愛每一個我們所服事的人。

 .勸勉約書亞(21∼22)。摩西的勸勉,重點乃神在以色列人歷史中的作為,無論是引導、爭戰,神都顯明祂的真實與可信。約書亞作為摩西的接棒人,在他的前路上也當學效摩西的忠心;更重要的,是他經驗過神能力的同在,使他可以如摩西般忠於祂的託付。在每一個時代、時刻,神都不斷的興起領袖,人當緊記神的歷史作為,並以之作為行事得力之所在。

 .甘心爭戰的百姓(18∼20)。呂便、迦得兩支派及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已得河東二王之地為業,但他們能得到此地乃十二支派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他們也當竭力幫助其他支派得地為業,並與他們一同爭戰。這種協力同心的行動是作為團體一分子所當有的本分。今日我們也當以自己為天國的一分子,並有所承擔;另一方面,也當以自己所屬的教會為自己的家,竭力建設,承擔責任。這是唯一能使教會更有力量各盡其職,並協力達成同一目標的途徑。

祈禱 求主使我知道在教會中我有甚麼虧欠,並願努力承擔本分。──《新舊約輔讀》



4 戰敗巴珊王噩 三1∼11

{Section:TopicID=213}三1∼3

  巴珊 請參看一4的註釋。

  噩 請參看一4的註釋。

  以得來 請參看一4的註釋。

  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也將巴珊王噩和他的眾民,都交在我們手中 請參看民廿一33∼35。申命記這段經文(三1∼11),是把民數記的記述擴展了。雖然這兩處經文均來自較後的編寫者,但其記憶有巴珊王噩的傳統,卻必然很古老,以致以色列人無法磨滅此種記憶,並有其「鐵床」為證物(參看11節的註釋)。

  我們殺了他們,沒有留下一個 這是「聖戰」,請參看二34∼36的註釋。

{Section:TopicID=214}三4∼7

  那時我們奪了他所有的城,共有六十座 這六十座城,可能是按字面的解釋,也可能是按數字的意義來解釋,就是全部的城邑的意思。編寫這段經文的人,當時是在被擄之地的巴比倫國。巴比倫人敬拜月神,是使用陰曆的民族。他們也與使用陰曆的中國古人一樣,有以一個甲子(六十)為眾多和圓滿的含義。因此,與兩河流域文化有關的數字,凡提到六十或其倍數時,很多時候就不能按字句來解釋,乃要按寓意來看待,正如但六1的「一百二十個總督」,乃指大利烏王通國的許多總督,而不一定是剛好一百二十的數字一樣。

  亞珥歌伯 按這被擄時代編寫者的解釋,亞珥歌伯就是巴珊地(參看13節)。但按14節的解釋,比對王上四13和士十3∼4的話,這亞珥歌伯卻在基列。在以色列人進佔迦南期間,基列的居民雖然大多數屬亞摩利人,但不屬於巴珊國土。其真實情況,尚有待學者的考究。

  此外,還有許多無城牆的鄉村 除了佔據噩王堅固的城邑之外,以色列人也掠奪了許多比利洗人的村莊 (按原文直譯)。比利洗人的原文,含有山居者,村居者或莊稼佬的意義。因此現代中文譯本繙為沒有城牆的村莊,似更合原意。

  像從前待希實本王西宏一樣 請參看二32∼36。

{Section:TopicID=215}三8∼10

  約但河東兩個亞摩利王 聖經中的約但河,是源於利巴嫩叢山間的黑門山附近,一直以深谷之勢向下奔流,經加利利海(在海平面下約七百英尺),而至死海(在海平面下約一千三百英尺)。約但河東的原文是「約但河外」,表明作者是站在以色列境來說話,因此就不可能是摩西,因為摩西從未涉足約但河西(請參看一1的註釋)。這?的兩個亞摩利王,所指的就是西宏和噩。噩的國土雖在巴珊,他在民族譜上是屬於亞摩利人。

  亞嫩谷直到黑門山 有關亞嫩谷,請參看二24的註釋。黑門山又叫西雲山(四48)或巴力黑門山(士三3),是迦南人神聖的禁地(黑門就有「禁」地或「崇高」之意)。山在利巴嫩叢山之間,其主峰海拔九千一百多呎,是現今以色列國北部的國界,與黎巴嫩國和敘利亞國接壤之處。亞嫩谷直到黑門山的含義,是指約但河東由南至北的意思。

