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愛諾園上線 5月4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君王的衝突(二)

馬太福音 第12章

馬太福音第十二章1∼50節
君王的衝突(二)

第11章开始記錄主耶稣行神蹟、講論天国、和人们对这位行奇事者的反应,在12章里,主耶稣更颠复了法利赛人死守的几项基本生活準则,挑战了他们平常对百姓的要求和所教导的“律法”。嚴重的衝突進入高潮, 進而開始影响到法利赛人在众人中的地位及杈威性.因此他们对主耶稣的所説所做,都為反对而反对,甚至因著主耶稣把父的心意 – 即舊约圣经所記載的真意 – 阐明出來时,他们竞腦羞成怒,起了"殺人"的念头,不惜違反猶太人最重视的十诫.

分段:
一.耶稣是安息日的主1~14
1. 安息日的背景
2. 門徒犯了安息日 (1~8)
3. 耶穌犯了安息日? (9~13)
4. 法利賽人就此起了殺害耶穌的心 (14)

二.行医治神蹟的杈柄15~37
1. 莫非耶穌基督「就是那大衛的子孫」?(15~23)
2. 法利賽人硬坳的反應.(24~29)
3. 嚴重的警告(30~32)
4. 好的果樹才有好果子;壞的果樹一定結壞果子(33~37)

三.安息日主的身分 38~42
1. 比約拿更大 (38~40)
2. 比所羅門更大 (41~42)

四.污鬼在回來 43~45

五.基督徒与安息日主的关系 46~50

详解
一.守安息日的意義 – 耶稣是安息日的主1~14


本段故事同時也記載在馬可福音第二章廿三至廿八節,路加福音第六章一至五節。我們如果比較一下這三段經文的記載,就会發會現馬太福音對整個故事的記載是最清楚的,或許這跟本經卷是寫給猶太人看的有關,因為在這段經文裡,馬太福音多出了五至七節。這三節經文對猶太人來說是相当熟悉的,但對非猶太人來說,除非他們讀過摩西律法,否則對这样的規定定是陌生的。馬太福音的作者,將安息日的背景運用在此,可強化耶穌基督所說的話的意義。

1.安息日的背景
安息日對猶太人來說, 是具有很特別的意義:「安息日」這個字原本的意思是「七」,和神創造天地的第「七」天有着密切關係;在希伯來文里,也含有「停止工作、作息」的意思。根据出埃及記所記載的十誡,守安息日的理由是:
「我(上帝)在六天裡創造了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但在第七天休息。因此,我(上帝)祝福安息日,定為聖日。」(出埃及記二十:11)
在申命記五:15更详细明白的寫著:
「你要記住,你曾經在埃及作過奴隸;我(上帝),你的神以大能大力把你搶救出來,所以我命令你,你必須遵守安息日。」

出埃及記的作者說守安息日是纪念上帝創造天地萬物,並且这是祂祝福的日子,是個神聖的日子。這種說法是依據犹太人中的祭司派(一个解经的派别),对創世記第二章2-3節的解释。因此祭司們嚴格地要求所有的以色列民,必須遵守安息日,認為這是與上帝立約的「永久憑證,表示我(上帝)揀選了你們作我的子民。」因此,他们規定「凡在這日工作的人必須處死。」(出埃及記卅一:12-17)

而犹太人中申命記派(另一个解经的派别)的作者,他们看安息日是與上帝的拯救有密切關係,為的是紀念并感谢上帝將他們從奴隸帶到自由,從埃及地領到應許的迦南地。因此他们认为安息日是充滿上帝救恩的日子,若有人忘了上帝的救恩,这是件罪無可赦的大事。

當猶太人在巴比倫當奴隸的時候(主前586至538年),他們是沒法守安息日的。奴隸是不可能有「休息、停止工作」的時間,也不可能有敬拜自己的神的時間,能保存生命已經不錯了。但是他們卻從這裡反省出:就是因為当初他们沒有遵行上帝的命令,才導致亡國的苦難。所以,在他們得允返回故土後,尼希米就非常嚴格要求,当安息日的時間一到,就馬上關閉城門,直到安息日時間過了,才可以再打開,為的是要使大家都確實地遵守安息日(尼希米記十三:15-22)。

我們瞭解了這些背景之後,還可以看到一點,就是安息日並非不可以摘麥穗來吃,依據申命記第廿三章廿五節的記載,原本是說肚子餓的人是可以在經過別人的麥田時是摘麥穗來吃的。但是就因為上述尼希米的背景,後來安息日的规矩是越發展越嚴格,連在戰場打仗,遇到安息日都寧可被殺,也不願意與敵人對抗,結果為此而有約一千人被殺死的歷史事件發生(次經:馬加比傳上卷二:32-38)。這是發生在耶穌基督時代之前不久的事。如果連打仗都如此嚴守安息日,那經過麦田摘麥穗來吃就更不用說了,尤其是對那些嚴厲遵行摩西與傳統法律的法利賽人來說,他們的觀點就是:即使是飢餓到死,也不可以違反安息日做工作的禁令。在他們的看法裡,這種因肚子餓而摘麥穗來吃的舉動,就是一種做「工作」的現象。

