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加入會員會員登入點數說明網站地圖聯絡我們奉獻支持 (尚未登入) 聖經投影片 4月20日 星期六
更多>>
 

服務列表
靈修
資訊
社群
知識
分享
遊戲
AI@教會 免費講座
靈糧中心 線上奉獻
代禱信 登廣告


聖經閱讀 經文筆記本 我的最愛 聖經搜尋 本日金句
英文聖經 聖經計算機 每日一章 背經工具 三合一搜尋

經文字級:

但以理書的神學

但以理書 全書


 
但以理書的神學(Daniel, Theology of)

但以理書是聖經中最具爭議性的書卷之一,但它的信息卻是既清晰又精確的。儘管聖經學者對本書的寫作日期和所記載歷史的準確性等問題有所爭議,本書的信息卻仍不斷激勵每個世代神的子民持守忠心。

但以理書是舊約中唯一一本全以啟示性語言寫成的著作,因此,它與新約的啟示錄相類似,而實質上,這是一本該冠以「啟示文學」(apocalypse或revelation)稱號的最古老文獻。從這個意義來看,但以理書便成了兩約之間的一道重要橋梁。正如其他舊約先知一樣,但以理關心西乃的約(九11、13、15)和社會公義(四27)。與此同時,他對屬於遙遠將來的事情之處理方式,亦為新約的預言經文立下了範例。

但以理書的寫作目的,亦可反映出它在舊約中的獨特位置。本書不像其他舊約的先知書,它的目的不在於勸籲讀者悔改和過新生活。但以理書所關心的,是信徒要堅持對神的忠心;神的百姓在經歷艱困的時期也要繼續對神保持順服的心。

但以理書可分為兩部分:一至六章是歷史的敘述,七至十二章則是異象。前半部的故事是關乎但以理的遭遇,以及他在巴比倫和波斯外邦朝廷中的供職。後半部的異象似乎是但以理晚年的個人記述。

一至六章的記述有一個共通的主題:但以理和他的三位朋友在一個與神對敵的世界?,成功地為他們的信仰作出美好的見證。雖然客觀的處境經常不愜意,但這幾個年輕人卻堅持不懼強權,繼續持守正義的真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看見神是信實的。這個歷史部分從整體而言構成了一個歷史觀的神學,就是神會拯救那些願意在世人面前忠心見證神的人;而對於那些驕橫自大、不肯承認神的人,神將會使他們蒙羞受辱。

雖然七至十二章的異象一般不及前半部的精彩故事那樣廣為人知,但當中個別經文,在神學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七章的異象描繪神為「亙古常在者」;另一位人物則稱為「人子」,也是耶穌用以自稱的一個稱號(太十六27,二十四30,二十六64;可八38,十三26等)。第九章的異象,涉及的解釋包括那引起激烈爭論的「七十個七」(24-27節)。結尾的異象則有舊約唯一提及復活的經文(十二1-3)。

這卷書至少有四個重要主題,分別是:神的主權;驕傲的人必自招其損;神的國必至終得勝;神的僕人彌賽亞的來臨。



神的主權

舊約眾先知均知道,以色列的神耶和華擁有至高無上的主權,全世界列國都在祂的掌管之中。然而,但以理卻以生動而嶄新的方式來說明這個事實。他分別透過真實事件和異象的描述,說明神擁有全世界的主權,而非僅局限於耶路撒冷和以色列。這真理讓那些被擄到異國的以色列人得著極大的安慰。

從第一章開始,這個涵蓋全書的主題便已經顯而易見。全書第一節經文便宣佈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的消息。讀者可能會以為這位巴比倫王是全憑本身的心意和兵力來發動這次侵略。然而,接著的第二節便清楚指出,尼布甲尼撒這次行動並沒有違背神的旨意。事實上,尼布甲尼撒所獲得的戰果,是神賜給他的:「主將猶大王約雅敬……交付他手」(2節,「交付」〔希伯來文是natan〕是本章的一個關鍵字詞)。

當但以理堅決抗拒在文化的壓力下作出妥協,神便「使」(原文是natan)他在尼布甲尼撒的太監長面前蒙恩惠(9節)。後來,神又「賜給」(原文亦是natan)這四位年輕猶太人有超越同儕的知識和智慧,而且,還特別給予但以理有明白異象和解夢的恩賜(17節)。因此,這章除了強調神擁有掌管國家(如2節的巴比倫和以色列)大事的主權之外,個人的遭遇亦同樣操控在神的手?(如17節的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