  西頓人 以色列的傳統認西頓人為迦南的後裔(創十15)。西頓地屬現今的黎巴嫩國。在其首都貝魯特之南約卅五公里的地中海岸邊。舊約常將這地與推羅並稱,是古代海權的城邦強國。人種屬腓尼基族。

  西連 從詩廿九6來看,則不但西頓人稱黑門山為西連,連以色列人也這樣稱呼它(現代中文譯本已把這詩句的西連直譯為黑門山)。

  示尼珥 按照結廿七5這平行詩體文來看,示尼珥就是利巴嫩的別稱(現代中文譯本亦將此節的示尼珥直譯為黑門山);但從歌四8,則這示尼珥與黑門山有別,似乎是利巴嫩山的三個高峰之一的名稱。因此,這(申三9)節經文的插語,是否完全正確,則仍有待考證。

  直到撒迦 這撒迦是巴珊地最東北盡頭的城名,也是該東北區域的地名。當說及直到撒迦時,其含意就是整個巴珊國均被以色列人佔領了。

  以得來 這以得來既是巴珊的首都(參看一4的註釋),連首都都給以色列人奪去了,含義是巴珊國就此滅亡了。

{Section:TopicID=216}三11

  利乏音人所剩下的,只有巴珊王噩 從這句話看來,利乏音人有可能不是一個民族名稱,乃是一個身型的名稱。因為三8已說明噩王是亞摩利人,而這?的中文繙譯,和合本亦繙得不大好。現代中文譯本已跟從七十士譯本的譯法,將之改正為噩王是最後一個利乏音人,含意乃是:噩王是上古最後一個身型高大的人。他的身型之大,可從他的棺材(或譯作床,見下句解釋)之大而得知。

  他的床是鐵的 這?的床,大概是指棺材;而鐵,卻不是今人所謂的鐵,乃是一種似鐵顏色的玄武岩石。鐵器時代始於主前十二世紀,以色列人進佔迦南開始時代,鐵器的使用還未開始。這?的用詞,再次表明作者是在鐵器通用的時代,因此就不會是摩西的作品。

  肘 聖經所說的肘,最少有以下兩種:古肘(代下三3),人肘(申三11)。古肘是量度聖殿和一般建造物時使用的,是比較精密,也比人肘為長的(即結四十5所說的「每肘是一肘零一掌」)。以現代的尺寸來說,一古肘約等於五一八公厘,即二十點四英寸。人肘是一個約數,但這約數若比照古肘的話,約四四五公厘,即十七點五一英寸。因為人肘是由上下手臂的臂彎至指尖(正式的計算法是到拇指尖)的長度。概略的說法,是一英尺半。噩的棺材長九肘,即十三英尺半,寬四肘,即六英尺,可見其人之身材高大也。

  拉巴 這拉巴,並不是書十五60所記屬猶大支派的村莊拉巴,乃是約但河東離約但河約卅五公里的亞捫人的拉巴(書十三25),即現今約但國的首都安曼。它也是當年亞捫人的首都(參看撒下十一1)。

{Section:TopicID=217}三1∼11

  由亞摩利國北上基列後,再北上就是巴珊國。巴珊的首都是以得來。在以得來,巴珊王噩領民出來與以色列人交戰,結果全軍覆沒,以致巴珊國由南至北的全部高城大邑,和其許多村莊,都給以色列人佔領,並盡滅其人丁,連婦人和孩子也一個不留。就這樣,以色列人不但掠奪了他們的牲畜貨財,也盡佔了他們的土地。從此以後,不但約但河東的兩個亞摩利王被殺,連最後一個被稱為巨人的族類亦成了歷史陳跡。

5 約伯河東二支派半的得地 三12∼22

  在佔據了約但河東的亞摩利人之地的亞摩利地,基列地和巴珊地後,摩西便把這些地方分配給兩個半支派的人為居住地,並要求這些得地的人,要與未得地者共同進攻河西之地。

  在這兩支派半的人當中,其中一個稱為「流便」的支派,因為中文譯字會使人意念有不潔的含義,所以本註釋跟從現代中文譯本的繙法,將之譯為「呂便」。

  要詳細的了解這段經文,就必須認真地探究民卅二章,書十三和廿二章,士十3∼5,以及參考申卅一7∼8和書一1∼18有關上主對約書亞接續摩西之位的吩咐。因為本段經文乃編寫者將以上各處經文,藉摩西的口作個概述而已。