2. 门徒犯了安息日 ( 1~8)
馬太福音書的作者,特別強調耶穌基督的門徒之所以會摘麥穗來吃,是因為肚子「餓了」的緣故。換句話說,門徒並非是毫無理由地做這件事。再者,馬太和馬可二本福音書,都說法利賽人是對耶穌基督提出門徒違反安息日的禁忌;但路加福音並沒指明法利賽人是對那一個人說,而是用通稱的方式:「你們為甚麼做了不准在安息日做的事呢?」(路加福音六:2)這句話极有可能是指包括耶穌也有摘麥穗的舉動。

在第三至五節中,耶穌回答:「大衛和他的隨從在飢餓的時候做了甚麼,你們沒有念過嗎?他走進上帝的聖殿,他跟他的隨從吃了獻給上帝的供餅;那是違法的(因為那種餅只有祭司才可以吃)。難道你們沒有唸過摩西的法律所記載的?每逢安息日,祭司在聖殿都破壞了安息日的規定,可是他們不算犯罪。」

我們看到耶穌的回答所要表明的,就是他不但對聖經經典的記載相當熟悉,而且對實際生活的現象有過仔細的觀察、反省。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熟悉經典內容,卻對實際生活經驗缺乏反省,這樣所熟悉的經典內容並不會有任何信仰上的意義,頂多是一種知識而已。

在福音書中我們常看到耶穌基督用反問的方式,來回答那些心底不存好意的詢問者,尤其是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們,他們總是以故意找渣的態度,來對耶穌基督提出問題;現在耶穌基督以「你們沒有念過嗎?」這句話來反問法利賽人。

為甚麼耶穌會這樣問呢?很明显地,法利賽人不仅清楚摩西律法,他們也清楚傳統的習俗,並且常將傳統習俗合併在摩西律法中混合使用。更嚴重的,是他们有時還將傳統看成比摩西律法更重要的(參馬太福音十五:6)。由於法利賽人對摩西法律很熟悉,因此耶穌就提出有關撒母耳記記載大衛的故事(撒母耳記上廿一:1-6)。對法利賽人來說,那是他們所熟悉的的故事,因此耶穌就用這故事反問:「你們沒有念過嗎?」耶穌基督不但反問,而且還提醒他們依照聖經的規定,那種餅是只有祭司才可以吃,這也是摩西律法所明確記載的(利未記廿四:5-9)。若是這樣,大衛显然違反摩西律法的規定,為甚麼他可以不被批判和譴責,一般人就要受到譴責呢?若是同樣的律法,实行上就应沒有階級的區別才對。也同樣是利未記第廿四章5-9節這段經文,為甚麼却允許祭司在安息日,為了獻祭用的餅或牲畜忙著開爐熱灶做工作?同樣是安息日,祭司做工不算犯罪,卻有人因為出去撿木柴就被判「在營外用石頭打死他」(民數記十五:32-36)?这真是很奇怪的法令啊。其實,若要瞭解守安息日的意義,應該是從守安息日是在表示人對上帝的感恩,對上帝愛的回應這個角度來看。因此,用法令判定是否有罪,實在是與當初設定安息日的本意有差距了。

6-8節:我告訴你們,這裡有比聖殿更重要的。聖經上說:『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牲祭。』假如你們真正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你們就不會把無辜的人定罪。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聖殿,這是指是人聚集敬拜上帝的地方,一般來說是指耶路撒冷的聖殿而言。在猶太人看來,沒有比維護耶路撒冷聖殿的安全和神聖更為重要的事。在他們的觀念裡,上帝就「好像」住在耶路撒冷的聖殿裡。但是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聖殿建築物的本體,而是人透過祭拜禮儀所要表達出來對上帝的敬畏。因此,人的心中若沒有真實敬畏上帝的心,就算是有富麗堂皇的建築物当作禮拜堂,也是枉然。

「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牲祭。」這句話是取自先知何西阿所說:「我要求你們的,是堅定的愛,不是牛羊牲祭;我要我的子民認識我,不要燒化祭。」(何西阿六:6)