在本書接續的幾章,我們看見當這世界的掌權者以不可一世的傲慢姿態向神的國發出挑戰時,神再彰顯至高的主權。出現在第二章的,是尼布甲尼撒夢中的像遭超自然的力量砸碎,那像是象徵地上由人所建立的國度。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所信奉的,正是這位掌管自然力量的神,祂在尼布甲尼撒眼前行了大而可畏的神蹟(三章),就如祂使但以理在獅子坑中,安然無恙一般(六章)。神將解夢和解釋異象的能力賜給但以理,連巴比倫國中最尊貴和最有智慧的哲士也感到神祕莫測的夢和異象,但以理都能一一解明(二、四和五章)。在牆上寫字的那一幕,顯明神有掌管列國和世上統治者的至高主權(五章)。

但以理書轉換了另一個角度,預言那些可能敵擋神的列國之命運。其他大多數先知均是宣告有關以色列敵國的神諭──這是古代以色列著作中常見的預言方式(例如:賽十三至二十三章;耶四十六至五十一章等)。然而,但以理卻看見四個順序出現的重要帝國,尾隨著的第五個,則是永恆的國度。但以理並沒有說預言攻擊當代以色列的鄰國,取而代之,他在異象中看見將來的帝國在全世界敵擋神,又在各處壓逼神的百姓。無論是歷史性的敘述抑或是異象,兩者均描繪了世上一代接一代的統治者與神國之間的對抗。有關的故事說明神的僕人(但以理和他的朋友),如何不畏世上的強權,努力持守對神的忠心。

頭一個異象(七章)描繪了三頭猛獸和一頭奇特可怕的怪獸,牠們均威脅神的百姓。然而,那「亙古常在者」卻勝過牠們,而且還給聖徒建立一個永恆的國度。即使在逼迫和死亡中,國中至高之耶和華仍會使人復活(十二1-3)。神的主權勝過世上那些驕傲自大的統治者,而爭戰的高潮在於米迦勒為名字記錄在「冊上」的聖民取得最後的勝利(十二1)。歷史的敘述清楚表明神擁有勝過一切仇敵的主權;這些異象顯明神如何在人類歷史中繼續行使主權。

這個強調神主權的重點順理成章帶出本書另外兩個要旨:驕傲和背逆的人類自招滅亡,因為他們拒絕承認這位宇宙中的至高主宰;神的百姓將會獲得最終的勝利,因為神與他們同在,他們不會失敗。



人的驕傲

但以理書的另一個重點,是要指出人類的驕傲狂妄,和神要對人類的自大思想作出徹底的定罪。在第一至六章,隱藏在每章所帶出的問題背後的,正是人類本身的驕傲。至於第七至十二章的異象,則指出將來在世界舞台上冒起的,亦是狂妄自大的領袖,他們將是神和神百姓的敵人。無論是上述任何一種情況,神至終都會作出行動,將人類的驕傲狂妄變成羞辱和愚妄──反觀歷史,我們看見神已作出行動。

根據第一至六章的記述,尼布甲尼撒和伯沙撒這兩位領袖正是挑戰神權威的典型例子。他們的狂傲至終使他們陷入無助和淪為嘲笑對象的可悲境況中。當神作出行動去對付他們的狂傲之後,人很難認出他們就是巴比倫這個強大帝國的一國之君了(四33,五6)。

第七至十二章的重點,主要是顯出世上王國的驕傲。第七和八章的王國發展,是一代接一代的領袖轉替──正好表明王國驕傲的極限。到了有大口的小角出現(七8),人的國度便來到它發展的巔峰。然而,在那亙古常在者和人子的策動下,一個新的天國便全然取代了地上這些狂妄自大的君王。在第十至十二章,天上的超自然力量將會前來摧毀地上最後那位敵基督的王──這王自高自大,甚至抬高自己超過所有的神明(十一36)。

但以理書非常切合每一代信徒的需要,因為它指出人類困境的根本問題所在。驕傲和自我,正是罪惡和背逆的根源。因此,人要得救,就必須先經過認罪悔改,棄絕驕傲的自滿自足,和全心全意倚靠神(可八34)。我們在但以理和他的三位朋友,以及其後在至高者的眾聖徒身上,均看見這一切行動的美好典範。