{Section:TopicID=219}A 呂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分得的地 三12∼17

{Section:TopicID=220}三12∼13

  都給了呂便人和迦得人 按照以色列的傳統,呂便(和合本譯為流便)是雅各從利亞所生的長子(創廿九32)。但他因污穢了父親的床(創卅五22,四十九3∼4),而致僅分得由亞嫩谷邊的亞羅珥起(請參看二24∼36的註釋),至耶利哥對面的河東之地,當然不包含摩押人和亞捫人之地在內(請參看書十三15∼23)。迦得按以色列的傳統,是雅各從利亞的使女悉帕所生的兒子(創三十10∼11),他分得的土地較大,是在呂便支派的北端,沿約但河東直至加利利海的南端的境界(請參看書十三24∼28),就是原亞摩利國的一半和基列山地的一半。

  其餘的……就給了瑪拿西半支派 按以色列的傳統,瑪拿西是約瑟的長子(創四十一51),後來給雅各接受為他自己的兒子,但在其弟以法蓮之下(創四十八8∼22),藉使約瑟名下可多得一分的分地。瑪拿西半支派所分得的地,就是基列的一部分和巴珊全地(參看民十三29∼31)。

  亞珥歌伯全地乃是巴珊全地 請參看三4的註釋。

  這叫作利乏音人之地 大概因巴珊王噩是身材高大的人,故有此稱呼。亦可參看二11和三11的註釋。

{Section:TopicID=221}三14∼15

  睚珥 這可能和瑪拿西的子孫,在士師時代的攻取基列地有關聯;是將不同的傳統混合在一起的概述(參看士十4;書十三30;民卅二41;王上四13等)。因此,他所攻取的地就按自己的名,稱之為哈倭特睚珥,即小城,或村鎮的意思(哈倭特是帳棚,睚珥乃市鎮。用帳棚搭成的市鎮,乃屬小型鎮集之意)。

  基述人 這是居住在加利利海東邊的巴珊地西部的亞蘭人。這些人居住過的地方,後來就叫基述地。

  瑪迦人 這是在基述之北,於加利利海上溯的約但河東邊居住的人。也屬亞蘭族的一支。

  瑪吉 按以色列的傳統,瑪吉是約瑟的孫子,瑪拿西的兒子(創五十23)。他也是自往基列去攻佔地土的(民卅二39;參看書十七1)。後來這些人的居住地,也就叫做瑪吉(士五14)。

{Section:TopicID=222}三16∼17

  這兩節是將第12∼13節之賜給呂便人和迦得人的地界,作較為清楚的申述。至於地名,多數已在前面探討過。未曾討論的地名,僅有以下三項。

  基尼烈 這是在加利利海西北端的一個小城。在新約,這城譯為革尼撒勒(太十四34),並用這名來稱加利利海,即革尼撒勒湖(路五1)。因為加利利海的形狀像豎琴,而基尼烈的原義就是豎琴。

  亞拉巴海,就是鹽海 即是死海。這海又叫東海(珥二20;參看結四十七18),也叫前海(以色列人述說方向時是面向東方的。因此,前方為東,後方為西,右方為南,左方為北。亞十四8的中文已譯為東海,原文卻是前海)。以色列的歷史家約瑟夫,稱此海為瀝青海(因海面常泛游有瀝青泡沫之故),又叫它做所多瑪海。亞拉伯人叫它做 Bahr Lut (羅得海),而死海的名稱,卻是主後第二世紀起,由希臘人所給的名字。舊約通稱為鹽海(創十四3;民卅四3),或叫它做平原的海,或音譯為亞拉巴海cs8。