類似這般的話,在先知的作品中時常可以發現;我們看先知彌迦的話這樣說:
「我該帶甚麼禮物來見上帝呢?我該怎樣來敬拜天上的神呢?我帶最好的小牛作燒化的牲祭獻給他嗎?上帝會喜歡我獻上千萬隻公羊,或川流不息的橄欖油嗎?他會喜歡我獻上長子來替我贖罪嗎?不!神已經指示我們甚麼是善。祂要求我們的是: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跟我們的上帝同行。」(彌迦書六:6-8)

先知阿摩司甚至明確地指出:除非人確實顯明出上帝的慈愛,對不公平的社會案件伸出援手,否則無論人如何用節期祭祀來獻給上帝,祂也會拒絕(參考阿摩司書五:21-24)。這種強調上帝的慈愛遠勝過祭典的話語,在先知文獻中非常多,所要表明的就是:上帝是位愛的上帝,不喜歡那些表面虛華、好看的祭祀禮儀。因此把無辜的人定罪,本身就違反上帝對人類的愛,即使献祭,也不讨祂的喜悦。

其實以猶太人允許人,在安息日將掉進井裡去的兒子或牛羊拉上來(路加福音十四:1-6),就可看出他們並不是那麼地僵化。真正僵化的,是那些宗教貴族,為了保持自己虛有的敬虔外貌和既有的權威,而扭曲了信仰的基本精神,這也是接下去耶穌醫治那位手枯乾者的故事,所要表明的意義。

第八節好像是獨立的一節,但馬可福音書寫的比較完整:「安息日是為人而設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而生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馬可福音二:27)很明顯地,耶穌基督已經指出神創造人不是用來補足祭祀禮儀的需要,或是成為祭祀禮儀的奴隸,而是使上帝的愛得到完整的表达。

3.耶稣犯了安息日? (9~13)
第九至十節:耶穌離開了那地方,到猶太人的會堂去。在那裡有一個人,他的一隻手枯萎了。有些人想找耶穌的錯處,就問他:「在安息日治病是不是違法的?」

耶穌基督並不是那種完全不顧傳統禮儀的人。他依照當時大家的生活習俗,每到安息日就去會堂敬拜上帝。他雖然對人的信仰態度有意見,但對象只針對那些假藉宗教權威,欺負一般人民的宗教領袖。這裡点明真正的問題,就是這些宗教領袖想要找耶穌基督的渣,因為耶穌時常對他們滥用宗教權威有所批判。

一隻手枯乾,說明這個人已經不能工作了,或是已經不能像一般人做勞力的工作謀生。依照路加福音(六:7),那些要找耶穌基督的錯處、好控告他的人,是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他們一直「在旁邊窺伺」。 第十一至十二節:耶穌回答:「假如你們當中有人有一隻羊,這隻羊在安息日掉進坑裡去,怎麼辦呢?他不把羊拉上來嗎?人比羊貴重多了!所以,在安息日行善事是我們的法律所允許的。」耶穌基督這次在回答問題上,用了很簡單但卻很直接的方式提出反問。第十一節所說的話,在路加福音是編輯在第十四章,耶穌基督在一位法利賽人家裡作客時,看見一位患水腫病的人,主動提出這個問題,而當大家都閉口不言時,他說出這段話(十四:1-6)。我們可以想像在猶太人中,必定有不同的派別,他們對該如何過安息日有不同的看法。當然有一派是主張嚴厲遵行的,這派就是我在前面已經講過的,連打仗時有敵人攻進來,也要因為安息日的緣故不許作任何抵抗,結果是慘遭敵人大屠殺。但是,也有持較鬆寬的看法的,虽然他們堅持守安息日,但認為可以做些善事,例如醫病、探訪病人、安慰哀傷的人等等,當然也包括把那些掉進井裡的牲畜拉上來。從耶穌基督的話裡,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支持後者,主張較鬆寬的態度來看安息日的。

4.法利赛人就此起了殺害耶稣的心 (14)
从第十三至十四節:於是,耶穌對那個人說:「把手伸直!」他一伸手,手就復原,跟另一隻手一樣。法利賽人出去,計劃對付耶穌,要殺害他。

福音書的作者一再告訴我們:耶穌基督的命令一出,就有很大的力量出來,例如邪靈會離開所附身的人,病人會得到醫治等等。他醫治這個手枯乾的人也是一樣,命令一出,枯乾的手就好起來了。但我們要注意的,是這個手枯乾的人,他一聽到耶穌基督的命令,馬上就有反應的動作:伸手。換句話說:聽了耶穌基督的話,必須有動作回應,若是只有聽而沒有行動出來,那是沒有用的。

路加福音在這件事上,用「他們非常憤怒」來形容那些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對耶穌基督的反應,这可能是他們面对耶穌基督這樣當眾醫治病人,並且揭穿了他們心中的計謀,而感受到有無比的羞辱吧。

我們有時也會覺得不能理解為甚麼這件好事,反而會造成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如此的氣憤,並且是決定要「殺害」耶穌基督的原因?就像前面所說的,主要的原因是耶穌基督的言行,已經危及了這些宗教領袖的生存空間,他們感受到原本在民眾中間所建立起來的權威,已經岌岌可危,這一點才是真正的問題!