神的眾聖徒最終得勝

但以理書亦揭示了很多有關神國的事情。但以理書的根本信息是,無論經歷人生任何際遇,人都可以藉著神的幫助活出信心和得勝的生活。神是天上和人間的最高統治者,站在祂那一邊的人,都可以分享祂的勝利。不管逼迫是如何的嚴峻,神的敵人都無法滅絕屬神的信徒群體。但以理書那種獨特的啟示本質教導我們,這一切已經成為事實(一至六章),將來也必如此(七至十二章)。即使死了,神的百姓仍是得勝的(十二1-3)。

在四個強大王國相繼出現之後,尾隨是第五個國度,這觀念一再在本書出現(二和七章)。傳統的解經家一般都認為這些王國所指的分別是巴比倫、瑪代波斯、希臘和羅馬。雖然精確的細節仍然有很多存疑的地方,但信息卻是十分清晰和難以推翻的。不管在當下如何輝煌,地上所有的王國都只是稍縱即逝,曇花一現。最終,人子將帶出那亙古常在者的永恆的國(七14)。

這應許儘管千真萬確,本書餘下的部分卻指出神永恆的國度將要延遲臨到。在這段等待期間,神的忠心百姓將要落在那些自大狂妄、不敬畏神的屬世領袖手中,遭受嚴峻的試煉和壓逼。那七十個七(九24-27)和復活的應許(十二1-3),預先假定神的忠心聖徒將要忍受困苦,直至一個指定的時限。然而,那些忠心忍受苦楚和等候神的時間臨到的人,將會分享到最終的勝利。

但以理書是舊約中有關神啟示將來的主要資料來源。學者們依據它和新約啟示錄所提供的資料,建立有關末世的不同理論。雖然基督徒對類似基督會在哪時再來作王,相對於千禧年會在哪時開始等問題意見分歧,可是,他們均一致同意,無論基督何時再來,最重要的問題乃在於教會現今的生活見證,是否與神的賜福與悅納相稱。

換句話說,末世來臨的細節並不及建基於末世觀的道德要求來得重要,那就是要在這世上活出基督的樣式,同時以切望等候基督再來的心態來過每天的生活。但以理以身作則地教導我們,神的百姓在忍受今生的不公義當兒,仍有能力過聖潔和公義的生活──這亦是他們當盡的本分。他們要努力以此作為生活的目標,因為到了最後,神定當賞給他們勝利。



神的彌賽亞

在以色列眾先知的預言之中,有關「大衛子孫」(Son of David)的角色,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以色列一直沒有忘記神應許讓那位理想君王的後裔,坐在耶路撒冷的寶座上永遠作王(撒下七16)。以賽亞認為神給大衛的承諾,正是神期望與以色列立永約的一個典範(賽五十五3-4)。耶利米則堅稱,神與大衛所立的約,就如神立太陽管白日、月亮管晚上的約一樣,是不能廢棄的(耶三十三20-22)。

這個「大衛子孫」亦是一位「受膏者」,因為按照傳統,以色列的君王都要接受先知用油膏立。對於那些預言以色列國將要從混亂和失敗,步向勝利和救贖的先知而言,這位受膏者(希伯來文是「彌賽亞」〔Messiah〕,希臘文則是「基督」〔Christ〕)便是他們預言中的主要人物。可是,但以理卻是一位被擄的先知,在真正失去本國君王的情況下生活和工作。沒有一個古代近東的群體可以在沒有王的情況下繼續存留的。然而,以色列卻有能力在靈性方面保存她實質上失去的東西。

但以理書是從普世而非局限於以色列這單一國家的角度,來重新解釋彌賽亞的觀念,因此,在但以理書七章13至14節中,我們可以看見一個與大衛有關的深層結構或意識形態。但以理在異象中看見邪惡化成小角的形狀,象徵一位殘酷的獨裁者不顧一切地要達成本身自私的野心(七8和八9,雖然兩個角並不相同)。如今,但以理眼中的彌賽亞,正與化成人形的邪惡互相對立。最終,人子將會帶領祂的百姓(「至高者的聖徒」)大獲全勝。

但以理書大大擴闊了大衛之子──君王彌賽亞──在政治和軍事層面的角色。第七章對彌賽亞角色的理解,亦超越了國家的層面。彌賽亞不單是以色列國的救主,祂更帶領祂的百姓勝過罪惡。彌賽亞勝過所有的罪惡。

William T. Arnold

  

資料來源:
新增日期: 2013/12/13
狀態: 已經過審核


返回但以理書

本資料來源為網友自行上傳。若有版權爭議請聯絡 webmaster@taiwanbible.com 我們會盡快處理。