  毘斯迦山 現代中文譯本繙作比斯迦山。是古亞摩利地的尼波山向西北方直伸至死海邊的山脊,後屬摩押,與耶利哥遙遙相對(參看申卅四1)。

{Section:TopicID=223}三12∼17

  按照以色列的另些傳統,呂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是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情況下,分別去攻佔地土的。申命記派卻承襲耶、神兩典合編(即民卅二1∼38)和遊典(民卅二39∼42)的記述,簡敘摩西將攻佔河東兩個亞摩利王的地,由亞嫩谷至耶利哥對面的死海東邊的地,將之分給呂便人;由死海北端至加利利海南端的約但河東之地,則分給迦得人;又把原屬巴珊王的轄區和基列的一部分,給了瑪拿西的半支派,就是睚珥和瑪吉的子孫。

{Section:TopicID=224}B 得地者的責任 三18∼22

{Section:TopicID=225}三18∼20

  你們所有的勇士,都要帶?兵器,在你們的弟兄以色列人前面過去 按照民卅二1∼27的記述,是呂便的子孫和迦得的子孫,見所攻取的地土可牧放牲畜,他們就向摩西要求得?雅謝地和基列地,並自願在為他們的婦人孩子造了堅固的城後,便帶兵器走在以色列人的前頭,去攻取河西之地為其他支派的產業。摩西先是不明他的原意而告誡他們,在後明白他們的善意後,便允准了所請。其後,在民卅二33∼42,記述摩西將河東的得地,不單賜給呂便和迦得兩個來請求得地的支派,也將原屬巴珊國的地土分給了瑪拿西的半個支派。所以在河東得地的瑪拿西半個支派的壯丁,也須同過約但河西去爭戰。

  但你們的妻子、孩子、牲畜,可以住在我所賜給你們的各城? 這表明在河東得地的兩個半支派,是將家屬留在河東,在他們所建造的堅固城?(民卅二16∼17),只有壯丁渡河去打仗的。

  我知道你們有許多的牲畜 這其實也是呂便的子孫和迦得的子孫,之所以會向摩西要求得河東之地的原因。請參看民卅二1、4。

  等到你們弟兄在約但河那邊,也得……地;……得享平安……,你們纔可以回…… 按照書廿二1∼6的記述,這兩個半支派的人是遵守了他們的諾言,沒有離棄他們的弟兄,而為他們爭戰,直到他們也得地和享平安。因此,約書亞便為他們祝福,打發他們回河東去。

{Section:TopicID=226}三21∼22

  約書亞 請參看一38的註釋。

  你親眼看見了耶和華你上帝向這二王所行的,耶和華也必向你所要去的各國照樣行 約書亞當然是親眼看見上主對西宏和向噩所行的,因為按傳統,約書亞是摩西時代的軍事統領(參看出十七9、13)。但在這裡的吩咐,明顯的就預示了約書亞要接續摩西的領導地位,並繼續作軍事統領,到河西去爭戰而進佔應許的迦南地。

  因為那為你爭戰的,是耶和華你的上帝 申命記派特別?重要以色列人和他們的領袖,不要懼怕敵人,或驚惶於他們的聲勢。原因是他們出去打仗,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因為上主是為他們爭戰的(參看撒上十七47;亞四6)。

{Section:TopicID=227}三18∼22

  這段經文是簡述了民數記第卅二章的歷史事跡,表明呂便支派和迦得支派向摩西要求獲得河東攻得之地,摩西在了解他們於為妻子兒女築城安置後,自願走在以色列人的前頭,為其餘的支派在河西攻佔地土。於是摩西在把河東的得地,分給呂便、迦得和瑪拿西的半支派後,便囑咐這些支派的壯丁拿兵器伴同以色列人往約但河西,直到眾弟兄得地和得享平安才回到河東來。在這同時,摩西也囑咐他的繼承人約書亞,不必懼怕敵人,因為上主會為他爭戰,並且得勝。

6 摩西不獲應允過約但河 三23∼29

{Section:TopicID=229}三23∼25

  那時我懇求耶和華 這是回憶的記述(參看民十四13∼25)。這懇求,是類於雅各在雅博渡口與上主摔跤的(創卅二22∼cs1624;參看何十二4∼5)。

  主耶和華阿…… 這是摩西的祈禱。這祈禱,不但使我們看到摩西經驗過上主的大力大能,就是祂在埃及和領以色列人過紅海的事上,所施行的大能的作為(參看出七至十五章),也叫我們知道當怎樣向上主禱告。禱告的人,必須先知道上主的大能,頌讚祂的作為奇妙。了解了這點,就不單可信靠上主必能成就按祂聖善的旨意所要給祈禱之人的答覆;就算不允准所求的,也會謹遵上主的旨意,因為祂是天地的主宰,祂的旨意都是好的。