本段思想问题:
1.守安息日在我们现在信仰生活中,有什么意義.?
參考: 信仰生活最重要的,不是在建立一套祭典禮儀,也不是講究教會團契規章的字字句句,重要的是如何將上帝的慈愛,透過我們的信仰行為見證出來。我們看到這些猶太的宗教領袖法利賽人们,對耶穌基督的門徒,在安息日經過麥田時摘麥穗來吃的作法,提出了很不以為然的責問,这乃是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一種信仰態度,常用各種嚴格的典章規律,來表明他們信仰的嚴謹和敬虔。但耶穌基督對這種只重视熟稔典章規律,卻對人生存的苦難無動於衷的信仰行為, 很不敢苟同!他提出上帝是位慈愛的上帝,必也希望人用慈愛來回應上帝的愛。 看!聖經上帝的話豈不是這樣告訴我們:「我要求你們的,是堅定的愛,不是牛羊牲祭;我要我的子民認識我,不要燒化祭。」

从另一方面来看,安息日的设立,是神为所造的人和万物,提供并指定一个休息的时刻,人也将这样的时刻分别为圣,来全心、全性、全力、全意敬拜造我们的神。在今天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我们通常把主日从其他的日子分别出来,在这个日子里,遵行神设立安息日的精义。有些人在周日有某种特殊原因不能如此行,但也要在一周中,设定一个日子来敬拜神,并叫自己的身体(圣灵所住的殿)得到安息。现今基督徒所遇到的挑战,往往不是如何守神吩咐安息的指令,而是被世上的忙碌牵着走,根本不遵从神设立安息日的精义。深思啊!

2.從耶稣醫治手枯乾的人等事上,请我們思想應該如何回應上帝的呼召。
參考: 应以實際的行動,照着主的吩咐去做!在福音書裡,我們看到每次耶穌基督行醫治的神蹟時,都是受惠者在聽到耶穌基督的話後,馬上就有行動反應出來,這些人的病因此得到醫治。圣经在这里教导我们,要對上帝慈愛的呼聲立刻有反應,不要只在聽的階層裡打轉。除非你需要分辨或還不明白,若是已經明白就要有回應,且是馬上的回應!今天的基督徒常常用许多的時間討論聖經、神學的問題,但是卻甚少用時間去履行聖經、神學上的教訓,這樣到了最後,那些累積起來的聖經知識、神學認知,很容易變成是一種學問,而不是一種信仰。我們可以累積很多知識、常識,但更重要的,是要把這些所累積的用來回應上帝的愛。要以具體和及时的行動來回應上帝的呼召,这是祂对子民的期盼!

二.行醫治神蹟權柄的來源
經文:馬太福音十二:15—37
耶穌基督揀選十二位門徒之後,仍然十分忙碌,因為有「一大群人又聚攏來,以致他和門徒連吃飯的時間也沒有。」因為有人說他是「發瘋了」,所以連他家裡的人,也想出來阻止他。就在那時候,有從耶路撒冷下來的經學教師說他是被「別西卜附身!他是倚仗鬼王趕鬼的!」(馬可福音三:20-22)這是馬可福音書的寫法,表示耶穌基督在一大堆人的面前忙著傳講上帝國的信息,同時也在醫病趕鬼,為了這些需要憐憫的人,他和門徒們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而經學教師卻论断他是跟鬼合作的人。

1. 莫非耶穌基督「就是那大衛的子孫」?(15~23)
在第十五節里:「耶穌聽到了這個消息……」“這個消息”指的是在他醫好那位手枯乾的病人後,法利賽人計畫要殺他的消息。第九到二十二節里记载着手枯乾者得醫治,接下來是許多病人得醫治,又有这位被鬼附身的人得到醫治,接二连三的神迹奇事,當然會讓眾人看得目瞪口呆。難怪群眾的反應是「都很驚奇」!因此引起法利賽的嫉妒和不安,诬陷他是靠鬼王来赶鬼。
除了驚奇的反應之外,更重要的是人們開始有一種想法:莫非耶穌「就是那大衛的子孫」?這是馬太福音書作者寫這本福音書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告訴猶太人耶穌就是那位要來的彌賽亞,是那位大衛的子孫!「大衛的子孫」這話是猶太人用來表明代表彌賽亞的意思的。在最早期教會開始的時代,使徒們在傳講福音的時候,也是用這樣的語句在見證耶穌就是「大衛的子孫」,是上帝派遣來拯救他們的(使徒行傳二:29-36);使徒保羅所寫的羅馬書開場白就是這樣說:「這福音是上帝在很久以前藉著他的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內容有關他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從身世來說,他是大衛的後代。」(羅馬書一:2-4)馬太福音書的主題既然是在見證耶穌就是彌賽亞—來自大衛的後代,作者在這本福音書裡多次提到「大衛的子孫」的目的,也就可以瞭解了。例如在第九章廿七節記載有兩個盲人希望耶穌基督醫治他們的病時,就是對他呼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啊,可憐我們吧!」在推罗和西頓的地方有一個迦南的女子,這個婦女來見耶穌基督時就是這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吧!我的女兒被鬼附身痛苦不堪!」(馬太福音十五:21-22)在前往耶路撒冷的途中,經過耶利哥城的時候,有兩個盲人坐在路旁,一聽見耶穌基督要從那兒經過,就是這樣子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馬太福音二十:29-30)而當耶穌基督帶著門徒進入耶路撒冷城時,群眾夾道歡迎呼喊著說:「頌讚歸於大衛的子孫!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來的那位!頌讚歸於至高的上帝!」(馬太福音廿一:9)

2.法利賽人硬坳的反應 (24~29)
第廿四節:法利賽人聽見了這話就說:「他會趕鬼,無非是倚仗鬼王別西卜罷了。」

由於法利賽人一直對耶穌基督所言所行很不以為然,因此,當他們聽見群眾開始這樣論到耶穌可能就是「大衛的子孫」的時候,他們更加驚慌,因為這是表示群眾開始對耶穌產生彌賽亞身分的認同。如果真是這樣,那他們過去盡力阻擋耶穌的種種行為,都將顯示出他們的無知,這怎麼了得呢!?如果他們也同意民眾所說耶穌就是「大衛的子孫」,那豈不是表示他們在承認自己比一般民眾更沒有知識?更不清楚彌賽亞的來臨?這怎麼可以?因此,法利賽人要很快的阻止民眾有這種「錯誤」的念頭,於是他們馬上就說耶穌會趕鬼,乃是因為他是「倚仗鬼王別西卜」的能力,這樣的說法等於是在告訴民眾,耶穌自己就是被鬼附身的人,大家怎能相信這樣的人呢?!

說耶穌是倚靠鬼王的力量趕鬼,這並不是頭一次,在馬太福音第九章卅二至卅四節中記載耶穌基督醫治好一位被鬼附身而變成啞巴的人,法利賽人就曾說「他是倚仗鬼王來趕鬼的。」現在在這裡,法利賽人更進一步指出鬼王的名字就是「別西卜」。

「別西卜」,是指蒼蠅之神,原因是早期中東地帶蒼蠅危害甚大,那些敬拜巴力神明的,就称其中一位神明叫巴力西卜,也就是蒼蠅之主的意思(參考列王記下一:1-16)。早期的人常常將他們無法克服的環境災害以神明之尊來敬拜, 而猶太人則將別西卜稱為撒但,以鬼王來稱之,意思乃是它是最有能力、最凶悍的。看這個被鬼附身的人不但是眼睛瞎了,而且還不會說話,情況實在嚴重。而耶穌卻有這樣大的能力醫治好這個人,可見能力比一般人所能想像的更大。

第廿五至廿八節: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就對他們說:「任何國家自相紛爭,也必然衰敗;一城一家自相紛爭,也必然破碎。如果撒但驅除撒但,就是自相紛爭,他的國又怎能站立得住呢?如果我趕鬼是倚靠別西卜,那麼,你們的子弟趕鬼,又是倚仗誰呢?你們的子弟要證明你們是錯的!如果我靠上帝的靈趕鬼,這就證明上帝已經在你們當中掌權了。

「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這句話常常出現在福音書中,作者就是用這句話表示耶穌基督跟我們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他有非常的能力,能看出人內心深處的心思意念,連他的學生心裡在想甚麼他也一清二楚(馬太福音廿二:18、馬可福音八:17、路加福音五:22、九:47、十一:17、約翰福音十三:21)。

耶穌基督在這裡首先提出一般常識性的瞭解;以一個家庭、社會來作比喻;緊接著是在第廿六至廿七節,耶穌基督又提出他那特有的質疑方式,就是以反問的句子來回答法利賽人的問題;「你們的子弟趕鬼,又是倚仗誰呢?」這句話也說明了當時法利賽人也有人在做赶鬼的工作;我們在使徒行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八節會看到一個故事,在描述一位女奴因為「有邪靈附身,能夠占卜將來的事」而替她的主人賺了很多錢,這樣,這位女奴也可以為將那些比她能力小的邪靈,從人身上趕出去;在使徒行傳第十九章也記載有一位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就是專門在做驅逐邪靈工作賺錢的(使徒行傳十九:11-20); 第廿九節:「有人能進武士的家搶奪他的財物嗎?除非先把武士綁起來沒有人能夠下手搶奪。