  求你容我過去,看約但河那邊的美地 這是摩西懇求禱告的主題,就是讓他過約但河去,一見河西的美地。自從領以色列人以來,上主就應許要使他們得進入他們列祖應許為業之地(參看一8)。無奈在米利巴擊磐得水的事上,摩西未遵上主為聖,因此被罰不得進入應許之地(民二十10∼12),所以摩西才有這祈求。

{Section:TopicID=230}三26∼27

  但耶和華因你們的緣故向我發怒,不應允我 按照遊典(N)和祭典的傳統,摩西是沒有依照上主的曉諭,「吩咐磐石發出水來」(民二十8),反而自大的向百姓自稱「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民二十10),而且不是以口「吩咐」,乃是「用杖擊打磐石」(民二十11),所以被上主判定為「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民二十12,廿七12∼14),以致不得進入應許之地。但申命記派在此,卻緩和摩西的罪過,而指乃因以色列人的叛逆,以致上主向摩西發怒,並且不應允他這懇求。

  你且上毘斯迦山頂去 以色列人的不同傳統,對摩西所登的山有不同的名稱:民廿七12是亞巴琳山,這?是毘斯迦山頂。民卅三47說亞巴琳山是在尼波的對面,申卅二49卻叫摩西上亞巴琳山中的尼波山去,而卅四1的記述,是摩西登尼波山,然後上了毘斯迦山頂。究竟那一種說法為對?答案是他們都對,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說話而已。原因是這些山嶺都互相連接,尼波山確和亞巴琳山相對,而後者則較偏西北並在耶利哥的斜對面,且視野較為廣闊。毘斯迦是亞巴琳山上的一峰,所以叫做毘斯迦山頂(請參看三17的註釋)。

  向東西南北舉目觀望,因為你必不能過這約但河 摩西可以在毘斯迦山頂看到迦南美地,卻沒有進入迦南美地。這並不是說摩西現在並沒有進入天上的迦南,乃表明這位律法的代表並不能領人進入天上的迦南,惟有預表福音的代表約書亞,就是預表耶穌基督的那位,才得領人進入天上的迦南(參看約一17)。另一方面,摩西既未過約但河西,而其死後墳墓也沒有人知道(卅四6),何以今日在約但河西岸,由耶利哥上耶路撒冷約一半路的公路左邊,會有一座摩西的墓塚?答案則是,這墓塚乃十字軍東征之後,回教人士在這裡所建的紀念塚,為要以宗教的聚會來表達政治的主張,並以宗教的「聖地」來避過政治的干預。直到今日,以色列西岸的巴勒斯坦人,還常常利用這地方避過嚴信猶太教的以色列人對他們「聚會」的干擾,而這些「聚會」,卻是以回教聚會之名,具有堅持巴勒斯坦復國之實的政治集會。

{Section:TopicID=231}三28∼29

  約書亞……必在這百姓前面過去,使他們承受你所要觀看之地 請參看一38,三21;以及本章前節的註釋。

  於是我們住在伯毘珥對面的谷中 這伯毘珥是靠近毘斯迦山,在約但河東原屬摩押的地。摩西亦被上主葬在那?(卅四6),其後則劃歸呂便支派(書十三15、20)。這谷地,也許就是那上主在何烈山的約之外,在摩押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地方(參看廿九1)。

{Section:TopicID=232}三23∼29

  既將河東攻取之地分配給兩個半支派的人,又囑咐了約書亞要剛強壯膽的領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摩西也和其他以色列人一樣,渴慕一見應許之地。因此,他懇求上主允准他過約但河西去看那美地。然而,他這祈禱卻不蒙上主的應允,惟准他登上毘斯迦山頂去,藉觀迦南的美地。同時,上主也再次囑咐摩西要勉勵約書亞,剛強壯膽的帶領百姓進入迦南,去承受摩西所望見的地為業


資料來源: 華人基督徒查經資料網站
新增日期: 2008/08/26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申命記第3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