這句話其實就是為前面的所講的話做個結論;如果鬼王就像個武士那麼強壯,又有誰有能力能進入他的家裡去搶財物?不可能的,除非是比那位武士能力更強的人,他才能用更大的能力將武士捆綁起來,然後下手搶奪武士家裡的財物。如果我們從馬太福音第四章的耶穌基督受魔鬼試探之記事來思考,就可以瞭解魔鬼對耶穌基督的控制是失敗的,牠想要勝過耶穌基督的努力是白費的。就像約翰福音書的作者所記下耶穌基督自己所說的一句話:「這世界的統治者就要來了。他對我是無能為力的。」(約翰福音十四:30)的確是這樣!

3.嚴重的警告 (30~32)
第三十至卅二節:「那不跟我同道的,就是反對我的;不跟我一起收聚的,便是拆散的。所以,我告訴你們,人所犯的一切的罪和所說一切毀謗的話都可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人不能得到赦免。那說話冒犯人子的,可以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無論今世來世,都不能得到赦免。」

這大概是福音書中所記載耶穌基督說過口氣最重的警告話語;第三十節已經先為第卅三至卅五節做了伏筆,就是有好與壞之分,有同道與否之別。也就是說沒有所謂中間路線的,因為在上帝和鬼靈之間是要明顯區分出來的。

第卅一節說:「人所犯一切的罪和所說一切毀謗的話都可得到赦免;但是褻瀆聖靈的人不能得到赦免。」這節看起似乎有矛盾之處,因為既然是一切的罪都可以赦免,為甚麼還有一種不能的呢? 我們要注意的是耶穌基督將「褻瀆聖靈」和「冒犯人子」這兩件事情分開來;人子,這是耶穌基督的自稱,他認為人如何對他侮辱他都可以赦免、原諒,就像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他也是祈求上帝原諒那些謀害他的人。但是,「褻瀆聖靈」則不同,因為聖靈乃是上帝恩典顯現的力量。這裡說「褻瀆聖靈」的意思,乃是指明明知道所發生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及的,是來自上帝奇妙的作為時,卻還故意說出污衊聖靈的恩典的話,就像這法利賽人一樣,故意說耶穌基督醫治好被鬼附身的人的能力,是倚靠鬼王的力量。耶穌基督說這樣的犯罪,是不能得到赦免的。

「今世來世」,猶太人是以彌賽亞來臨作為分界線;彌賽亞來臨的日子就是來世,是拯救的來臨。這樣,這種褻瀆聖靈的人,不但是現在不能得到上帝的憐憫,就算彌賽亞來臨拯救的時候,也不會原諒這樣的人。

4.好的果樹才有好果子;壞的果樹一定結壞果子(33~37)
第卅三至卅五節:「好的果樹才有好果子;壞的果樹一定結壞果子。從所結的果子可以認出果樹的好壞。你們這些毒蛇!你們原是邪惡的,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就說了出來。好人從他積存的良善發出善來;壞人從他積存的邪惡發出惡來。

耶穌基督用「毒蛇」這個字眼來罵法利賽人,跟施洗約翰「看見許多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也來要求受洗,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毒蛇!』」(馬太福音三:7)一樣。在猶太人社會用這樣字眼罵人實在是很嚴重的;因為在猶太人看來,「蛇」是撒但的代表,因為它是上帝所創造的動物中最狡猾的(參創世記三:1),喜歡引誘人背棄上帝的話。因此,說一個猶太人像「蛇」已經是很嚴重的事了,如今說他們像「毒蛇」,那就更加不堪想像那嚴重的程度了。

第卅六至卅七節:「我告訴你們,在審判的日子,每人所說的閒話句句都要供出來。因為,上帝要用你自己的話來宣告你有罪,也要用你自己的話來宣告你無罪。」

這是耶穌基督對這次的事件作成的結語,他在提醒所有聽的人注意,人所講的每句話上帝都會做為審判的依據。雅各書的作者這樣說:「我們常常犯錯誤;那在言語上沒有過錯的便是一個完全人;他能夠控制整個自己。」(雅各書三:2)看,我們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是非常重要的。聖經很清楚地讓我們知道,講話也是行為的一種,因為講出來的話,是代表著內心的意念。使徒保羅說:「因為上帝要按照每一個人的行為報應他。」(羅馬書二:6)啟示錄的作者說上帝「洞悉人的思想和意念,要按照你們每一個人所做的,個別地報應你們。」(啟示錄二:23)

本段思想問題:
1.基督教的信仰是幫助我們欣賞別人所做的善事,而不是要阻礙或是批判別人的好行為。
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治好了這個被鬼附身導致又瞎又啞的人,使這個人能夠說話,也能夠看見。這本來就是一件應該值得讚美的事,但是我們卻看到法利賽人很不能接受,不僅如此,還說出污衊聖靈顯現神恩典的話語。這也是耶穌基督很生氣而指責他們是如同「毒蛇」一樣,只會想盡辦法要帶人離棄上帝。

今天的基督徒需小心從這裡來反省;我們看到有人確實有上帝奇異的恩赐在他的身上,使這個人可以行「神蹟奇事」,醫治許多人;有些人能為別人的祈禱而產生效力;有人很會帶領人來信主耶穌;有人很會佈道傳福音,等等。這些都在說明,聖靈的工作是不受人思考範圍裡某一種形式所拘束。上帝的靈是活潑的,是自由的;祂隨著自己的旨意,在運行拯救的力量。 千萬別讓我們帶着框架的信仰,將上帝的靈「關」在我們狹隘的胸懷中。真正的上帝也不可能讓我們將祂鎖起來。因此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用更寬闊的心胸來看每一件好事,如果有人行好事幫助人的生命得到再生的力量,我們就要為此感謝上帝奇妙的作為。如果有一位醫生,因為使一個從病危中的患者好起來,我們就要感謝上帝,雖然這個醫生不是基督徒,我們也要相信上帝奇妙的工作與這位醫生同在,使他有這樣的力量。

曾遇到非基督徒醫生,當他們很艱辛地醫治好一位基督徒的病患后,常常會跟那位基督徒說:「我想是你們的上帝幫助你,否則依照你的病情,實在希望渺茫啊!」看,連醫生自己也會因著一位病情嚴重的基督徒得醫治,而說出是上帝的靈的同在和帶領,何況是那些更進一步帶領人來信耶穌基督的人,豈不是更值得我們說:是上帝的靈使這個人有這樣的力量來作見證!

2.因着上题的思考,让我們想想每天生活中所說的每一句話,是不是诚诚实实的话?唯有这样,才能見證上帝在我們身上的工作和同在。因為上帝鉴察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并藉着我们诚实的见证,在听的人心中继续祂的大工。

三.安息日主的身份
1.比约拿更大 (38~41)
虽然耶稣行了各种神迹奇事,但文士和法利赛人仍轻率地叫他再显一个神迹给他们看,暗示如果耶稣见证他是弥赛亚,他们便会相信他!然而他们是何等虚伪,他们既然看见那么多神迹,却仍然不信,即使耶稣再多行一个神迹,他们又怎会心服口服相信耶稣呢?神不喜悦人以神迹作为信仰的条件。正如耶稣对多马所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约二○29)按神的定规,看见是跟在相信后面的。主称他们为邪恶淫乱的世代;邪恶是因为他们固执顽梗,看不见他们的弥赛亚;淫乱是因为他们在属灵上对神不忠。
耶稣给他们作总结说,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耶稣是指他的死亡、埋葬和复活而说的。约拿被鱼吞掉,然后被鱼吐出(拿一17,二10),正预表了主为世人的受苦和后来的复活。他从死里复活,向世人作出最后和最激烈的呼籲,叫他们相信他所传扬的信息。

2. 比所羅门更大 (41~42)
耶稣以两个对比指责犹太领袖的罪状。
第一,外邦的尼尼微人对神的认识不及犹太人,但当他们听见四处飘泊的先知约拿所传的,就悔改了。所以当审判的时候,他们要起来,责备那些在耶稣时代,拒绝接受比约拿更大的那位为拯救世人而降世为人的神子。
第二,示巴女王──在犹太势力范围以外的外邦人──从南方而来,竭尽钱财能力要会见所罗门。耶稣时代的犹太人并没有竭力地要见耶稣,而耶稣却从天上来到他们微小的乡镇,要作他们的弥赛亚。可是他们的生命,却没有为他──远比所罗门更大的那位──预留任何位置。审判的时候,那外邦的女王要来定他们任性不慎的罪。

本段思想問題
1.在这章中,我们的主曾表示过他比圣殿更大(6节);比约拿更大(41节);和比所罗门更大(42节)。他"比最大的更大,且比最好的更好"。約拿的時代,尼尼微城是亞述的首都,是一個罪惡滿盈的城市(參拿1:2),但當約拿傳道後,全城立即悔改。南方的女王也曾從遠方來見以色列王所羅門,學習他的智慧(參王上10:1-10;路11:31-32註釋)。當神向這些外邦人展示自己時,他們就能認識真理;此刻,神正在這批犹太人的宗教領袖面前,他們卻置之不理。你呢?主耶稣也正用这篇圣经中的记载,将他自己活化在你面前,你要如何回應你所面对的真理與憑證呢?

四.污鬼再回來 (十二43~45)
有解经家这样认为:43、44 节里,耶稣用这个比喻简述了不信的以色列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两节叙述的“那人”代表了犹太人的国;“污鬼”象征了以色列民从埃及为奴到被巴比伦俘掳,都崇拜偶像。以色列民被巴比伦俘掳时,曾醒悟过,并放弃拜偶像,可惜只是昙花一现。这种情况,就如污鬼离了人身。从被掳获释直到耶稣所面对的当时,犹太人虽没有拜偶像,但好像一间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的屋子。主耶稣此时寻求进这屋子的权利,因为他是这屋子的合法拥有者和主人,可是百姓却坚决拒绝让他进去。虽然他们不再拜偶像,但他们也没有敬拜真神。

里面空闲的屋是指属灵里的空洞,其实这是很危险的状况,正如从这段比喻所描述的结局。单单是改革并不足够,必须要真正的接受救主。45节里说拜偶像的灵将要再回到屋子,并且带着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由于七这个数目代表完美或完全,这里可能是指偶像崇拜会发展得更完全。到了末后大灾难的时候,这离道经叛道的国将敬拜敌基督。百姓向这大罪人屈膝,并把这人当作神那样敬拜。这种拜偶像的方式,比以往所犯的罪更为可怕、严重,所以那人(国)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大灾难的时候,不信的以色列要受可怕的审判,他们所受的苦远超过被掳到巴比伦时所受的。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这国中拜偶像的民会被全然灭绝。

「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同样,那些拒绝基督的族类,在神儿子第一次降临世上时轻蔑地拒绝他,他们在基督第二次降临时要受更重的审判。

本段思想問題:
1.我們認識主耶穌得寶血潔淨人,应當如何保持我們心靈的潔淨.?
參考:耶穌特別描述以色列人和宗教領袖的心態:單單打掃乾淨自己的心,卻沒有讓神充滿,就給撒但留下許多進入的機會。旧约中的以斯拉,曾经领导以色列百姓清除每个人心中的偶像,但如果这个人(或这一国)沒有迎进真神來取代偶像,沒有回应神的爱而順從祂,那么又给邪灵偶像可乘之机,将来的景况会比以前更差。因此除去生命中的罪是第一步,我們必須讓神的道和聖靈來充滿我們的生命,这样才不讓撒但有機可乘。

五.人与安息日主的关系 (46~50)
这几节经文似乎是叙述一件平凡的事,提到耶稣的亲属与他说话,但为何他们会来到这里?从马可福音,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线索,那时耶稣的一些朋友以为他神志不清(可三21、31、35),所以他家人或许因为这个缘故,要静静地把他带走(也参看约七5)。当主听见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时,他反而问:「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然后他指着门徒说:「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
这令人震惊的宣告,其实是带有属灵的意义。马利亚和她儿子(或许也代表了以色列国),与耶稣有血缘的关系,直到那时耶稣的信息,仍大部分是对以色列家失丧的羊而发出。但神的民,似乎越来越明显不愿接受他。法利赛人不仅没有向弥赛亚俯伏,反倒控告他,说他是受制于撒但的。耶稣现在宣告了一个新的秩序:他与以色列的关系,不会限制他的福音传到外邦的国。按肉身而言,他对以色列充满感情,热切盼望他们接受他,但因着以色列人不接受他,福音将要转向那些愿意接受他的外邦人,血缘的关系要被有属灵需要的人替代。神让顺服他的男女,与他建立生命的关系,不论他们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

本段思想問題:
1.明明不是一家人,为何教會中的人都彼此互稱弟兄姊妹?
參考:耶穌並非否定自己對地上家庭的責任,相反,祂批評那些宗教領袖沒有遵行舊約中孝敬父母的命令(15:1-9)。當耶穌被釘在十架上的時候,仍為母親的將來安排(參約19:25-27),祂的母親和兄弟在五旬節時也在門徒住的樓上出現(參徒1:14)。在這裡,耶穌指出屬靈關係正如肉身關係一樣密切,祂正為着新的信徒群體(普世教會)- 就是我們屬靈的家 – 而鋪路。


- 以上資料彙集自盧俊義,王國顯及馬唐納等牧長解經資料. -

資料來源: 彙集自盧俊義,王國顯及馬唐納等牧長解經資料
新增日期: 2010/08/30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馬太福音第12章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